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7种遗传疾病得到治疗,8篇NEJM(IF=79),1篇Nature

在医学领域,基因治疗(gene therapy)是指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缺陷和异常基因引起的疾病,以达到治疗目的。也包括转基因等方面的技术应用。也就是将外源基因通过基因转移技术将其插入病人的适当的受体细胞中,使外源基因制造的产物能治疗某种疾病。修改人类DNA的第一次尝试是由Martin Cline在1980年进行的,但是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批准的第一次成功的人类核基因转移是在1989年5月进行的。在1989年至2016年2月期间,进行了2,300多项临床试验,其中一半以上处于第一阶段。并非所有引入患者基因组成改变(如骨髓移植和器官移植可将外源DNA引入患者体内)的医疗程序都可视为基因治疗。 囊性纤维化是一种威胁生命的遗传性疾病,影响肺部和其他器官,在早期生命中会对身体产生这种破坏性影响。2019年5月8日,Nature Medicine 在线发表题为“Gene editing fixes cystic f......阅读全文

Cell:海量数据分析出复杂疾病遗传图谱

  对于“复杂疾病”,比如孤独症,糖尿病和心脏疾病等的具体遗传病因,虽然之前科学家们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由于错综复杂的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因素,因此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未知领域。   近期来自芝加哥大学的科学家们利用已知遗传因素的疾病,完成了迄今为止关于复杂疾病中遗传因素影响的最大扩展研究

Cell重大突破:复杂疾病遗传图谱

  对于“复杂疾病”,比如孤独症,糖尿病和心脏疾病等的具体遗传病因,虽然之前科学家们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由于错综复杂的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因素,因此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未知领域。   近期来自芝加哥大学的科学家们利用已知遗传因素的疾病,完成了迄今为止关于复杂疾病中遗传因素影响的最大扩展研究

谢晓亮院士:单分子技术透视生命之谜

  2012和2013年,由北京大学多个研究团队合作完成的世界首个高精度人类男性和女性个人遗传图谱相关论文相继发表于《科学》和《细胞》杂志。这一工作采用的单细胞DNA扩增技术MALBAC,与以前的技术相比,该技术将单细胞全基因组测序的精确度大幅度提高,以至于能够发现个别细胞之间的遗传差异。  MAL

北大谢晓亮教授:单分子技术透视生命之谜

2012和2013年,由北京大学多个研究团队合作完成的世界首个高精度人类男性和女性个人遗传图谱相关论文相继发表于《科学》和《细胞》杂志。这一工作采用的单细胞DNA扩增技术MALBAC,与以前的技术相比,该技术将单细胞全基因组测序的精确度大幅度提高,以至于能够发现个别细胞之间的遗传差

中国科学家国际首次建立全新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方法

  2015年12月28日,美国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PNAS)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谢晓亮、乔杰、汤富酬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该项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一种全新的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方法MARSALA (mut

中国科学家国际首次建立全新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方法

  MARSALA方法示意图  2015年12月28日,美国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PNAS)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谢晓亮、乔杰、汤富酬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该项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一种全新的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

遗传性疾病概述

   一、遗传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二、遗传性疾病的概念  (一)遗传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人们对疾病有着不同的认识。因此疾病也有各种各样的定义。遗传学家往往认为形态或代谢异常的性状就是疾病;临床学家则认为疾病是有特定症状和体征的病态过程;生物学家将疾病看成是内环境稳态的

Nature Genetics:大数据在疾病间建立起惊人联系

  利用来自近13万个家庭的48多万人的健康保险数据,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根据疾病在遗传相关个体中发生的频率,建立了一种新的常见疾病分类方法。研究人员希望8月7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Genetics杂志上的这项研究将有助于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病因而不是症状。  文章的通讯作者Andrey Rzh

2012中国医学科学院蛋白质组学研讨会大会报告

  2012中国医学科学院蛋白质组学研讨会于2012年11月28日在北京召开,来自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300余人出席了本次研讨会。会议邀请了强伯勤院士、何大澄教授等8位从事蛋白质组学及疾病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作了关于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相关的精彩报告

