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我国科学家使用新方法发现证据确凿的双黑洞

记者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获悉:近日,由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人员陆由俊、闫昌硕和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戴新宇、北京大学于清娟组成的研究团队发现在距离地球最近的类星体Markarian 231中隐藏着超大质量双黑洞。此番首次用连续谱的特征方法发现的证据确凿的双黑洞,为人类在宇宙中发现和确认更多双黑洞系统指出了新方向,并对理解星系和类星体的形成演化以及进一步研究引力波和基本引力理论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期刊《天体物理杂志》上。 去年底在中国热映的美国大片《星际迷航》中曾反复出现黑洞概念,陆由俊表示,他们此次研究中的黑洞概念和电影中的黑洞是一回事。“我们研究中的黑洞具体指的是存在于星系中心的质量很大的一类黑洞,即超大质量黑洞,质量相当于几百万甚至上百亿个太阳。” 黑洞是广义相对论预言的宇宙空间内存在的一种奇异天体,在其视界内,即使光子也无法逃脱它的引力束缚。它完全不发射和反射任何电磁波,仪器和肉眼都无法直接观测到,但借......阅读全文

国家天文台等发现隐藏在最近的类星体中的超大质量双黑洞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人员陆由俊、闫昌硕和合作者发现在最近的类星体Markarian 231中隐藏的超大质量双黑洞。该项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国际期刊《天体物理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上(Yan, Lu, Dai, & Yu 2015, ApJ,

探寻类星体快速“熄灭”的秘密

  抬头仰望夜空,穹顶寂静无声,天幕繁星点点,这一切总会勾起我们无限的遐想。宇宙中有一类致密的发光天体叫类星体。在一般的地面望远镜看来,它们像恒星一样,但释放的能量却是星系的千倍以上。  一直以来,天文学家认为类星体会在数百万年内保持活跃状态,放出耀眼的光芒,然后花费上万年的时间归于平静。但2014

科学家发现遥远宇宙中发光本领最大的类星体

  2月26日出版的Nature 杂志 (Nature 2015, 518, 512-515) 发表由北京大学教授吴学兵领导的、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助理研究员易卫敏(主要负责云南天文台2.4米望远镜的观测)等参加的国际合作团队完成的一项关于早期宇宙的重要研究成果。该团队在2014年元旦前后,使用云南

最新观测19个类星体都存在神秘“光晕”

  目前科学家使用甚大望远镜观测了19个遥远类星体,发现它们都被光晕环绕,而之前研究称仅有十分之一类星体存在光晕。  腾讯太空讯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类星体是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释放的明亮光源,之前研究研究表明,大约十分之一类星体被一个柔和“光晕”环绕,这个柔和的光晕收集星系之间的气体。目前,最新一

天文学家在银河系外发现微类星体

  一个国际天文学研究团队在新一期《自然》杂志网络版发表报告说,他们在银河系的近邻仙女座星系发现一个微类星体。   研究小组在今年1月通过不同太空望远镜,探测到了这颗名为XMMU J004243.6+412519的微类星体所发出的X射线。这个微类星体的质量约为太阳的10倍,位于银河系的近邻仙女座星

黑洞自转增加电波辐射强度

超大黑洞周围吸积盘想象图。黑洞的自转形成强电波辐射源高速喷射流。日本国立天文台提供  日本国立天文台安德雷斯·舒尔茨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通过对多个超大质量黑洞研究发现,黑洞的自转可能有助于形成高速喷射流,而高速喷射流是远方宇宙传来的电波之源。  多数星系的中心存在超过太阳质量数百万倍的超大质量黑洞,由

黑洞照相机给“天籁”拍“抖音”

  科学界对于黑洞行为一直有一个争论:光子从黑洞的冕传播到吸积盘所需要的时间缩短,究竟是由于冕的收缩,还是吸积盘的内半径变小?  近日,一个由美国科学家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黑洞行为最新观测结果的文章。研究者采用放置在空间站上的中子星内部组成探测器(NICER),观测了

北大学者发现宇宙中迄今最亮类星体 挑战黑洞形成理论

黑洞外观的艺术化展示  ■最新发现与创新  在北京大学3日上午举行的通报会上,物理学院天文学系教授吴学兵称,他所领导的团队在距离地球128亿光年的类星体中,发现了质量为120亿个太阳的黑洞,该黑洞在宇宙大爆炸9亿年后形成,最新研究向现有的黑洞形成和演化理论提出了挑战。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2月26日出版

