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二氧化碳自热重整制合成气万方级装置实现稳定运行

近日,甲烷二氧化碳自热重整制合成气装置在山西潞安集团煤制油基地实现稳定运行,即在前期试运行和系统优化的基础上,6月21日该装置启动全系统运行并于7月10日实现满负荷生产,8月2日完成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现场标定。截止到发稿之日,该装置已稳定运行1000小时以上,日产低H2/CO摩尔比产品气高达20多Nm3,日转化利用CO2高达60吨。 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技术源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荷兰壳牌石油工业公司联合启动的甲烷二氧化碳重整项目。该项研究工作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中科院战略先导-煤专项、国家科技支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经过初期对催化剂失活机理的深入研究,课题组在催化剂抗积碳稳定性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所研制的催化剂在模拟的工况下稳定运行5000小时以上。在中科院战略先导-煤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专项支持下,课题组完成了催化剂研制和......阅读全文

福建物构所电重整甲烷/二氧化碳制合成气研究取得进展

  天然气和二氧化碳通过重整反应转化为合成气,再经费托反应再进一步转化为各种重要化学品,不仅可以达到天然气高效利用的目的,还可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传统重整反应中的一氧化碳歧化反应和甲烷热裂解容易产生积碳,高温下催化剂烧结/团聚的问题也会导致干重整性能的衰减。  近日,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甲烷二氧化碳自热重整制合成气万方级装置实现稳定运行

  近日,甲烷二氧化碳自热重整制合成气装置在山西潞安集团煤制油基地实现稳定运行,即在前期试运行和系统优化的基础上,6月21日该装置启动全系统运行并于7月10日实现满负荷生产,8月2日完成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现场标定。截止到发稿之日,该装置已稳定运行1000小时以上,日产低H2/CO摩尔比

温室效应“祸首”变能源

  全球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导致了温室效应等问题,科学界一直在探索如何将空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回收并转化。上海高研院研制相关高科技装置,让甲烷与二氧化碳“携手重生”,变废为宝。近日,全球首套万方级甲烷二氧化碳自热重整制合成气装置,在山西潞安集团煤制油基地实现稳定运行超过1000小时,日产合成气高达20多

“合成气/热解气单段等低温甲烷化技术及示范”项目启动

   2018年9月10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重点专项“合成气/热解气单段等低温甲烷化技术及示范”项目牵头单位郑州大学和高技术中心重点专项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专项办”)在郑州联合组织召开了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项目牵头单位领导,项目特邀专家,项目负责人和骨干成员,专项总体专家组

“合成气/热解气单段等低温甲烷化技术及示范”项目启动

2018年9月10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重点专项“合成气/热解气单段等低温甲烷化技术及示范”项目牵头单位郑州大学和高技术中心重点专项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专项办”)在郑州联合组织召开了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项目牵头单位领导,项目特邀专家,项目负责人和骨干成员,专项总体专家组责任专

催化剂抗积碳稳定性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近日,甲烷二氧化碳自热重整制合成气装置在山西潞安集团煤制油基地实现稳定运行。目前该装置已稳定运行1000小时以上。  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技术源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荷兰壳牌石油工业公司联合启动的甲烷二氧化碳重整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重点

加拿大研发出新型催化剂-二氧化碳和甲烷再利用

   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加拿大光源的X光吸收光谱设备,研发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再利用二氧化碳和甲烷,有助于减轻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今日催化》(Catalysis Today)杂志上。   二氧化碳和甲烷是人类活动产生的最重要的温室气体,捕捉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和甲烷

上海高研院和壳牌潞安签署联合研发协议

  6月24日,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壳牌全球解决方案国际有限公司和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上海高等研究院签署了联合研发协议,将联合示范新型的“干重整”技术,利用或循环利用甲烷和二氧化碳生产合成气。   上海高研院筹建组组长封松林在致辞中指出,合作各方都承载着以经济、环保

