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全球变化及应对专项成果成功应用于中国碳卫星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刘良云研究员团队攻克了叶绿素荧光卫星反演算法关键技术,并成功应用于我国首颗二氧化碳观测科学实验卫星(碳卫星),获得了碳卫星首幅全球叶绿素荧光反演图,实现了国产卫星叶绿素荧光遥感产品从无到有的突破。碳卫星叶绿素荧光产品能够清晰显示2017年7月份北美玉米带、欧洲平原、东亚农业种植区与东南亚以及12月份亚马逊雨林等区域的植被旺盛生产力,且南北半球夏季与冬季植被生产力与碳汇能力的动态变化也非常准确。 碳卫星是“十二五”期间,由科技部立项、中科院负责工程总体、多家单位共同承担的科学实验卫星计划,旨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监测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分布情况,叶绿素荧光遥感是该卫星的另外一个重要应用。利用碳卫星获取的超高光谱分辨率数据,不仅能够对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进行动态监测,还能高精度反演植被叶绿素荧光。卫星尺度叶绿素荧光能够精确估算全球植被光合生产力,结......阅读全文

碳卫星利用高光谱进行全球“碳普查”

  我国首颗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即将发射升空,它将用慧眼一探全球二氧化碳变化的秘密。  “我国还没有这么复杂观测模式的民用卫星,它通过5种观测模式的组合,完成对全球二氧化碳的探测,卫星装载的高光谱二氧化碳探测仪有2000多个通道,光谱解析度极高,卫星研制难度极大。”碳卫星首席应用科学家卢乃锰告诉

中国成为第三个可以提供碳卫星数据的国家

   近日,中国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数据正式对外开放共享,这也意味着,继美国、日本之后,中国成为第三个可以提供碳卫星数据的国家。  这颗碳卫星由中国自主研制,于2016年12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2017年1月12日成功开机,13日转入在轨观测任务模式并获取首批观测数据

碳卫星成功获取了首组地球“体检数据”

  中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以下简称碳卫星)已成功获取了首批观测数据,这是我国从太空获取的第一组大气氧气和二氧化碳吸收高分辨率光谱图  碳卫星于2016年12月22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入轨。经过平台测试、载荷加热排污等一系列工作后,有效载荷于1月12日成功开机,13日转入在轨观

揭秘我国首颗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

   不久,继美、日之后,地球上空的碳卫星“家族”又会添新成员——中国将发射国内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  按照设计,在未来几年,它将在太空巡游,通过不断变换观测模式,完成对全球二氧化碳的监测,并借助模式同化技术,最终形成全球碳排放情况的“体检报告”。  其实,早在2010年,中国就开始部

监测全球碳排放 中国碳卫星:“我在太空挺好的”

   在距离地面700公里外的预定轨道上,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每1.5小时都会向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传输信号。“它在太空挺好的。”6日,碳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总指挥、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主任张鹏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说。  这是我国首颗、全球第三颗专门用于观测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监测将有中国数据

  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如何变化?明年将有望产生中国数据。今年12月,我国首颗碳卫星将发射升空。11月8日,这颗由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研制的卫星出厂离沪,运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碳卫星最主要作用是监测全球的二氧化碳浓度在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的变化,科学家由此可以了解大气二氧化碳的分布和流向。全球

我国首颗碳卫星通过地面应用系统放行检查

11月30日,我国首颗用于监测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科学实验卫星(以下简称碳卫星)地面数据接收处理与二氧化碳反演验证系统(以下简称地面应用系统)通过了卫星发射前的放行检查。  拟定于12月下旬发射的碳卫星以大气二氧化碳遥感监测为切入点,通过搭载高光谱二氧化碳探测仪和多通道云与气溶胶探测仪两个主载荷,

科学家获取中国碳卫星首幅全球二氧化碳分布图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通过地球观测组织(GEO)年度大会,展示了中国碳卫星观测的首幅全球二氧化碳分布图,预示着中国碳卫星将为气候变化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撑。该成果受到与会的美国航天局(NASA)、日本航天局(JAXA)和欧洲空间局(ESA)等国外研究机构代表的高度关注。  中国碳卫星是“十二

