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宣布成功将海水转化为燃料

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NRL)的研究人员成功地从海水中提取出二氧化碳和氢气,并转化为碳氢化合物液体燃料。 研究采用新型的电解阳离子交换模块(E-CEM),通过碳酸盐和重碳酸盐与二氧化碳的重新平衡,提取海水中溶解的和已经结合的二氧化碳,同时产生氢气,产生的气体在反应器中以金属催化剂催化生成液体烃。然后,通过可控的聚合反应将烯烃转化为C9-C16化合物,可应有替代石油基喷气燃料。二氧化碳在海水中的浓度大约是空气中的140倍(100毫克/升),其中2-3%以碳酸的形式溶解于海水中,1%以碳酸酯的形式存在,96%-97%与阳离子结合生成碳酸盐。 NRL在将从海水中提取的二氧化碳和氢气转化为C9-C16烃的工艺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并获得ZL。开发了二氧化碳转化率高达60%的铁基催化剂,并为了获得长链不饱和烃而减少了甲烷的产量。过程中产生的高附加值的碳氢副产物可用于生产化学品或生产其他燃料。 下一步科学家打算研究......阅读全文

美国海军研究从海水中获取燃料

    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正在开展项目,研究从海水中提取飞机燃料。     这项技术可使海军摆脱舰船航行中补给燃油的后勤和经济负担。例如,2011年,补油船在海上向海军舰船补充燃油近6亿加仑。这项工作面临复杂天气的困难,尤其是战场上。美国海军称,化石燃料的价格未来将上涨,在航行途中生产燃料有重要意

革命性的发明将海水转化为氢气燃料

海水是一种很好的燃料基础。这是因为海水含有氢、氧、钠和其他元素的鸡尾酒,所有这些都是地球上的生命蓬勃发展所必需的。这里的燃料部分来自于海水中的氢气。不幸的是,将氢气从其他元素中提取出来一直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至少到现在为止。根据发表在《焦耳》杂志上的一篇新论文,能源部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斯坦福

“反向燃烧”:二氧化碳变燃料?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实验,他们在改造了基因结构的微生物的帮助下,将二氧化碳转化成可以作为汽车、内燃机燃料的异丁醇和异戊醇,使二氧化碳实现不可思议的“反向燃烧”和“闭合循环”。  由此我们既可以生产像汽油一样的燃料,同时又能保护现有的基础

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宣布成功将海水转化为燃料

  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NRL)的研究人员成功地从海水中提取出二氧化碳和氢气,并转化为碳氢化合物液体燃料。   研究采用新型的电解阳离子交换模块(E-CEM),通过碳酸盐和重碳酸盐与二氧化碳的重新平衡,提取海水中溶解的和已经结合的二氧化碳,同时产生氢气,产生的气体在反应器中以金属催化剂催

创新系统可扬长避短-将海水转化为氢燃料

  海水中的各种元素,包括氢气、氧气、钠和其他元素对地球上的生命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当试图为可持续能源应用分离氢气时,这种错综复杂的化学构成构成了一个挑战。最近,来自美国能源部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斯坦福大学、俄勒冈大学和曼彻斯特城市大学的一个科学家团队发现了一种从海洋中提取氢气的方法。他们

美国海军研发出“海水变燃油”的新技术

  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日,来自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NRL)的科研人员对一种新型动力进行了测试,其基本目标是利用海水来制造燃油。利用海水的原理较为简单,第一步是氧化还原反应,这样就可以获得两个有用的气体,即氢气和二氧化碳;第二步是利用氢气和二氧化碳通过铁基催化剂形成液态烃,这个时间可能比较长,催化作用

这台设备把二氧化碳变燃料

2.1立方米 由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燃料电池技术团队与浙江氢邦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5千瓦级CO2电解及其可逆一体机样机近日在浙江宁波下线,该设备每小时可转化1.5立方米至2.1立方米CO2。 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获悉,由该所燃料电池技术团队

仿生叶“吃”二氧化碳“吐”生物燃料

  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小组开发出一种人工仿生叶,据称该装置能“吃”进二氧化碳产出生物乙醇,效率比自然光合作用高出10倍。如果得以推广,将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全球变暖和能源短缺问题。  无论是一片树叶、一棵小草,还是单个藻类细胞,都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在阳光下把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如今,

