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1-25 14:20 原文链接: 埃迪卡拉纪高精度地质年代学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朱茂炎带领的中国、英国、美国、俄罗斯国际合作团队,在埃迪卡拉纪高精度地质年代学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为揭示地球这一关键转折期的演变提供了全新的时间框架。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

  距今6.35-5.39亿年前的埃迪卡拉纪是介于以极端冰期为特征的成冰纪和以寒武纪大爆发为特征的寒武纪之间的地质年代。该时期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均发生剧烈变化,是地球宜居性演化的关键转折期。

  埃迪卡拉纪时期,地球刚从全球几乎被冰雪覆盖的极端寒冷气候中苏醒,表层海洋以氧化的海水为主,表层海洋之下以缺氧的海水为主却伴随周期性的氧化事件,大气的氧含量逐步升高。特别是海洋中的发生无机碳同位素剧烈波动,可能表明底层大洋发生间歇性氧化。这一系列环境事件或导致埃迪卡拉纪的宏体复杂生物的繁盛,尤其是动物开始出现并发生分异,海洋生态系统由微生物占主导的席状生态系统向类似现代海洋生态系统转变。因此,探索埃迪卡拉纪地球表层各系统演变与复杂生命崛起之间相互联系和机制,成为当今地球系统科学和宜居性研究的前沿课题。其中,高精度地质年代学是揭示地球表层各系统演变与复杂生命崛起之间相互联系的关键。

  埃迪卡拉纪记录了一次地球历史上最大的海洋碳同位素负异常事件,国际上称为“Shuram”事件,在我国华南称为“DOUNCE”事件。“Shuram/DOUNCE”事件的年龄、持续时间与全球性问题,是建立埃迪卡拉纪全球年代标准和剖析埃迪卡拉纪生命与环境演化问题的关键。关于“Shuram/DOUNCE”事件及其与宏体复杂生物起源演化之间成因联系等问题的研究,成为当前地球科学领域的热点,而围绕这些科学问题的争议颇为激烈。

  南埃迪卡拉纪陡山沱组(距今6.35-5.50亿年以前)保存着丰富的化石记录,以碳酸盐岩和黑色页岩为主的岩石组合为开展地球化学研究提供了最佳的素材。200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研人员与朱茂炎团队合作发表在《科学》(Science)上的论文,奠定了陡山沱组高精度地质年代学研究的基础,并首次将“Shuram/DOUNCE”事件的结束时间确定为5.51亿年前。随着研究的推进,陡山沱组上部碳酸盐岩碳同位素地层的区域复杂性被逐渐揭示(图1)。陡山沱组上部地层的区域对比,以及与之相关的陡山沱组上部地层中碳同位素负漂移事件的次数、“Shuram/DOUNCE”事件的层位及年龄,再次成为学界争论的焦点。

  针对上述关键的科学问题,科研团队对华南陡山沱组中部的黑色页岩和陡山沱组上覆的灯影组和留茶坡组中的火山灰夹层,分别开展黑色页岩Re-Os和锆石CA-ID-TIMS U-Pb地质年代学研究。研究获得的年代学数据为陡山沱组中的具刺疑源类、瓮安生物群、翁会生物群、庙河生物群及灯影组中的典型埃迪卡拉化石组合提供了年龄约束,并确定了陡山沱组中碳同位素负漂移事件的时代,特别是将华南埃迪卡拉纪斜坡相的“Shuram/DOUNCE”事件结束的时间确定为早于5.56亿年前。

  若“Shuram/DOUNCE”事件具有全球等时性,那么华南埃迪卡拉纪台地相陡山沱组上部至少记录了两次碳同位素负漂移事件。年龄偏老的持续时间长的是“Shuram/DOUNCE”事件,年龄偏年轻的事件持续时间比较短,结束于5.50亿年前。上述结论得到其他地区埃迪卡拉纪碳酸盐岩碳同位素和年代学数据的支持,如加拿大、阿曼、巴西和纳米比亚(图2)。综合数据表明,“Shuram/DOUNCE”事件发生在5.75~5.65亿年之间,误差在5百万年左右(主要基于黑色页岩Re-Os年代学数据)。