第六届遗传咨询师培训班精华盘点

  第六届遗传咨询师培训班第三天邀请到了山东大学医学院医学遗传学系主任龚瑶琴教授,四川省人民医院的杨正林副院长,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医学遗传中心袁慧军教授和复旦大学出生缺陷研究中心马端教授继续为学员进行遗传咨询专项讲座。  龚瑶琴:单基因突变的类型与遗传模式  龚瑶琴教授主要从事单基因遗传病致病基因

医学遗传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

   由于医学遗传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因此它广泛地采用了形态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生物统计学等研究技术。这些技术当应用于遗传学实践时得到了发展。如医学遗传学中的染色体观察技术、基因分析技术等。  医学遗传学的研究方法需针对不同的研究目的而设计。这里主要介绍一些为确定某种疾病是否有遗

哈佛大学研究:40%疾病由遗传引发 25%由环境造成

   据英国《每日邮报》1月14日报道,美国哈佛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对4500万美国人进行长达24年的跟踪调查,研究哪些疾病是由基因引起的,而哪些疾病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是迄今为止同类研究中规模最大的研究。  据其最新发表在《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期刊上的研究结果显示,在调查

新的基因编辑领域突破口—表观遗传调控

  几十年来,DNA一直被认为是决定生命遗传信息的核心物质,但是近些年不断的研究表明,生命遗传信息从来就不是基因所能完全决定的,比如科学家们发现,可以在不影响DNA序列的情况下改变基因组的修饰,这种改变不仅影响个体的发育,而且还可遗传给后代。如肿瘤等多种疾病并非仅由基因突变而引起,且与DNA和组蛋白

新的基因编辑领域突破口—表观遗传调控

  几十年来,DNA一直被认为是决定生命遗传信息的核心物质,但是近些年不断的研究表明,生命遗传信息从来就不是基因所能完全决定的,比如科学家们发现,可以在不影响DNA序列的情况下改变基因组的修饰,这种改变不仅影响个体的发育,而且还可遗传给后代。如肿瘤等多种疾病并非仅由基因突变而引起,且与DNA和组蛋白

国内外实验动物模型概览

  生命是“能够自我营养并独立生长和衰败的力量”,这是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通过动物、植物的研究对生命的哲学概括。动物也成为古代先哲们探索生命奥秘的主要对象之一,盖伦(Galen,公元130—200)开创了动物解剖学和实验生理学,他将来源于动物的知识推广到对人体的认识

与染色体微阵列相比,测序为儿童遗传疾病的一线工具

遗传疾病(单基因疾病、基因组结构缺陷和拷贝数变异)是导致10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一项新的分析显示,对于遗传疾病儿童的检测,全基因组测序(WGS)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比染色体微阵列(CMA)具有更大的诊断和临床价值。美国圣地亚哥Rady儿童医院基因组医疗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建议,测序应该被视为

张学军,贺林Nature撰文:中国GWAS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方法提出以前,人们主要利用连锁研究方法开展复杂疾病/性状遗传易感性研究,发现了一些疾病和性状的易感基因(位点)。但是复杂疾病/表型具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表型复杂性等特点,使得以家系为基础的“全基因组连锁

漫漫科研路 情系健康梦

博奥生物集团外景图  流传千年的中医典籍,世界领先的生物芯片,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健康,炙手可热的云端大数据平台,这四个非常重要且彼此看似有些距离的领域是否能有交叉?   有,这个点就是基因。多重注意力叠加的背后,是现代生物科技的爆发。   12月26日,中关村促进健康服务业论坛在京举行,博奥颐和健康科

北大博士患渐冻症 医学专家呼吁建罕见病细胞库

  25日,安徽一家研究机构已经获得北大“渐冻症”娄滔博士的血液样本,并为其制备细胞株,着手建相关疾病模型中。记者采访获悉,这将需要数月的时间,才能完成相关实验。  近日,29岁北大女博士娄滔的一则遗嘱引来社会关注和热议。娄滔在2015年患上渐冻症,日前在她清醒的时候留下:死后将器官捐献,头部可留给

曾溢滔院士谈罕见病:基因诊断、个体化医疗是发展趋势

  2月28日是国际罕见病日,去年随着冰桶挑战公益项目的风靡全球,渐冻人进入了社会大众视野,其实渐冻人是种罕见疾病,罕见病种类有上万种。比较常见的有患白化病的“月亮宝宝”、脆骨病的“瓷娃娃”、粘多糖贮积症的“粘宝宝”、遗传性表皮松解性水疱症的“泡泡龙”以及苯酮尿症、进行性肌萎缩症

