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3-02 00:00 原文链接: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2000年,其前身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研究所,基础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技术经济与管理系。中心于2003年申请、2004年11月获教育部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所依托的学科点于1986年批准为技术经济专业全国第一批博士点,1988年被评为该专业全国唯一重点学科点,2002和2007年蝉联国家重点学科点。

 

发展历程

(1)中心所依托的技术经济与管理学科点于1979年开始建设,1986年批准为该专业全国第一批博士点,1988年被评为该专业全国唯一重点学科点,2002年蝉联国家重点学科点。

(2)2000年3月,以本学科点为基础组建了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

(3)2004年11月,中心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4)2005年,以本中心为主要力量之一建立的“现代管理与技术创新研究中心”被批准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目标定位

本中心认为,我国本领域学者需要关注并积极参与国际共同关心的学术问题,开展独立研究和合作研究,取得更多国际同行认可,作出国际学术贡献;但更为重要的是结合中国国情作出创造性的学术贡献和实际应用贡献,发展基于发展中国家的创新理论,这也是国际学术界关心的。我们的基本定位应当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即基于中国土壤的研究,服务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同时其理论和实际应用成果又具有世界意义,能为国际学术建设作出贡献。我国已将自主创新列为国家战略,本中心将以此为基本出发点展开研究和建设。


中心使命

首先,作为以技术创新为研究对象的国家重点研究基地,本中心应当为中国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作出贡献,为落实国家战略提供理论支持,并紧密结合中国实际,为重大决策和实施运作提供支持。

其次,以中国实践为基础,加强国际合作,提升所建立理论的国际化水平,争取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启发价值,并且作出国际学术贡献。

第三,以上述研究工作为契机,提升本中心的研究水平和能力,使本中心进入国际本领域的先进行列。

第四,培养和带动我国本领域的研究队伍,为提高我国本领域研究的整体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战略目标

建树中国自主创新理论,作出国际学术贡献,巩固国内领先地位,成为国际知名的研究机构,为国际一流奠定基础。

 

已有成绩

1. 科学研究

“十五”期间本中心研究人员申请并获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重点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2项;部委等纵向课题40余项,中心专兼职研究人员2003-2005年发表论文403篇,其中SCI和SSCI检索论文9篇,据CSSCI检索,2003-2005年论文被引759次;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取得突破,在本学科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了高水平论文,引起国际学术界关注。傅家骥教授等撰写的代表性专著《技术创新学》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作为中国大陆唯一成员单位加入了英国伦敦商学院和美国百森商学院联合发起的“全球创业观察项目”,发表了系列《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2. 人才培养

2001-2005年毕业博士生30人,毕业硕士生98人。从2005年开始每年举办国际博士生暑期学校,其中国外博士生占1/3左右,聘请国际知名教授讲授与指导,获得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聘请国际一流教授和长期在国外从事研究的回国资深教授开设技术创新理论和前沿课程。教材建设取得突出成果,由本中心教师编著的《工业技术经济学》获中国图书奖,截止2005年底,共印刷25次,发行了325000册,是同类教材中发行量最多的;《技术创新管理》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创设了“创新与创业”MBA专门化方向,出版了系列教材。

3. 学术交流和资料信息建设

举办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大型国际会议,如:2004年10月在北京主办了第二届Globelics国际学术大会(Glolal network for the Economics of Learning, Innovation and Competence building Systems),与会外国学者102人,中国学者100多人,得到国际学术界高度评价。2005年7月在北京主办了亚洲创业教育国际学术会议,与会中外学者80多人。创办了“中国创新学术网络”CICALICS(China`s Innovation Circles and Academy-a network on Learning, Innovation and Competence building Systems),成为国际学术网络Globelics第一个国家级网络(其余都是“洲级”的,如亚洲、拉丁美洲等)。CICALICS每年在中国召开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

以研究项目为基础,建立研究数据库,如《全球创业观察》大样本连续调查数据库。

创办学术出版物《创新与创业管理》,从2005年开始正式定期出版;与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合办《科研管理》学术期刊(CSSCI检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指定刊物)。

4. 咨询服务

中心专职研究人员关区域科技的研究成果被国家科技部“十五”科技规划采纳,专兼职人员3人担任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战略研究专题组副组长,3人担任骨干研究人员。