  此外,该研究重新厘定了埃迪卡拉生物群(5.75-5.39亿年前)三个演化组合【阿瓦隆(Avalon)组合、白海(White Sea)组合和纳玛(Nama)组合】之间的时间关系。已发表的数据表明,阿瓦隆组合年龄为5.75-5.60亿年前,纳玛组合的年龄为5.50-5.39亿年前。为解决白海组合的年龄问题,研究团队与俄罗斯科学家合作,对俄罗斯境内记录有白海组合的地层中的火山灰夹层开展高精度地质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白海组合开始的时间稍早于5.57亿年前,结束的时间略晚于5.53亿年前。埃迪卡拉生物群三个演化组合时间关系的厘定为阐释它们之间的演化关系奠定了基础。

  基于已发表的和新的年代学数据,研究综合埃迪卡拉纪的碳酸盐岩碳同位素数据和化石记录,建立了最新的埃迪卡拉纪综合年代学模型(图3)。该模型为埃迪卡拉系的划分与对比奠定了基础,并为探讨埃迪卡拉纪生物快速演化与同时期海洋碳酸盐岩碳同位素剧烈波动之间的成因联系提供了年代学依据。

  英国地质调查局、美国耶鲁大学参与该工作。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英国环境研究理事会、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俄罗斯科学基金会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bi9643

图1.华南埃迪卡拉纪地层

图2.埃迪卡拉纪中晚期两次碳同位素负漂移事件的年代学约束

图3.埃迪卡拉纪综合年代学模型


相关文章

“环流观测与地质记录”前沿论坛在广州南沙举行

近日,“环流观测与地质记录”前沿交叉论坛暨海洋地质前沿论坛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南沙新园区举行。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参观了中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南沙新园......

200年地质之谜终获解,白云石首次在实验室种植成功

200年来,科学家一直未能在实验室种植出一种自然形成的常见矿物“白云石”,但现在,来自美国和日本的科学家终于取得了成功。发表于最新一期《科学》杂志的研究成果,有望为半导体、太阳能电池板等领域带来性能更......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内蒙古研究院揭牌成立

8月11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内蒙古研究院成立暨揭牌仪式在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举行。鄂尔多斯市委书记李理,市委副书记、市长杜汇良,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甄华,副市长孔繁飞,我校校长王焰新、副校长......

钾资源仅占全球储量2%!我国补“钾”取得重要进展

面对钾资源匮乏、进口依存度高、供应链安全无法保障等难题,我国无机盐行业近年来从矿产勘查、境外开发、技术升级、高效利用等方面积极行动,确保钾资源供应。这是6月8日在青海省格尔木市举行的2023世界钾盐钾......

一块废料堆里不起眼的石头如何解开长期以来的钻石之谜

昆士兰科技大学(QUT)的两名研究人员利用一台简单的笔记本电脑和一块从钻石矿的"废料堆"中获得的岩石,揭开了围绕钻石在地球古老大陆的深层根部形成的一个长期的地质之谜。主要作者、昆士......

忆董申保:走遍祖国山河,描绘地理脉络

地质研究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就是编图。看似普通的变质地质图,被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色块填满,却能反映各地区不同时期变质作用的特征及时空变化规律。变质岩区编图工作队的地质调查和找矿工作对于国家建设具有重......

地大未来城,聚英集荟——湖北省第四届色谱质谱学术会

4月2日第四届湖北省色谱质谱学术会议在中国地质大学未来城校区成功举办。本届会议由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色谱质谱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旨在为更好的探讨色谱......

自然资源部印发《2023年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点》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部有关司局:《2023年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点》已经部领导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

自然资源部地质矿产科学数据中心成立

4月6日,自然资源部地质矿产科学数据中心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全国地质资料馆)正式成立。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科学数据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自然资源科学数据管理,促进开放共享,自然资......

地质科技重要进展、地质找矿重大成果公布

近日,经单位推荐、形式审查、公示、初审、审定等程序,遴选产生了中国地质学会2022年度“地质科技重要进展、地质找矿重大成果”项目,现予以公布。中国地质学会2022年度地质科技重要进展(排名不分先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