科普:海水二氧化碳过高可致鱼类迷失方向

  澳大利亚的一项新研究显示,随着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会越来越高,这会导致鱼类中毒并失去方向感,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本·麦克尼尔等人在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分析了近30年来全球多个海洋学项目收集的海水所含二氧化碳数据。研究

德国用二氧化碳和“废电”合成燃料

     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破坏环境,发电厂生产的过量电能何处去也常让人头疼。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4月19日说,该校研究人员将在一个与政府、企业联合开展的项目中探索利用这两者生产燃料甲烷。    现阶段,提出能源转型的德国正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但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受自然条件限制,发电的

观海水旅行-解海水淡化之谜

  事件        全国聚焦海水淡化   全国首批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试点名单上共有8位成员,浙江舟山市和深圳市入选试点城市,天津滨海新区、河北沧州渤海新区入选试点园区,浙江鹿西乡 (岛)入选试点海岛,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入选产业基地,天津国投津能发电为海水淡化供水试点,甘肃庆阳市环县为

浮夸风吹歪海水稻-与海水无关为啥取名“海水稻”

  “网红”海水稻最近遇上了麻烦。   海水稻是袁隆平院士领衔的技术团队培育出的一种耐盐碱水稻,研发主阵地在青岛。今年,它已经开始了全国大范围试种。在去年的测产中,海水稻表现不错——一种编号为YC0045的水稻材料最高亩产量达到620.95公斤,超出预期的300公斤。   在习近平主席2018新

全球海洋表层海水二氧化碳分压数据产品正式发布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宋金明团队设计的国内首套全球海洋表层海水二氧化碳分压(pCO2)数据产品正式发布。该产品基于逐步前反馈神经网络(Stepwise FFNN)的pCO2数据产品重构算法,构建了1992年1月至2019年7月全球大洋表层海水pCO2格点数据,为探究表层海水pCO2、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变液体燃料找到新方案

  2016年1月7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谢毅教授及孙永福特任教授课题组在《自然》杂志发表了“杂化二维超薄结构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研究成果,为二氧化碳催化转化成液体燃料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案。  过去二氧化碳活化需要大量能源  进入本世纪以来,工业化进程中

研究称二氧化碳增多致海水酸化威胁食用鱼生存

(图片来源:德国莱布尼茨海洋科学研究所)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最近证实,二氧化碳增多导致的海水酸化会对鳕鱼等食用鱼类造成严重威胁。  人类活动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海洋过量吸收二氧化碳后会导致海水酸化。德国莱布尼茨海洋科学研究所12月11日发布新闻公报介绍说,之前研究人员主要将精力集中于有

电催化二氧化碳制备多碳醇燃料获突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俞书宏课题组与多伦多大学教授Sargent课题组在电催化二氧化碳制备多碳醇燃料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首次提出在二氧化碳的电还原过程中,通过调控碳—碳偶联“后反应”步骤,抑制烯烃产生实现高效多碳醇转换,为高能量密度液体醇燃料(发动机燃料)的选择性制备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该成果近日发表

电催化二氧化碳制备多碳醇燃料获突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俞书宏课题组与多伦多大学教授Sargent课题组在电催化二氧化碳制备多碳醇燃料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首次提出在二氧化碳的电还原过程中,通过调控碳—碳偶联“后反应”步骤,抑制烯烃产生实现高效多碳醇转换,为高能量密度液体醇燃料(发动机燃料)的选择性制备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该成果近日

人工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科学家发现,人工触发合成材料中的光合作用,可以将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CO2转化为清洁空气,同时产生能量,具有改善空气质量和创造清洁能源的巨大潜力。这一成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材料化学学报》上。  物理学家组织网26日报道,这项突破意义重大。费尔南多·尤里布-罗莫教授说:“从科学角

无需脱盐的海水制氢新法,朝“绿氢”工业迈出关键一步

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方法,可直接将海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而无需脱盐。最新从海水中直接制取氢气的方法简单、可扩展,且比目前市场上的任何“绿氢”生产方法都更具成本效益。相关研究论文刊发于最近的《SMALL》杂志,朝真正可行的绿氢工业迈出了关键一步。多孔N-Ni

