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人死后体内微生物群仍有重要科研价值预测疾患状况

据国外媒体报道,研究人员近日发现,人死后体内的微生物群可用来预测特定的疾患状况,如是否患有心脏病等。这意味着,研究“死后微生物群”或能帮助研究人员调查公众的健康情况,“可作为评估人群健康水平的有效工具”。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密歇根州立大学法医昆虫学家珍妮弗·佩恰尔(Jennifer Pechal)指出。 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188份底特律韦恩郡医学调查员办公室案例报告中死者体内的微生物群。调查员发现,尸体各位置往往分布着不同的微生物群。例如,口腔内的微生物往往不同于眼睛中、鼻腔内和耳道中的微生物。而在活人身上也可发现这些区别。 研究人员还发现,人死后的微生物群会随时间发生变化。人刚刚去世的48小时内,微生物分布还相对稳定,但接下来便会出现明显变化,如微生物种类开始减少等。 “这一现象近来被叫做‘微生物计时表’,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死者的死亡时间。”该研究的共同作者、同样就职于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埃里克·本鲍尔(Eric B......阅读全文

肠道微生物:心脏病的开关?

  “每种动物都有相对应的共生微生物种群,它与该物种的基因一起被称为两套基因组。现在研究让两套基因组如何和谐对话是重点,而这样的研究可能将揭开慢性病真正的原因。”   人类的疾病对于科学家来说,是一个永无止境的研究领域,因为不断有新的研究发现推进人类对自身的认知。   近日,刊登在《细胞》上的一

重要证据!调节肠道微生物或降低患心脏病风险

  大多数人都知道,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和吸烟,但这些因素并不能很好地用于预测心脏病。目前,测定动脉硬化(hardening of the arteries)是评估心脏病发作或中风风险的一种方式,但动脉僵硬度(arterial stiffness)与高胆固醇或吸烟并无显著关联,但与炎

肠道微生物多样性下降,新的心脏病危险因素?

  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肠道微生物多样性下降与高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水平及低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相关。这是第一项确定肠道微生物与体重及血脂关联的研究。具体来说,34种肠道细菌与BMI和血脂相关,这些肠道微生物独立于年龄、性别和宿主基因可解释6%的血脂水平变化。然而,肠道微生物对低密度脂蛋

照顾好你的肠道微生物,因为它可能影响心脏病的风险

   小鼠研究表明,拥有合适的肠道菌群能降低心脏病风险。现在,一项发表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的新研究表明,这一结论对人类来说也是如此。  众所周知,心脏病的风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和吸烟等。但是这些因素很难用于预测年轻人、妇女,以及某些种族是否会患心脏病。糟糕的肠道

如何识别心脏病?

  你认为心脏病发作的人是什么样呢?是一个中年人捂着胸口吗?像广受欢迎的电视剧《广告狂人》(Mad Men)中的罗杰·斯特林(Roger Sterling)那样在第一季中两次心脏病发作的人?  虽然《广告狂人》的故事背景设定在20世纪60年代,但流行文化仍在重复这种刻板印象。你能想到新闻报道、杂志、

坚果与心脏病

  “The godssend nuts to those who have no teeth”.古老的英语谚语翻译过来是,上帝总是把坚果送给牙齿掉光的人,有点事与愿违,造化弄人的味道。许多冠心病患者听到吃坚果的建议,会睁大双眼惊奇地问我:“坚果不是含油大吗?不健康吧!”.然而造化弄人!看似顺理

心脏病的新疗法

  当今世界,心脏病、癌症和艾滋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由于心脏病病因多、病史长、易发作,治疗难度大,每年都夺走数以万计的心脏病患者生命,最近,有科学家提出了心脏病的第二代新疗法,从而给心脏病患者带来了希望。    众所周知,心脏病发病的原因是在冠状动脉中形成血栓,从而使心肌无法得到血液

甲状腺毒症性心脏病

  甲状腺毒症对心脏有三个作用。①增强心脏β受体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②直接作用于心肌收缩蛋白,增强心肌的正性肌力作用。③继发于甲状腺激素的外周血管扩张,阻力下降,心脏输出量代偿性增加。上述作用导致心动过速、心脏排出量增加、心房纤颤和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分为两种类型。    一类是心动过速和心脏排出

防治心脏病新招迭出

  11月3日至7日,美国心脏协会2012年科学会议在洛杉矶召开,与会的科学家、医生代表提出了许多防范及治疗心脏病的最新研究成果。   多种维生素无法预防心脏病   每天服用维生素对身体有一定的益处,但防止心血管危机绝不是其中之一。这是研究人员对1.4万多名50岁以上志愿者进行多种维生素或安慰剂

胎儿心脏病诊疗指南

  美国华盛顿国际儿童医学中心的Mary Donofrio博士指出,近几十年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胎儿心脏医学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因此,临床医生的角色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对婴儿的诊治转移到了对胎儿的诊治。因此,有必要撰写一部专业的胎儿结构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及心血管功能障碍的临床实践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