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3-02 00:00 原文链接: 国家企业信息化应用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企业信息化应用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企业信息化应用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清华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

(1)清华大学国家企业信息化应用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清华国家企业信息化应用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是由国家科技部和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企业信息化领域唯一的一家工程中心,其前身为“国家CAD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目前工程中心有全时研究人员166人,兼职研究人员12人,其中院士4人、长江教师1人、大型企业总工程师3人。

        近年来,在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和清华大学的领导下,中心以清华大学的技术与人才为依托,充分发挥其企业信息化支撑软件及其技术集散地的优势,配合国家企业信息化工程,承担了一批国家863、973、十五科技攻关等重大科研项目,开发出了一系列具有我国知识产权的软件系统和产品,推出了适合企业不同需求的可定制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并广泛用于机械、电子、模具、轻工、纺织、汽车、水利、船舶、航空、航天、兵器等各种行业的制造领域,在国产同类软件中处于领先水平,对国产软件厂商起到了行业技术带头作用。特别是CAD、PLM和EAM(企业应用支撑平台)这三个应用支撑平台,不仅成为中心开发行业应用软件的有力支撑,也可用于其他软件企业开发行业应用软件的基础平台,辐射和带动了其它相关领域和行业。

        这些成果的推广应用,促进了我国企业的产品创新与技术革新,提高了企业的现代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了国家工程中心承上启下的辐射作用,为发展中国软件产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2)华中科技大学国家企业信息化应用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CAD中心成立于1986年。1988年CAD中心成为机电工业现代设计技术研究培训中心,1992年成为国家CAD应用工程培 训网络武汉中心,1994年被湖北省和武汉市确定为“CAD试点省市”技术依托单位。1997年成为国家CAD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成为国家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CAD/CAM技术的主要单位之一。
       CAD中心的学科方向为:机械系统智能CAD,机械产品设计理论和方法,机械系统动力学及动态设计理论方法。1981年建立机械学 硕士点,1986年建立机械学博士点,1990年成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自80年代初起中心根据国家需要承担大量的基础研究和高技术 开发工作。“六五”以来,完成国家攻关项目、“863”高技术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80余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同 时还与十几家企业合作开发CAD应用系统。研究开发工作涉及到计算机图形学、特征造型、曲面造型、参数化设计、图形智能识别和 理解、科学计算可视化、特征造型、曲面造型、参数化设计、图形智能识别和理解、科学计算可视化、有限元分析和建模、工程仿 真、优化设计及方法、数控编程与加工仿真、机构分析与综合、图像处理、动态分析与动态设计、人工智能与其应用、工程数据库、 CAD/CAM集成、产品数据管理、并行工程、虚拟设计/制造、设计方法学、CIMS等CAD/CAM技术领域。每年国家科研课题经费200多万 元。许多成果具有国际和国内先进水平。近几年来,有4项成果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获得部省级科技进步奖。在国内外重 要刊物上发表论文800余篇,出版专著20余本。
       CAD中心成立之初仅有三台PC机和十余台苹果机,70余平方米用房。现拥有工作用房3000多平方米,建立了拥有20余台工作站和 200余台微机,配置了多种网络结构统一管理的软件开发环境,并通过Internet联接世界各地,使CAD中心的工作条件达到较高的水 平。累积固定资产超过1200万元,预计今后每年的建设投入将超过200万元。
       CAD中心现有教授8名、副教授20余名,博士、博士后10余名以及攻读学位的博士生30余名、硕士生80余名。大多数专业骨干年龄 均在30岁左右,他们组成了一支具有高度事业心、责任心和较高学术水平的勇于创新、朝气蓬勃的研究开发队伍。



位置:

相关文章

挑战传统假设,研究揭示细胞有非基因组信息系统

美国莫菲特癌症中心科学家一项新研究提出,细胞拥有一个此前未知的、独立于基因组的信息处理系统,使它们能够对环境变化迅速作出反应。相关论文发表于最近的《交叉科学》(iScience)杂志。图片来源:《交叉......

免疫细胞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相关性获揭示

γδT细胞是一种独特的T细胞亚群,在各种免疫反应和免疫病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日,暨南大学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研究员杨美香与教授尹芝南团队合作,在γδT细胞代谢调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他们揭示了免......

研究揭示“细胞焦亡”新机制

4月25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丁璟珒研究组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邵峰团队,在《科学》杂志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两种来源于低等真核生物的gasdermin(GSDM)蛋白通过非蛋白......

微藻脂质代谢机制有了新进展

近日,大连理工大学孔凡涛副教授受邀在《生物技术的当前观点》发表综述文章,介绍了微藻脂质代谢机制及其提高油脂含量的研究进展。微藻的光合作用效率高、能合成富含能量的储存脂质(即油脂)、具有大规模种植、不与......

西湖大学团队揭示T细胞“特种兵”真相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研究员周强课题组,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课题组助理研究员宿强,在合作研究中首次呈现了两种经典的γδTCR–CD3复合物的全长冷冻电镜结构,揭示了Vγ依赖的组装模式,......

《细胞》: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3D重构人类原肠期胚胎

北京时间2024年4月23日晚,我国科学家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发表题为“3DReconstructionofaGastrulatingHumanEmbryo”(人类原肠胚的三维重建)的研究论文。......

研究发现硫酸盐还原菌为寻找地外生命提供可能

西北大学早期生命与环境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科学家合作,在5.18亿年前的寒武纪清江生物群中发现多细胞结构的丝状硫酸盐还原细菌化石清江丝菌,并结合分子生物学分析结......

助力细胞培养产品质量,中量大牵头国家标准发布

近日,中国计量大学教授陈春主持制定的国家标准《细胞培养液中苯乙烯、2-氯乙醇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GB/T43778-2024)正式发布并实施,细胞培养产品质量有了新保障。细胞(含体......

南大科学家发现“返老还童”因子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辰宇、陈熹、王延博,医学院教授方雷等人通过研究揭示了一项重大发现:年轻血液中的小细胞外囊泡(sEVs)具有显著延长寿命、恢复整体生理功能以及逆转与年龄相关的退化变化的能力。4......

谱系细胞单克隆自动化获取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简称广州健康院)研究员张骁团队提出一种基于结构微流体创新的谱系细胞单克隆自动化获取策略,在体细胞重编程过程出现的复杂谱系中实现了对特定谱系的单克隆性细胞的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