新型转化催化剂应用于富二氧化碳油田伴生气制合成气/氢

成都有机研制的新型转化催化剂成功应用于富二氧化碳油田伴生气制合成气/氢  2011年1月,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与中石油大庆化工研究中心联合研发的新型低水碳比转化催化剂及工艺在吉林油田兴业糠醛公司富CO2油田气制合成气装置上成功开车。通过近几月的运行表明,该转化催化剂及工艺适

中科院反应分离反应耦合催化膜反应器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研究院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无机膜与催化新材料组(504组)杨维慎研究员和朱雪峰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在透氧膜反应器同时制备合成氨原料气和合成液体燃料原料气的研究中取得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杂志上。   合成氨和Fischer-Tropsch合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提出甲烷转化新策略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王文中团队在甲烷的光催化转化研究方面获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并申请中国发明ZL一项。  甲烷的选择性活化和定向转化是世界性难题,被誉为催化乃至化学领域的“圣杯”。甲烷的转化通常采用间接法:在高温下通过水蒸气重整将甲烷转化为合成气,再通过费托合成

我国学者使用CeO2TiO2材料实现CO2和H2O高效活化和转化

  近日,大连化物所航天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王晓东研究员团队在高温热化学裂解二氧化碳和水制太阳能燃料(合成气或氢气)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全文的形式发表于《能源和环境科学》(Energy Environ. Sci.)上。  两步法太阳能高温热化学储能是利用聚焦太阳能,高温热裂解二氧化碳和水的

甲烷转化新策略-温和条件下直接转化为液体燃料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月24日发布消息称,该所王文中研究员带领的科研团队在甲烷光催化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提出了温和条件下甲烷向液体燃料直接转化的新策略。  光催化直接转化可以打破传统热力学平衡的束缚,使甲烷的转化可以在低温常压下进行。王文中研究团队设计并制备出铜修饰氮化碳材料,实现甲烷

二氧化碳低温低压下七成可转化为合成气

  美国能源部爱达荷国家实验室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工艺,可在低温低压条件下有效地将捕获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用于制造燃料和化学品的合成气(氢和一氧化碳混合物)。研究人员表示,这一新技术对于碳捕集封存技术推广,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从二氧化碳中回收碳的方法需要高温高压,因为在较低温度下

研究提出二氧化碳与氯甲烷耦合转化新策略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4900.shtm二氧化碳和甲烷不仅是温室气体,更是重要的C1资源。然而,由于二者极高的热力学稳定性,以二氧化碳和甲烷为原料的高值化利用极具挑战性。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朱文良、刘中民

高温热化学裂解二氧化碳和水制太阳能燃料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航天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晓东团队在高温热化学裂解二氧化碳和水制太阳能燃料(合成气或氢气)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全文的形式发表于《能源和环境科学》(Energy Environ. Sci.)上。  两步法太阳能高温热化学储能是利用聚焦太阳能,高温热

大连化物所甲烷高效转化相关研究获重大突破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包信和院士团队基于“纳米限域催化”的新概念,创造性地构建了硅化物晶格限域的单铁中心催化剂,成功地实现了甲烷在无氧条件下选择活化,一步高效生产乙烯、芳烃和氢气等高值化学品。相关成果发表在5月9日出版的Science杂志上。同时,相关的PCTZL申请已进入美国、俄罗

氮气吹扫装置的应用

氮气是一种为常见的惰性气体,在没有的温度、压力或者是催化剂等辅助条件下,很难与外界发生反应。因此在真空系统清洗过程中,利用氮气吹扫,更为安全可靠。这一点上,也被广泛用于化工企业的管道清洁过程。其次氮气的吸附热小,吸附于物体表面的时间短。也就是说当氮气吸附于真空系统的器壁表面时,将会很容易被抽走。真空

天然气直接转化制乙烯有了新途径

  近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刊发了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包信和院士团队的重要成果。该团队基于“纳米限域催化”的新概念,创造性地构建了硅化物晶格限域的单中心铁催化剂,成功地实现了甲烷在无氧条件下选择活化,一步高效生产乙烯、芳烃和氢气等高值化学品。这一成果为天然气直接转化制乙烯和高值化学品提供了新途

