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遗传发育所等在水稻高产优质关键基因研究中获得新进展

6月24日,英国《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傅向东研究员、华南农业大学张桂权教授和中国水稻研究所钱前研究员带领的科研团队在水稻增产关键功能基因合作研究中的最新进展。该研究发现了一个可以同时影响水稻的品质和产量的基因,将它应用到新品种水稻的培育中,有望让水稻变得好吃又高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如何提升稻米品质是当前水稻育种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然而,高产水稻一般品质较差,而品质好的水稻品种往往产量较低,选育既高产又优质的品种是当前常规育种技术面临的大难题。在科技部、农业部、基金委和中科院大力支持下,经过多年的协作与攻关,研究小组从巴基斯坦优质水稻Basmati品种中成功克隆了一个可帮助稻米品质提升和增产的关键基因GW8。 在Basmati水稻中,GW8基因启动子产生变异,导致基因表达下降,可使籽粒变得更为细长,还......阅读全文

李家洋:到涉及重大应用生产领域寻找基本科学问题

  5月26日下午,匆匆赶回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实验室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顾不上吃晚饭,即向其团队成员布置了一项新的工作内容——立即安排一次国内有关育种专家参加的研讨会,讨论如何将新发现的水稻理想株型基因尽快应用于水稻农业生产,发挥其在培育我国新型高产水稻新

主要农作物产量性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指南发布

关于发布“主要农作物产量性状的遗传网络解析”重大研究计划2014年度项目指南的通告 国科金发计〔2014〕14号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农作物产量性状的遗传网络解析”重大研究计划的总体工作安排,现公布本重大研究计划2014年度项目指南,请依托单位及申请人按要求提出项目申请。   国家自

南京农业大学最新PlantCell文章

  来自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首次报道了表观遗传修饰对水稻株高和花器官发育的重要作用,揭示了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之间的关联,为进一步研究表观遗传修饰对水稻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相关成果公布在植物学权威期刊The Plant Cell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南

成果盘点丨袁隆平团队在Science,PNAS等发表23项研究成果

  从2002年开始,袁隆平团队在Science,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 ,Genome Research ,PLOS Biology 等杂志发表了23项研究成果,iNature系统介绍一下以袁隆平为通讯作者的典型研究成果,由于版面限制,我们只介绍其中典型的文章:  【

一粒优质米的科研路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主粮之一。一粒优质大米,米粒形状适宜、无垩白、透明度好、食味和口感佳。殊不知,稻米品质涉及碾磨品质、外观品质、蒸煮与食味品质、营养品质等多个性状,遗传机制复杂,培育既好看又好吃的优质大米难度大。  20余年来,扬州大学农学院水稻遗传育种团队围绕稻米品质遗传改良系列问题展开研究

我国主导水稻基因国际研究离“设计水稻”更近一步

  记者日前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悉,由中国科学家主导的“3010份水稻基因组计划”结出硕果,剖析了水稻核心种质资源的基因组遗传多样性,这一研究的重大成果将提升全球水稻基因组研究和分子育种水平,加快优质、广适、绿色、高产水稻新品种培育。  水稻种群的基因有着丰富的多样性和复杂的作用机制,是水稻育种改良的

科学家克隆出控制高温抗性的数量性状遗传位点

   水稻作为全球半数以上人口的主粮,其产量的稳定也遭受高温的严重威胁。据统计,全球水稻产量受到高温潜在威胁的面积约400万公顷。到2050年,高温会使全球粮食减产20%~40%。  正因为如此,发掘作物抗高温基因资源,进而培育抗高温新品种,一直是科学家待解的难题。  10多年前,中科院院士、中科院

植物生物学研究数据库

实验概要植物生物学研究数据库实验步骤http://bioinf.scri.sari.ac.uk/cgi-bin/plant_snorna/home 英国 Top 植物种的snoRNA基因数据库。 综合 http://bioinformatics.psb.ugent.be/webt