关于WTO   与科技的研究成果被北京市采纳,为北京市科委起草了政府应对WTO的行动方案。

关于北京技术创新体系的研究得到林文漪副市长批示。

为商务部进行关于技术贸易壁垒对国家经济安全影响的研究。

5. 深化科研体制改革

聘任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的主要创始人、国际著名学者、丹麦奥尔堡大学教授B.A.Lundvall做特聘教授,每年来华工作3-4个月,给博士生讲授技术创新前站课程,指导研究工作;聘请瑞士IMD教授Max全时来工作;聘请在国外从事技术创新研究9年的资深教授顾淑林全时来工作。这些非固定编制的学者的加入对提高本研究中心的学术水平、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基地重大课题的招标,引入新的有实力的研究者和研究群体,扩大了流动性。为了增加中心的凝聚力,制定了学术奖励办法,对以中心名义发表学术论文的作者予以奖励。

6. 代表性科研成果

(1)谢伟副教授在本领域国际顶级学术期刊Research Policy发表了中国大陆学者独立在该刊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被哈佛商学院引为教学资料,英国Sussex大学引为教学资料和案例资料,获2003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吴贵生教授关于区域科技的研究,被科技部认为是开创性的研究,研究成果被采纳在国家“十五”科技规划和北京市科技规划中,研究成果获2004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由于在这一领域的成就,被聘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区域科技发展”专题组副组长。

(3)高建教授等主持完成7次大样本创业调查,积累的创业活动系列样本达9000多个,专家访谈样本近1000个,建成国内能进行区域创业研究最丰富的数据库,发表了系列《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成为国际上研究中国创业的权威性报告。

   (4)雷家骕教授进行了关于主要贸易伙伴实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经济安全影响的研究,提出了我国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的应对策略,被商务部采纳为制定应对政策的参考依据,获国家商务部全国商务研究二等奖。

 




位置:

相关文章

《细胞》:新研究揭示不对称性是如何造就生命的

受精卵在最初阶段所分裂出的两个细胞对发育的作用并不相同,它们分别形成了胎儿以及为胎儿提供营养的组织。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提高体外受精(IVF)的成功率。生命是不对称的。虽然人类的五官和四肢看起来大致对称......

Nature丨团队合作解析雄激素调控性别差异的分子细胞基础

哺乳动物复杂性状的性别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并且与雄激素密切相关。然而,性别差异的分子和细胞特征及其雄激素的调节仍然缺乏。 2024年4月10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分子细胞卓越......

他们在“无人问津”的小岛培育出举世瞩目的克隆猴

中国最有名的猴子,除了孙悟空外,大概就是“中中”“华华”了。2018年初,这两只小猴睁着懵懂的大眼睛,登上国际期刊《细胞》封面,成了举世瞩目的大明星。作为全球首例体细胞克隆猴,它们的诞生开启了实验动物......

研究多年,只为“挖一口深井”

“赶巧了,实际上这两项工作我们‘磨’了很多年了。”近日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提及一个月内在《细胞》和《自然》连发论文,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张余一语道出科研背后的艰辛。过去十几年......

医药狂掀涨停!细胞免疫治疗基因检测等概念走高

大家好!来一起关注上午的市场行情及最新资讯~5月8日,A股市场小幅低开后震荡下行,截至上午10时56分,深证成指、创业板指跌幅有所扩大。行业板块上,上午医药、农业、银行等板块表现居前,煤炭股盘中走高;......

挑战传统假设,研究揭示细胞有非基因组信息系统

美国莫菲特癌症中心科学家一项新研究提出,细胞拥有一个此前未知的、独立于基因组的信息处理系统,使它们能够对环境变化迅速作出反应。相关论文发表于最近的《交叉科学》(iScience)杂志。图片来源:《交叉......

免疫细胞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相关性获揭示

γδT细胞是一种独特的T细胞亚群,在各种免疫反应和免疫病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日,暨南大学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研究员杨美香与教授尹芝南团队合作,在γδT细胞代谢调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他们揭示了免......

研究揭示“细胞焦亡”新机制

4月25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丁璟珒研究组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邵峰团队,在《科学》杂志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两种来源于低等真核生物的gasdermin(GSDM)蛋白通过非蛋白......

西湖大学团队揭示T细胞“特种兵”真相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研究员周强课题组,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课题组助理研究员宿强,在合作研究中首次呈现了两种经典的γδTCR–CD3复合物的全长冷冻电镜结构,揭示了Vγ依赖的组装模式,......

《细胞》: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3D重构人类原肠期胚胎

北京时间2024年4月23日晚,我国科学家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发表题为“3DReconstructionofaGastrulatingHumanEmbryo”(人类原肠胚的三维重建)的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