干细胞牛人Science:iPSC为疾病研究插上翅膀

  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技术为我们提供了超乎预想的可能性在培养皿中模拟人类疾病。将来自患者的体细胞重编程至胚胎干细胞样状态,随后再分化为疾病相关的细胞类型,生成的人类组织携带着可引起或促进疾病形成的遗传变异,由此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人类疾病组织资源。然而,尽管这种“培养皿中的疾病”(diseas

动物模型基础

第一部分 动物模型的分类一、按产生原因分类(一)自发性动物模型(Spontaneous Animal Models)是指实验动物未经任何有意识的人工处置,在自然情况下所发生的疾病。包括突变系的遗传疾病和近交系的肿瘤疾病模型。突变系的遗传疾病很多,可分为代谢性疾病、分子疾病和特种蛋白质合成异常性疾病。

《自然》:基因缺陷修正首次在干细胞中实现

标志着有效治疗遗传疾病的新开端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首次对遗传疾患皮肤细胞中的基因缺陷进行了修补,进而将这些组织转化成了能扭转疾患病情的干细胞,从而在基因重组过程中,制造出了无遗传缺陷、功能强大的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   该实验证明,可以通过使用病人自身细胞制造出剔除掉遗传缺陷的健康

全基因组与外显子组测序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全基因组或外显子组测序的临床应用,称为临床基因组和外显子测序( Clinical genome and exome sequencing,CGES)。由于该技术检测范围广,可以同时检测2000多个基因的变异,对于临床罕见病、疑难疾病、复杂疾病,特别是孟德尔遗传病的诊断是一种强大而有效的方法。  

种族多样化缺失限制新疗法研发

  目前,关于人类疾病的遗传研究,特别是大规模研究,主要基于欧洲血统人群。而种族多样性不足阻碍了人们充分理解人类疾病遗传结构的能力,并加剧了卫生不平等,甚至意味着人们将基因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实践或公共卫生政策的能力可能严重受损。或者更糟的是,这一切都是错误的。  近日发表在《细胞》杂志人类遗传学特刊

华人女院士Nature发表老年痴呆重要研究成果

  我们对于疾病的易感性取决于我们遗传自父母的基因以及我们的人生经历。根据发表在近期《自然》(Nature)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先天与后天这两个因素似乎影响了阿尔茨海默氏症中迥然不同的一些过程。  这项研究是由麻省理工学院和Broad研究所的一个跨学科研究团队完成,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P

科学家破译“纯种马”基因组序列

马有90多种遗传疾病与人类的遗传疾病相似       一个国际科研小组11月5日报告说,他们破译了“纯种马”的基因组序列。这项研究成果将刊登在6日出版的新一期《科学》杂志上。       报告中所指的

与染色体微阵列相比 测序更应作为儿童遗传病诊断工具

  目前,染色体微阵列被推荐用于某些遗传疾病的儿童的一线基因组检测。然而,近年来,全基因组测序和全外显子组测序已经成为更常见的检测方法。  在疑似遗传性疾病患儿中建立病因诊断,对于及时实施精准医疗和最佳诊疗结果至关重要,特别是在指导重大的临床决策方面。目前除了少数遗传性疾病(如染色体非整倍体)在出生

基因检测辅助临床诊断对疾病进行精准治疗

  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利根进川博士在一项研究中说,除了外伤,一切疾病都与基因有关。基因检测能够辅助临床诊断。由于许多遗传性疾病表现出相似的症状,临床上很难进行鉴别诊断。通过基因检测,从基因层面对疾病进行分子诊断,找出真正的致病基因,可以辅助临床医生对疾病进行精准诊断。2008年,基因检测被美国《

新的基因编辑领域突破口——表观遗传调控(一)

几十年来,DNA一直被认为是决定生命遗传信息的核心物质,但是近些年不断的研究表明,生命遗传信息从来就不是基因所能完全决定的,比如科学家们发现,可以在不影响DNA序列的情况下改变基因组的修饰,这种改变不仅影响个体的发育,而且还可遗传给后代。如肿瘤等多种疾病并非仅由基因突变而引起,且与DNA和组蛋白修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