欧盟严查中国输欧非法转基因米制品半年间通报18次

  产地来源标注为中国的大米制品,正在被欧盟食品和饲料委员会列入“重点检查”的范畴。因为尽管中国仍然是禁止主食作物转基因商业化种植的国家,但在中国出口欧盟的大米制成品中,欧盟却频繁检出水稻抗虫转基因,这种转基因按照现行监管框架,在中国和欧盟,均属“非法”。   截至2013年6月,欧盟食品和饲料委

北大教授用CRISPR技术定点改造水稻基因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想按照人类的设计定点改造特定基因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但定点基因改造技术在水稻等植物中一直没有突破。   CRISPR-Cas 系统定点突变水稻基因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瞿礼嘉教授实验室利用最新的CRISPR-Cas系统成功地实现了对水稻特定基因的定点突变,效率

南京农大长江特聘教授《植物生理》公布水稻基因新发现

承担课题情况:先后承担日本国家水稻育种攻关项目“21世纪水稻育种计划”和日本水稻基因组项目、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转基因专项、科技成果转化等多项科研项目。现承担课题: (1)耐贮藏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国家863计划,2001AA241019,2001-2005 (2)水稻优质、抗逆分子

作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摘要:农作物基因组学研究的发展,对于有效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物种的遗传改良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已经实现对重要农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棉花、蔬菜等作物基因组的测序或重测序,在此基础上完成对控制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克隆和鉴定。本文综述了2017年度主要农作物基因组

东北地理所在黑龙江水稻抽穗期基因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水稻抽穗期 (heading date,Hd)是指水稻从播种到抽穗(开花)所经历的时间,抽穗期是影响水稻种植和生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它决定着水稻的种植区域和产量等其他农艺性状,黑龙江地处寒区,南北跨度大,属北方高纬度寒地稻作区,根据积温条件,从南到北水稻种植共分4个积温区,越往北部,积温越低,

中科院,上海师范大学Nature Genetics发文:

  来自中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Pan-genome analysis highlights the extent of genomic variation in cultivated and wild rice”的文章,通过泛基因组分析揭示

我国克隆出可制约水稻“长生不老”的基因

记者九月五日从华中农业大学获悉,该校科研人员新近采用突变体标签分离克隆基因技术,分离克隆出了一种可以制约水稻“长生不老”的基因:导入这个基因,可以正常地使水稻从营养生长转入到生殖生长阶段;去掉这个基因,水稻将一直处于营养生长阶段,只长茎叶,不开花、不结实。 由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

分子标记

内容:一、遗传标记 二、DNA分子标记 三、染色体原位杂交 四、DNA分子标记的应用 长期以来,植物育种中选择都是基于植株的表型性状进行的,当性状的遗传基础较为简单或即使较为复杂但表现加性基因遗传效应时,表型选择是有效的。但水稻的许多重要农艺性状为数量性状,如

我成功克隆水稻多个功能基因 已用于培育超级稻品种

  我科学家成功的克隆了水稻多个产量、品质、抗逆和生长发育相关的功能基因,成果相继发表在Nature等顶尖学术刊物上,基因申请了发明专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些基因的克隆代表了该领域的最新进展,研究论文产生了重大影响,多个基因已被用于培育多抗、优质、高产、营养高效的新型超级水稻品

基因新发现让水稻好吃又高产

  我国研究人员近来发现了一个可以同时影响水稻品质和产量的关键功能基因GW8,将它应用到新品种水稻的培育中,有望让水稻变得好吃又高产。相关成果6月24日由英国《自然—遗传学》杂志在线发表。   该成果由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傅向东、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张桂权和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钱前组成的

韩斌院士:破译水稻“基因密码”

  从率领团队完成水稻第4号染色体的精确测序,到发现几百个与水稻性状有关的遗传位点,2013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科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主任韩斌,通过破译水稻“遗传密码”为全球育种专家提供了培育优良水稻品种的“金钥匙”。   水稻第4号染色体的精确测序图     1

