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NatClimChange:环境中二氧化碳升高会导致营养缺陷的发生

根据哈佛大学领导的一项新研究,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CO2)水平上升使得大米和小麦等主要作物的营养成分减少。到2050年,将会出现1.75亿人缺锌,1.220亿人缺乏蛋白质缺乏的现象。该研究还发现,超过10亿妇女和儿童可能会失去大量的膳食铁摄入量,使他们患贫血和其他疾病的风险增加。 “我们的研究清楚地表明,我们每天做出的决定(我们如何为家庭供暖,我们吃什么,如何四处走动,我们选择购买什么)都会有导致食物营养摄入不足的风险,进而危害其他人群的健康以及后代,“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哈佛的首席研究科学家Sam Myers说。(图片来源:www.pixabay.com) 该研究于2018年8月27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Climate Change》杂志上。 目前,全世界估计有超过20亿人缺乏一种或多种营养素。一般来说,人类倾向于从植物中获得大部分关键营养素:63%的膳食蛋白质,81%的铁和68%的锌来自植物。此前研究已经表......阅读全文

Nat Clim Change:环境中二氧化碳升高会导致营养缺陷的发生

  根据哈佛大学领导的一项新研究,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CO2)水平上升使得大米和小麦等主要作物的营养成分减少。到2050年,将会出现1.75亿人缺锌,1.220亿人缺乏蛋白质缺乏的现象。该研究还发现,超过10亿妇女和儿童可能会失去大量的膳食铁摄入量,使他们患贫血和其他疾病的风险增加。   “

分子遗传学词汇--营养缺陷体

中文名称:营养缺陷体英文名称:auxotroph定  义:由于遗传缺陷造成自身不能合成生存所必需的营养成分的细胞或微生物。应用学科:遗传学(一级学科),分子遗传学(二级学科)

关于营养缺陷型菌株的应用介绍

  在理论研究中,营养缺陷型不仅被广泛应用于阐明微生物代谢途径上,而且在遗传学的研究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在转化、转导、原生质体融合、质粒和转座因子等遗传学研究中,营养缺陷型是常用的标菌种。此外,营养缺陷型菌株还是研究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常用的材料。在生产实践中,营养缺陷型可以用来切断代谢途径,以积累中间代

大肠杆菌诱变处理与营养缺陷型筛选

【实验目的】1.了解应用物理、化学因素对细菌进行诱变的方法。2.初步掌握诱变产生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与鉴定的技术。【实验原理】在以微生物为材料的遗传学研究中,用某些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处理细菌,可诱发基因突变。如果突变后丧失合成某一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核苷酸等)的能力,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必须

亚硝基胍的诱变作用与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实验

实验方法原理亚硝基胍(NG、NTG)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强诱变剂。它主要在DNA链的复制区引起GC→AT的转换,即使在致死率很低的条件下也能对微生物产生高频率的突变。本实验利用亚硝基胍对谷氨酸棒杆菌进行诱变后,通过点种法检测出营养缺陷型,再经生长谱法进行鉴定,获取营养缺陷型菌株,并确定其营养缺陷的具体物

亚硝基胍的诱变作用与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实验

实验方法原理 亚硝基胍(NG、NTG)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强诱变剂。它主要在DNA链的复制区引起GC→AT的转换,即使在致死率很低的条件下也能对微生物产生高频率的突变。本实验利用亚硝基胍对谷氨酸棒杆菌进行诱变后,通过点种法检测出营养缺陷型,再经生长谱法进行鉴定,获取营养缺陷型菌株,并确定其营养缺陷的具体

二氧化碳排放或影响人类营养状况

  一项研究认为,未来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可能影响人类营养状况。相关成果8月27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气候变化》。  除非人们采取强有力的缓解措施,否则大气二氧化碳浓度预计在未来30年~80年内将超过550 ppm(百万分之一),预计这会使许多主要作物的铁、蛋白质和锌含量减少3%~17%。饮食营养素减

二氧化碳排放将使农作物降低营养

  二氧化碳排放导致全球变暖,不仅会降低农作物产量,还可能减少其营养成分。英国新一期《自然》杂志刊载最新研究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使小麦、大米等主要农作物养分减少,进而影响民众健康。  由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专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报告说,他们在这些国家的实验田中种植了41种农作物,研究大气

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可致大米营养降低

  美国《科学进展》杂志近日刊登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可能让大米中B族维生素和蛋白质等营养元素的含量降低。  澳大利亚、美国、日本和中国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选择了18种常见水稻品种,在实验种植中模拟本世纪末大气二氧化碳的估计浓度水平。研究人员在稻穗上方30厘米处安装特殊塑

通过空位与异质原子构建的复合缺陷转化二氧化碳

  随着全球变暖的趋势日益明显,对于如何利用和转化二氧化碳是我们当前面临的巨大挑战。光催化技术是可以利用太阳能驱动化学反应的,因此光催化固定CO2的研究目前受到了密切的关注,而对于如何开发高效的光催化材料已成为材料领域所进行的重大前沿探索之一。  今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郝维昌教授和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