中国碳卫星获得首幅全球二氧化碳分布图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通过地球观测组织(GEO)年度大会,展示了中国碳卫星观测的首幅全球二氧化碳分布图,预示着中国碳卫星将为气候变化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撑。该成果受到与会的美国航天局(NASA)、日本航天局(JAXA)和欧洲空间局(ESA)等国外研究机构代表的高度关注。  中国碳卫星是“十二

碳卫星是怎样“炼”成的

  碳卫星很小,但它却是我国迄今为止观测模式最复杂的民用卫星,它通过多种观测模式的组合,让碳排放无处遁形。  碳卫星工程总体副总指挥龚建村表示,要获取高精度的大气吸收光谱,就要依靠碳卫星的主载荷——高光谱与高空间分辨率二氧化碳探测仪。别小看这个二氧化碳探测仪,它可是监测碳排放的主力,采用大面积衍射光

我国首颗“碳卫星”载荷研制进入冲刺阶段

  为有效掌握全球二氧化碳分布情况,“十二五”国家863计划设置了“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与应用示范”重大项目(简称“碳卫星”)。目前我国首颗“碳卫星”载荷研制已进入冲刺阶段,卫星将于明年出厂后择机发射。  “碳卫星”以二氧化碳遥感监测为切入点,研制并发射以高光谱二氧化碳探测仪、多谱段云与气溶

碳卫星在轨测试阶段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碳卫星在轨示意图和部分CO2定标曲线  2016年12月22日,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抓总研制的我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17年8月31日,中国气象局在京组织召开了碳卫星在轨测试总结评审会。评审结论表明,碳卫星已完成在轨测试全部

我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卫星在轨测试阶段任务成功

  2016年12月22日,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抓总研制的我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17年8月31日,中国气象局在京组织召开了碳卫星在轨测试总结评审会。评审结论表明,碳卫星已完成在轨测试全部工作,卫星各项功能、性能指标符合研制任务书

碳卫星在轨测试阶段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16年12月22日,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抓总研制的我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17年8月31日,中国气象局在京组织召开了碳卫星在轨测试总结评审会。评审结论表明,碳卫星已完成在轨测试全部工作,卫星各项功能、性能指标符合研制任务书

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探全球二氧化碳分布

  再过不久,地球上空,将多一位“中国”国籍的“地球体检师”。  它是我国首颗碳卫星,全称为“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升空工作之后,它将一探全球二氧化碳分布的秘密。  而这个“秘密”,可能是解锁全球气候变化原因的钥匙。  我们常听到“温室效应”四个字。全球气候异常,是否就是二氧化碳的“锅”?

中国“碳卫星”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反演算法取得进展

  中国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碳卫星,TanSat)是依托于“十二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与示范”重大项目和中国科学院 “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 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由国家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共同资助,是继2009年

碳卫星获取首组观测数据

  记者2月23日从中科院获悉:中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已成功获取首批观测数据。  碳卫星于2016年12月22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入轨。经过平台测试、载荷加热排污等一系列工作后,有效载荷于今年1月12日成功开机,13日转入在轨观测任务模式并获取首批观测数据。 

“下一代二氧化碳监测卫星国际研讨会”召开

   东方科技论坛第301期暨“下一代二氧化碳监测卫星国际研讨会”于11月1日至3日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举办。此次会议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中科院、中国工程院共同主办,由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科院光电院和上海科技大学

中国碳卫星获得首幅全球叶绿素荧光反演图

  近日,我国发射的首颗二氧化碳观测科学实验卫星(TanSat)又出新成果——获得首幅全球叶绿素荧光反演图,该成果反映了全球植被生长状况和植被生产力,可以用来监测地球的“绿色生产力”。  2016年12月22日,我国发射了首颗二氧化碳观测科学实验卫星,使得我国成为全球第3个可提供碳卫星数据的国家。这