昆明植物所破译稻属植物5个物种全基因组

  亚洲栽培稻(一般称为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养活了80%以上的中国人口。在水稻与其它约23个物种共同组成的稻属植物中,它和7个稻种(普通野生稻、尼瓦拉野生稻、非洲栽培稻、短舌野生稻、展颖野生稻、长雄蕊野生稻和南方野生稻)都是AA基因组类型,这些水稻近缘物种间断分

上海生科院揭示水稻籽粒大小调控机制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国家基因研究中心团队在水稻控制籽粒大小的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他们经过多年的努力成功克隆和鉴定了一个控制水稻粒长与千粒重的关键基因GLW7,并深入研究了其分子机理及在水稻遗传改良中的作用,相关研究论文于3月7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Gene

上海生科院SBI基因编码GA2氧化酶调控水稻品种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李来庚研究组与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杨远柱团队合作,发现了一个新的特异调控水稻茎秆基部节长度的基因,该基因在培育水稻半矮秆性状,提高抗倒伏能力,增加大面积水稻产量方面显示了重要的应用价值。SBI基因编码GA2氧化酶调控水稻品种株高及茎秆基部节间长度 

“未来水稻”:你在多远的未来?

  “未来水稻”时代,是个增加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工具”的育种时代,能促使水稻产量、品质、抗性等的全方位、大幅度提升。  不久前,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活动之一的“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国际水稻研究所联合研讨会”,在深圳举办。一种基于生物分子育种技术的“未来水稻”,受到广泛关注。  据称,

袁隆平,朱立煌等人最新PNAS解析杂种优势

  来自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系统遗传学的途径,综合表型组、基因组和转录组等组学信息,通过对二个永久性分离群体的遗传分析和图位克隆揭示了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的杂种产量优势的关键性状及相关的基因和QTLs。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

6月中国学者Nature文章井喷

  六月份,国内学者在Nature及其重要子刊上发表文章井喷,不仅在本刊Nature上发表生物类研究成果多篇,而且在Nature重要子刊,比如Nature Genetics(最新影响因子超Cell)上也发表了几项引入注目的研究成果。   首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与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发表文章

我国科学家揭开水稻杂种优势的遗传之谜

  杂交子一代在生长势、适应性、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优于双亲的现象在生物学中被称为杂种优势。根据杂种优势的原理,育种学家通过有效的杂交配组可以实现农产品产量的显著提高。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育种学家率先开展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陆续通过三系法、两系法等途径培育出大量杂交水稻组合, 包括“汕优

我国超级稻基因组数据从“云端”向全球共享

  “我们的3000份绿色超级稻基因组原始测序数据,覆盖了全球25万份种质基因全部遗传变异的95%。这份核心数据,将正式通过阿里云平台,向全球免费开放。”9月1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华智水稻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聚道科技有限公司在长沙共同启动“云之稻项目”,中国农科院农作物基因资

长粒圆粒谁控制?我科学家破解水稻粒长调控"机密"

   人民网北京7月8日电 (记者 魏艳)长粒大米还是圆粒大米由谁来决定?近日我国科学家发现水稻染色体拷贝数变异可调控水稻的粒长和品质,成果被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上。  这一成果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超级稻种质创新团队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

3000株水稻基因序列公开发表

  近日,3000株水稻基因组测序文章在GigaScience正式发表,且整套水稻基因序列以可引用形式在该杂志的附属开放获取数据库GigaDB中公开。  该项目产生的数据是目前已公开水稻序列数据量的四倍。该成果标志着3000株水稻基因组项目第一阶段的完成,主要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水稻研究

中国科学家揭示光调控植物发育新机制

  林鸿宣小组的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细胞生物学》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所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林鸿宣领导的研究组,在水稻重要性状遗传与功能基因研究上又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组通过对水稻耐盐相关基因OsHAL3的功能分析,揭示了光调控植物发育的一个新机制。相关研究论文于6月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