"黑洞"真实质量被低估 应是前预测两到三倍

  新的模型显示,位于星系中心的黑洞要比之前预测的重得多。(图片提供:Tim Jones/得克萨斯大学)  天文学家在窥视银河系附近的一个最大星系的“心脏”时发现,位于其中心的黑洞的质量是之前预测的两到三倍,这也使它成为迄今为止在附近的宇宙中发现的最大黑洞。  天文学家在6月8日于加

银河系中心黑洞爆发最明亮耀斑

  一个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IT)、密歇根大学、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等单位科学家组成的国际天文小组,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钱德拉X射线太空望远镜探测到从位于银河系中心的人马座A*爆发出的迄今最明亮的X射线耀斑,光源距地球约26000光年,亮度是黑洞正常发光的150倍。据研究人员观察,耀

迄今观测到最遥远类星体现身 存在于宇宙诞生6.9亿年时

  英国《自然》杂志5日发表了一项天体物理学最新进展,美国科学家报告,他们观测到了迄今为止最遥远的类星体,其存在于宇宙诞生6.9亿年的时候(仅为目前宇宙年龄的5%)。该类星体拥有一个超重黑洞,为早期宇宙中的黑洞生长理论提供了支撑。  类星体是已知太空中最明亮的天体。上世纪60年代,类星体与宇宙微波背

12月8日《自然》杂志精选

 “混合型”纳米光子器件的微型化   现代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由微型化推动的,在电子器件之后,现在光学器件又在朝着单分子功能的方向发展。将不同的、彼此分离的光子元件组合起来,以生成“混合型”纳米光子器件,这种方式可能会产生一系列有用的功能,但利用传

12月8日《自然》杂志内容精选

  “混合型”纳米光子器件的微型化   现代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由微型化推动的,在电子器件之后,现在光学器件又在朝着单分子功能的方向发展。将不同的、彼此分离的光子元件组合起来,以生成“混合型”纳米光子器件,这种方式可能会产生一系列有用的功能,但利用传统组装过程却难以实现这样的结构。Oli

美天文学家观测到宇宙中最大“贮水池”

宇宙中的这个大“贮水池”距离地球有120亿光年  据美国《大众科学》网站7月25日报道,由美国牵头组建的两个科研小组用亚毫米波长的望远镜,在距离地球约120亿光年远类星体APM 08279+5255附近,发现了宇宙中最大的“贮水池”。  这个“贮水池”由水蒸气组成,以云状物存在,经过

在近邻棒旋星系NGC 3319中心发现中等质量黑洞候选体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系王挺贵小组在近邻宇宙的无核球棒旋星系NGC 3319中心发现中等质量黑洞候选体,为超大质量黑洞的种子的形成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相关成果于12月10日发表在《天体物理期刊》上。  黑洞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的一类独特的时空结构,在中心存在奇点,它存在一个视界面,进入面内的

科学家构建银河系黑洞模型:质量为太阳430万倍

  这是一张钱德拉塞卡X射线望远镜拍摄的图像,显示银河系中央部位靠近核心黑洞的天区。到目前为止这一天区已经探测到超过2000个高能X射线爆发源。  北京时间8月14日消息,超大质量黑洞顾名思义是指质量巨大的黑洞,它们往往具有数百万甚至数十亿倍的太阳质量,很多星系的核心都存在这种级别的

天文学家对类星体展开迄今最为详尽的观测

  类星体很可能是迄今人类观测到的最遥远天体,其无可比拟的能量也被称为“最危险天体”。而据《赫芬顿邮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近日消息称,天文学家们将距离数千公里的三大望远镜组成一张巨型观测网,对一个类星体的核心区域进行了比人类视觉效果精细200万倍的高分辨率拍摄,发现其中藏着一个超大质量

解读2015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实现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   量子隐形传态在概念上非常类似于科幻小说中的“星际旅行”,可以利用量子纠缠把量子态传输到遥远地点,而无需传输载体本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等组成的研究小组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多自由度量子体系的隐形传态,成果以封面标题的形式发表于《自然》杂志。这是自1997年

90亿光年外发现三颗罕见类星体聚集一处

  北京时间3月20日消息,据美国《探索》网站报道,类星体是宇宙中最奇异的天体之一,它们在极其遥远的宇宙深处闪耀,其亮度可以与一万亿颗太阳相当。然而最近天文学家们发现有三颗这样的类星体竟然共处一处,非常罕见。  这的确是极其罕见的情况。类星体本身便已经十分罕见,两颗类星体在一起便更加