甲烷菌产甲烷作用

  产甲烷作用,又称甲烷生成,指微生物合成甲烷的代谢途径。在很多环境中,这是有机物降解的最终步骤。  可以生成甲烷的微生物称作产甲烷菌。这些生物都属于原核生物中的古细菌。  产甲烷作用是一种厌氧呼吸。产甲烷菌不能呼吸氧气,而且氧气对产甲烷菌具有致命的毒性。电子传递最终受体不是氧气,而是含碳小分子化合

甲烷是什么和什么的主要成分

甲烷是结构最简单的碳氢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气、沼气、煤矿坑井气之中,是优质气体燃料,也是制造合成气和许多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从分子的层面上来说,甲烷是一种比二氧化碳更加活跃的温室气体,但它在大气中数量较少。甲烷是烃类分子组成最简单的物质,化学式CH4。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

挑战催化界“圣杯”-上海科学家提出甲烷转化新策略

基于铜修饰氮化碳的高效光催化甲烷直接转化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上海2月24日电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4日发布消息称,该所的王文中研究员带领科研团队在甲烷的光催化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并申请中国发明ZL一项,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学

高温碳捕集与原位转化技术再获进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4908.shtm近日,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胡军教授和龚学庆教授团队合作,结合实验和理论计算研究,在高温碳捕集与原位转化技术领域取得最新进展,相关工作成果以《镍-氧化钙双功能材料协同强化碳捕集

为可持续发展注入创新能量

  巴斯夫工艺研究和化学工程总裁Detlef Kratz:  巴斯夫近日宣布,为提升在亚太区的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与汽车行业合作,为化工行业提供新型工艺催化剂,公司在其上海创新园建设了全新研发设施,新设施包括亚太区汽车应用研发中心和工艺催化研发中心,共投资近3400万欧元,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中

中国科大二氧化碳电还原产合成气催化剂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曾杰课题组利用组分可调的硫硒化镉合金纳米棒作为催化剂,高效电还原二氧化碳为合成气。这种硫硒化镉合金纳米棒的催化剂,在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中表现出高活性和高稳定性,并且能够在很宽的范围内调控合成气的组成比例。  合成气,即一

太阳能将二氧化碳转为甲烷有新方法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11月7日发表的一篇能源论文称,科学家展示了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新方法。这种用温室气体生产燃料的方式,或将能为人类提供一种可持续能源。  太阳的热辐射能清洁且可持续,但是要储存它却十分困难,因为电池只有有限的存储容量和寿命。所以研究人员提出,用太阳光的能量生产

太阳能将二氧化碳转为甲烷有新方法

   温室气体或成可持续能源  太阳能将二氧化碳转为甲烷有新方法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7日发表的一篇能源论文称,科学家展示了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新方法。这种用温室气体生产燃料的方式,或将能为人类提供一种可持续能源。  太阳的热辐射能清洁且可持续,但是要储存它却十分困难,因为电池只有有

太阳能将二氧化碳转为甲烷有新方法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7日发表的一篇能源论文称,科学家展示了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新方法。这种用温室气体生产燃料的方式,或将能为人类提供一种可持续能源。  太阳的热辐射能清洁且可持续,但是要储存它却十分困难,因为电池只有有限的存储容量和寿命。所以研究人员提出,用太阳光的能量生产燃料是

日研发出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烷新技术

日本静冈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最新研发出一种将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烷的技术,新技术将有望大大减少火力发电站和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碳,而获得的甲烷还可以作为燃料等使用。 研究小组首先在直径数毫米、长约5厘米的细铝管内侧涂上含有大量镍纳米粒子的多孔质材料,然后将多根细管聚拢在一起,制成直径

新型“纳米棒”让二氧化碳变身高效能源

  新型“纳米棒”让二氧化碳变身高效能源  科技日报合肥1月15日电 记者15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该校的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和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曾杰教授课题组,利用组分可调的硫硒化镉合金纳米棒作为催化剂,高效电还原二氧化碳为合成气。这种硫硒化镉合金纳米棒的催化剂,在二氧化碳电还原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