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10-23 00:00 原文链接: PNAS:知名华裔学者跨界人造器官

  美国德州大学的生物学家与机械工程师合作成功控制了生物膜的褶皱性形成,向人造器官迈进了重要一步。该研究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网站上,揭示了细菌形成生物膜三维结构的机制,为人们提供了细胞、组织和器官形成的基础信息。

  “要创造人造器官,关键在于了解细胞自我组织的机制,”该研究的作者之一,德州大学著名华裔教授鲁红兵(Hongbing Lu)介绍道, “我们发现细胞死亡是生物膜形成褶皱的原因,而且细胞越硬褶皱就越少。”鲁红兵教授是纳米力学的专家,他于1988年获得北京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硕士,1997年获得加州理工大学航空学博士,是达拉斯德州大学机械工程系的首任主任,他于2009年当选美国航空航天学会的通信院士(Associate Fellow)。

  器官形成是不同细胞组织起来的结果。人们发现细胞及其外环境的累积会形成薄薄的生物膜,而这些生物膜呈现褶皱样的三维形态。在细胞组成3D宏观结构的过程中存在怎样的相互作用和机械力机制,人们对此并不了解。

  文章资深作者,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Gürol Süel博士及其同事注意到生物膜褶皱形态中的死亡细胞,于是他们与鲁教授合作来研究细胞死亡和褶皱的先后关系。

  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形成的生物膜褶皱,发现了局部细胞死亡影响机械力从而导致褶皱形成的模式。研究人员敲除了生物膜发展涉及的基因,并结合数学模型进行研究,研究显示决定细胞死亡位点的是细胞外基质ECM。研究人员发现,生物膜中一群细胞一同死亡导致褶皱形成,而且生物膜的硬度影响着褶皱形成。这一重要发现点明了生物学与机械力的共同作用,形成了构建组织或器官结构的首个理论基础。

  “控制生物膜的软硬有许多途径,然后你要做的就是控制褶皱产生,并决定这些细胞所形成的最终结构,”鲁教授说。

  研究人员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形成生物膜,通过控制细胞死亡的位点,成功建立了人工褶皱模式,证明了他们的理论。“枯草芽孢杆菌与其他细胞有许多相似之处,”Lu说。“了解枯草芽孢杆菌形成生物膜的机制,等于开启了一扇通向高等生物研究的大门。

  鲁教授介绍,他们下一步将利用更高等生物的细胞来建立更具组织性的3D结构。研究者们认为,通过控制细胞死亡来形成人造3D结构,是日后利用细胞构建宏观结构的基础。

相关文章

在月球铺路,德国科学家挑战低重力

德国科学家研究表明,使用激光融化月壤造出更坚硬的层状物质,有可能在月球上创造铺面道路和着陆坪。尽管这些实验是在地球上使用月尘替代物进行的,但这些发现展示了技术的可行性,表明其可在月球上复现。相关研究1......

研究解析微藻生物膜贴壁培养的光碳传输与生长机制

生物膜贴壁培养具有高光效、高产率、易采收和高效节水的巨大优势,是突破微藻生产效率和成本瓶颈的变革性培养技术之一,近十年来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不同于传统的微藻开放池和光反应器悬浮培养,人们对微藻生物膜的......

西南交大举办大学生物流技术(起重机)创意大赛

近日,2022年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物流技术(起重机)创意赛总决赛在西南交通大学圆满落幕。此次大赛以“物料搬运机器人”为主题,采取线上视频方式,经过为期两天的角逐和评委专家的严格审核,从来自......

免疫源性细胞死亡机制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山大学药学院教授邹滔滔课题组与广西师范大学教授梁宏课题组合作,在免疫源性细胞死亡(immunogeniccelldeath,ICD)机制研究获进展。相关研究发表于J.Am.Chem.Soc.。......

Science:湘雅三医院团队发现热射病的重要致病机理

热射病(Heatstroke,又称“重度中暑”)是一种由热应激引起的、危及生命的疾病,与循环衰竭和多器官功能障碍有关。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热射病引起的死亡人数逐年增加,但其致病机制尚不清楚。近日,中南大......

“简单”细菌生物膜“画”出复杂同心圆

一项近日发表于《细胞》的研究发现,细菌生物膜包含了被人们认为是植物和动物所独有的结构组织。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生物膜——像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形成的黏糊块状物——在生物学上很简单,只有一种原始的结构组织。......

基因簇调控水稻免疫和细胞死亡的分子机制

该研究利用基于代谢物的全基因关联分析在水稻9号染色体上鉴定到控制羟基肉桂酰腐胺代谢物合成的基因簇。该基因簇由一个鸟氨酸脱羧酶基因(OsODC)和两个串联的腐胺羟基肉桂酰转移酶基因(OsPHT3和OsP......

广以增设机械工程与机器人专业

    5月25日,记者从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以下简称广以)获悉,经教育部批准,广以新增机械工程与机器人专业,自2021年起开始招生。据悉,秉承以色列理工学院的......

Nature发现触发细胞死亡机制:“左手杀手”

Z型核酸(Z-DNA)是具有不寻常的左手双螺旋结构的双链DNA和RNA分子,与经典的右手Watson-Crick双螺旋相反。这种核酸是40多年前发现的,但迄今为止,我们对其生物学功能的了解仍然很少。德......

著名机械工程专家段正澄院士逝世享年86岁

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国著名机械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制造装备数字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段正澄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2月15日19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