无需脱盐的海水制氢新法出现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161.shtm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方法,可直接将海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而无需脱盐。最新从海水中直接制取氢气的方法简单、可扩展,且比目前市场上的

无需脱盐的海水制氢新法出现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方法,可直接将海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而无需脱盐。最新从海水中直接制取氢气的方法简单、可扩展,且比目前市场上的任何“绿氢”生产方法都更具成本效益。相关研究论文刊发于最近的《SMALL》杂志,朝真正可行的绿氢工业迈出了关键一步。 长期

新型光催化法可大幅提高海水发电效率

  传统海水发电一般是利用潮汐、海浪或海水温差。然而,日本大阪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新的光催化方法,能利用阳光把海水变成过氧化氢,然后用在燃料电池中产生电流,总体光电转换效率达到0.28%,与生物质能源柳枝稷相当。   研究人员在最近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上的论文中指出,太阳能昼夜波动很大,

10大环保技术“含碳垃圾变石油”居首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2月7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开幕。会上,世界各国专家将讨论能源浪费、资源过度利用、供水短缺、全球气候变化和森林退化等多项有关环境保护的议题。   美国“趣味科学”网站7日刊载文章,列出10项环保技术。其中有些人们早有耳闻,有些则刚刚起步,还有些现在听来甚至有些“非主流”。

空气捕获二氧化碳成本大降-可用于生产合成燃料

  从空气中提取二氧化碳并利用它制造合成燃料似乎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最终解决方案:人们可以简单地一次又一次地利用同样的二氧化碳分子,而不是通过化石燃料向大气中增加更多的二氧化碳。但是这项技术是很昂贵的——根据最近的估计,捕获每吨二氧化碳大约需要600美元。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科学家表示,未来的化学工

火山活动喷出温室气体导致远古地球“发高烧”

  新华社北京9月4日电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发现,5600万年前一次剧烈的全球变暖事件,主要原因是北大西洋形成过程中的火山活动释放出巨量二氧化碳。  这次地球“发高烧”被称为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持续了约15万年,其间全球气温上升了5摄氏度到8摄氏度。科学界一般认为,这次升温事件是大气温室气体含量

海洋酸化加剧海螺壳体溶解

近日出版的《自然地球科学》杂志刊登了一篇研究论文,称随着海水的日益酸化,南极洲某些海螺的壳体将不断溶解,从而威胁到食物链。 海洋每年会吸收大约四分之一排放进大气的二氧化碳。由于化石燃料的使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平会升高,海洋的酸化也逐步加剧。海洋酸化是气候变化的结果之一,威胁到珊瑚

韩国研发出利用水和阳光将二氧化碳转为燃料技术

  韩国高丽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最近成功研发出利用水和阳光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合成燃料的技术。  此前,如果将二氧化碳转换为燃料需耗费较多电与热量,成本过高,没有商业价值。此次开发的技术仅使用水和太阳光,外加一种催化剂即可达到相同效果,而该种催化剂是可以廉价大量生产的,因此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该技术如

二氧化碳+水=液态烃燃料-放出氧气作为副产品

   据美国得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2月22日消息,该校一个研究团队证明,集中光、热和高压,只需一步反应就能把二氧化碳和水直接变成有用的液态烃燃料。这种简单、廉价的新型可再生燃料技术有望帮助去除大气二氧化碳,限制全球变暖。而反应过程中会放出氧气作为副产品,具有净化环境的正面影响。   研究人员在发表于

新型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

  中国科技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谢毅、孙永福及其研究团队,近日找到一种新的电极催化剂,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  研究人员利用钴和氧化钴混合物特定的原子排列方法,让原先并不具有二氧化碳催化活性的材料转化为超越早前所有报道过的电催化剂,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7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减少温室气

麻省理工团队找到高效低廉“海水捕碳”新方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049.shtm 研究人员近日发现了一种从海洋中清除温室气体的新方法,通过由无膜电化学电池组成的可逆流程来清除海水中的二氧化碳。专家表示,这种方法可能比从空气中清除温室气体的现有方式更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