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4-27 18:39 原文链接: Cell子刊:惊了!这种毛虫竟然可以消化塑料

  塑料是一种廉价而易制的材料,但它的降解却一直是个难题。据估计,每年全球约生产8000万吨聚乙烯,而每年每人使用的聚乙烯塑料袋也高达230个。尽管这些材料给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一般而言,低密度的聚乙烯袋子要100年的时间才能彻底降解,而那些质量更好的聚乙烯袋子则需要400年的降解时间。因此环保专家们担心,长此以往,地球会出现严重的塑料污染问题。

  “塑料是一项全球性的问题。现在我们能在包括河流与海洋的各个地方找到塑料垃圾。聚乙烯塑料则很难被自然降解。”一名研究人员说道。

  找到这种能降解塑料的毛虫纯属意外惊喜。参与这项研究的一名作者碰巧是名业余的养蜂人。一天,她发现她家的蜂窝上爬满了一种毛虫,它们正在啃食蜂窝里残留的蜂蜜和蜂蜡。“我把这些毛虫抓走,装在了塑料袋里,然后开始打扫蜂窝,”这名研究人员说道:“打扫完,我发现这些毛虫爬得到处都是,而塑料袋上都是洞。这个研究项目就这样开始了。”

  这种毛虫学名叫做Galleria mellonella,在全世界的各个地区都能找到。它们主要以蜂蜜与蜂蜡为食。研究人员认为“蜂蜡也是一种多聚物,是一种天然的塑料,与聚乙烯的结构差异并非天差地别”。因此,这从一定角度可以解释,为何这种毛虫能够食用和降解聚乙烯。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些毛虫消化塑料的能力还不低。研究人员在一项实验中发现,100条毛虫能在12个小时内消灭92毫克的聚乙烯。在吞下聚乙烯塑料后,它们还能把这种难消化的塑料变成乙二醇。

  目前,研究人员还不知道这些毛虫体内如何发生了这些化学变化,但他们估计,这些毛虫体内的一些酶也许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下一步,研究人员计划检测并分离出这款能够降解聚乙烯的酶,并在体外大量合成。这样一来,我们也许就有了一种全新的生物手段去降解聚乙烯。

  “我们计划利用这一发现,来解决塑料污染问题,拯救我们的海洋、河流以及其他被塑料污染困扰的地区,”研究人员说道:“当然,我们有能力对聚乙烯进行生物降解,并不是人们随便乱丢聚乙烯垃圾的理由。”


相关文章

日本将发射首颗木制卫星应对太空污染

据英国《卫报》18日报道,日本京都大学与住友林业公司合作建造了第一颗由木材制成的微型卫星LignoSat,并计划于今年夏天将其送入太空。该卫星由木兰木制成,在国际空间站上进行的实验发现,木兰木特别稳定......

可生物降解微塑料对土壤有机碳氮库的影响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环境研究团队在可生物降解微塑料对土壤功能性有机碳氮库的影响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首次从碳累积、氮需求的新视角报道了典型农膜微塑料(PBAT)对热带砖红壤功能......

新型纳米纤维水凝胶用于促进伤口愈合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王小英团队、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教授张还添及教授查振刚团队通过利用自组装和化学交联结合的策略,开发出一种具有低硬度、高抗压强度、抗溶胀、可载药和生物降解的胶原纤维状可注射水凝胶......

可生物降解新型包装薄膜,竟然还能延长食品的保鲜期!

巴西科学家使用柑橘果皮的主要成分柠檬烯的一种衍生物和甲壳类动物外骨骼中的生物聚合物壳聚糖,制造出了一种新型包装薄膜,其不仅可生物降解,而且能延长食品的保鲜期。相关论文刊发于最新一期《食品包装与保质期》......

“氢呼吸”向白色污染“吹新风”

如今,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塑料,小到一根吸管、大到一辆汽车都需要塑料。然而,大规模的塑料生产在给人们提供便捷的同时,也给自然界带来了灾难。解决“白色污染”问题,迫在眉睫。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杰教授......

首个工作的木质晶体管

木材通常在导电方面不是很好,但是现在科学家们已经创造了第一个功能性的木制晶体管。它不是最好的,而且需要额外的加工,但它确实有效,并可能有助于制造出可生物降解的电子产品。活生生的树木可以成为够用的电导体......

农田的环保“新衣”

生物降解地膜以在自然环境中可被微生物作用而完全降解的材料为主要成分,添加对环境无危害的环保型助剂吹塑制成。在农业生产中,其不仅具有传统PE地膜的保墒、增温和杂草防除等功能,在使用后还无需进行人工回收,......

可生物降解人造肌肉问世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统研究所、奥地利约翰内斯开普勒大学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联合团队以软体机器人的可持续性为重点,合作设计了一种基于明胶、油和生物塑料的完全可生物降解的高性能人造肌肉。相关......

我国科学家在新污染物二甲双胍的生物降解方面的新进展

释放到环境中的药品往往仍然具有药物活性且长期存在,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潜在风险,已纳入公认的新污染物范畴。二甲双胍作为全球使用量最多的处方类药物之一,已成为环境中检出浓度和频率最高的新污染物之一。......

农业绿色发展:当“废膜残膜”遇到“生物降解”

地膜,上世纪70年代被引入我国以来,以其保温保墒、覆盖除草等显著优势,广泛应用于玉米、马铃薯、水稻等作物种植,逐渐成为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在很多地区成了“不推自广”的技术。但由于长期大规模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