上海天文台利用VLBI揭秘早期宇宙中的类星体

  类星体,由于在光学上看起来像恒星一样明亮而得名,其实它既非恒星,也非星系,而是一类活动星系核,它的中心被认为存在着千万倍太阳质量以上的超大质量黑洞。超高红移意味着十分遥远的过去,红移大于5的区域对应的宇宙年龄只有十亿年左右。探测高红移类星体的辐射性质是研究宇宙早期天体演化的重要途径。由于红移越高

“慧眼”卫星发现迄今距离黑洞最近的高速喷流

  9月21日,《自然-天文学》在线发表“慧眼”(HXMT)卫星最新观测结果:在高于200千电子伏特(keV)的能段发现黑洞双星系统的低频准周期振荡(quasi-periodic oscillation,QPO),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能量最高的低频QPO现象。研究表明,其起源于黑洞视界附近的相对论喷流

新方法发现暗能量或随时间而增加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网站29日报道,科学家以类星体做“标准烛光”,分析了NASA的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和欧洲航天局的牛顿卫星(XMM-Newton)提供的数据,得出结论称,暗能量或会随着宇宙时间的流逝而变化。  约20年前,科学家通过测量地球到超新星的距离,首次发现了暗能量。他们认为,

黑洞“食量”变化使类星体快速消失

  类星体是宇宙中最为明亮的天体之一。观测发现,有些类星体消失的速度比预想的速度快很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系教授王挺贵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这类天体中心黑洞“食量”的剧烈变化,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该研究成果发表在9月1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快报》上。  天文学家认为,每个星系中心存在一个超大质量

一周精彩太空照 薄薄光环对切土卫六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本周公布了最新的“每周太空照片”,其中有最遥远的类星体,厄立特里亚的火山爆发等等,一副构思精妙的土卫六照片也榜上有名。1.最远的类星体 最远的类星体(图片来源:M. Kornmesser, ESO)  这是一张艺术想象图,模拟天文学家最近发现的距

115亿光年外黑洞爆发最强烈类星体喷流

类星体SDSS J1106+1939附近,大量物质被向外抛出  北京时间12月3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天文学家们近日观测到在115亿光年之外一个巨型黑洞正爆发出创纪录的巨量气体和尘埃物质。这一巨型黑洞的质量约相当于10~30亿倍太阳质量,隐匿于一个类星体的核心位置。所谓类星

9月11日《自然》杂志内容精选

  类星体之间差异来源被识别   类星体是由物质向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上的吸积来提供动力的。在这篇论文中,Yue Shen和Luis Ho试图解决一个长期未决的问题:类星体所表现出的显著波谱多样性的物理基础。基于来自很大一组均一的类星体的数据,本文作者证明,所观测到的类星体性质之差异可归于两个基本

8月26日《自然》杂志精选

 封面故事: “整体适应度”方法并不普遍适用   包括蚂蚁和很多黄蜂及蜜蜂物种在内的真社会性昆虫形成等级社会,由能够生育的蜂王(蚁王)和不能生育的工蜂(工蚁)组成。这意味着,一些个体需要牺牲它们自己的生殖潜力来养育其他个体的后代,这是达尔文认为对进化论构

中国建太空望远镜 灵敏度比德国高10倍

23日,我国建设的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重要设备——反射面单元面板第一批1000个单元“就位”,开始在贵州省黔南进行现场拼装。这只被誉为中国“天眼”的超级望远镜单口径500米,接收面积相当于近30个足球场。中国“天眼”为何选址黔南?长啥样?有哪些“本领”?它能找到“外星人”么

NASA最新模拟黑洞视觉效果 恒星呈现两个镜像

  据国外媒体报道,当你看宇宙中的黑洞时,你会看到什么景象?日前,美国宇航局最新计算机模拟图像显示黑洞所呈现的怪异景象,黑洞具有很强的引力,可使光线显著地弯曲朝向它,从而出现一些非常独特的视觉扭曲。   灰蓝色环状结构呈现出两个小麦哲伦星云的镜像;洋红色环状结构分别呈现出两个阿尔法和

中国学者发表6篇Nature,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iNature  2019年9月4日,中国学者在Nature连续发表了6项成果,涉及生命科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等不同的领域,iNature系统介绍这些成果:  【1】混合谱系白血病(MLL)家族的甲基转移酶  -包括MLL1,MLL2,MLL3,MLL4,SET1A和SET1B-在赖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