中国碳卫星获得首幅全球叶绿素荧光反演图

  从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刘良云科研团队利用中国首颗二氧化碳观测科学实验卫星数据,开展了全球植被叶绿素荧光卫星反演研究,于近日成功获得首幅全球叶绿素荧光反演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叶绿素荧光遥感是碳卫星的一个重要应用。该卫星的主要载荷——高光谱二氧化碳探测仪设有3个通道,其中

我国首颗碳卫星发射成功 可监测全球二氧化碳浓度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12月22日3时2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发射升空。  据中科院空间中心副主任、碳卫星工程副总指挥龚建村介绍,该卫星的成功研制和后续在轨稳定运行,将使我国初步形成针对重点地区乃至全球的大气二氧化碳浓

各国专家探讨全球碳循环过程及二氧化碳减排机制

  近期,全球大气监测网多个监测站数据显示,地球大气的二氧化碳日均浓度值已突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制定的400ppm(百万分之一)阈值,温室气体排放警钟再次敲响。  6月7日,第九届国际二氧化碳大会在京落幕,来自世界各国的400多位气候与生态及环境领域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共

中国碳卫星升空百天 核心载荷工作状态良好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了解到,我国首颗“碳卫星”升空已100天,从其携带的核心载荷二氧化碳探测仪传回数据来看,工作状态稳定良好。科研人员称,我国未来将可能发射更多卫星监测温室气体排放。  2016年12月22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碳

欧航局将研制新型对地观测卫星

  欧洲航天局25日发表公报说,欧航局将从“荧光探测卫星”和“碳卫星”两个方案中选择一个,研制新型对地观测卫星,作为未来研究气候和环境变化的重要工具。   公报说,去年10月,欧航局开始征集新型对地观测卫星的设计方案,4个专家小组经过严格评审,从31个高质量方案中选择了上述两个,权

科学家为全球森林“称重”

   研究显示,全球树木正在经历一次快速生长,并且正吸收数十亿吨温室气体。这意味着树木正在削弱全球变暖。  红杉树能储存大量的二氧化碳。图片来源: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在美国切萨皮克湾西面的一片森林中,Geoffrey Parker用卷尺测量了一棵鹅掌楸幼苗的

探秘中国小卫星家族 暗物质、量子“成员”领跑世界

  在上海张江园区的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有这么一面“卫星墙”,上面“挂满”了已发射上天的约20颗卫星,包括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天宫二号伴随卫星等“明星级”小卫星。  11月2日,媒体探秘中国“小卫星家族”,在2000平方米的总装厂房内,见到了系列已“上天”小卫星的初样星,还有

美国地球观测卫星发射失败坠入太平洋

  美国航天局3月4日晨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当天因发射故障而未能进入预定轨道的“辉煌”号地球观测卫星已经坠入太平洋。  美国航天局发射主管奥马尔·贝兹在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发射故障可能与运送“辉煌”号升空的“金牛座”XL型运载火箭顶部的整流罩未按预期分离有关,他们

中国将于2016年发射“碳卫星”进行二氧化碳监测

  中国将于2016年择机发射首颗“碳卫星”,旨在为中国节能减排等宏观决策提供数据支撑。记者2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该卫星载荷研制进入冲刺阶段。  该卫星始于中国“十二五”期间设置的“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与应用示范”重大项目。以二氧化碳遥感监测为切入点,研制并发射以高光谱二氧化碳探测仪、多谱段

环境监测领域十大“神器”盘点(上)

  导读:目前,我国环境保护事业不断向好发展,而对于对于投身环境保护工作地环保工作者来说,一款有效的环境监测仪器对环保工作的开展作用极大。对此,小编根据网络上的信息整理出了环境监测领域十大“神器”,与读者朋友们一起分享。  3D可视激光雷达  环保李沧分局采用新的环保执法“神器”——“天眼”3D可视

科学卫星闪耀太空

  自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至今,我国已初步形成遥感、通信广播、气象、科学探测与技术实验、地球资源和导航定位等六大卫星系列。其中,科学实验卫星从探索无尽的宇宙,到追寻微观粒子和生命起源,为我国空间科学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  从我国诞生最早、家族成员最为庞大,并广泛用于科学探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