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3-14 00:00 原文链接: 北京大学生命学院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

北京大学生命学院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

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Biodynamic Optical Imaging Center, BIOPIC)成立于2010年,隶属于生命科学学院,是我校跨学科合作实体研究中心。中心的发展目标是开发和利用最先进的生物成像与基因测序手段,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进行生命科学与医学基础研究。目前,中心的研究重点集中于以下五种技术:(1)从细胞外到活细胞内的单分子观测与操纵;(2)高通量测序;(3)超高空间分辨率细胞成像;(4)单细胞微流控操控与分析;(5)非标记生物医学显微成像。中心将利用这些新兴手段从事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基础研究,致力于解决与干细胞、癌症、感染性疾病及代谢疾病相关的一些重大医学问题,并通过跨学科、新手段的研究以及校内外、国内外的合作促进生命科学的发展。目前中心主任为谢晓亮教授,仪器设备管理员为姜蒙工程师。


实验室主任: 谢晓亮 实验室主任电话: 13811488421 实验室主任邮箱: xie@chemistry.harvard
实验室副主任: 苏晓东 实验室副主任电话: 13910305972 实验室副主任邮箱: xdsu@pku.edu.cn
仪器管理员: 姜蒙 仪器管理员电话: 13501091870 仪器管理员邮箱: jiangmeng721@163.com

 



位置:

相关文章

《自然》(20240502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Nature,2May2024,VOL629,ISSUE8010《自然》2024年5月2日,第629卷,8010期天文学AstronomyAmagnetargiantflareinthenearbys......

2024院士专家入百企进百校活动在梅州举行

4月29日至30日,以“践行‘两翼论’助力‘百千万’”为主题的2024院士专家入百企进百校(梅州行)活动在广东梅州举行。梅州市委书记马正勇出席活动并致欢迎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院士联合会常务副会长陈......

国际联合研究发现行星形成的证据

英国参与的国际天文学研究团队在年轻的类太阳恒星周围发现了水蒸气,这可能是行星形成的证据。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天文学》杂志上。该新发现得益于阿塔卡马大型毫米/亚毫米阵列(ALMA)的观测数据,使天文学......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博士研究生江海波向《中国科学报》记者展示了一款特殊的包包。它的外形和一般的手提包无异,但手机一放进去就开始充电,半小时后,手机电量就已经增加了20%。这款特殊的“可充电包”由一种特......

徐扬生散文集《黄昏的神仙湖》新书首发

4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散文集《黄昏的神仙湖》新书首发暨分享会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图书馆举行。这是继前作《摆渡人》出版6年之后徐扬生的又一全新作品集。记者获悉,《黄......

“首都院士专家讲堂”开讲,首讲关注医学

4月19日,北京市人才工作局、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三局联合举办的“首都院士专家讲堂”在首都医科大学正式开讲。“首都院士专家讲堂”开讲仪式。北京市人才工作局供图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神经系统疾......

这位新晋院士受聘兰州大学

4月16日下午,兰州大学在城关校区举行方小敏院士聘任仪式。兰州大学党委书记马小洁,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严纯华,党委常务副书记吴国生出席仪式。马小洁对方小敏的加入表示欢迎与感......

一位建筑学院士的“隐藏身份”

马国馨篆刻图章。82岁的马国馨在展板前摆出40岁在丹下事务所研修时的同一拍照姿势。马国馨部分著作封面。1977年,马国馨在毛主席纪念堂前。马国馨的毛主席纪念堂试做方案图。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

潘垣:“90后”院士矢志造“太阳”

如果要问,世界上最难的科学研究是什么?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潘垣眼中,毫无疑问是磁约束核聚变,也就是“人造太阳”。如何将这一“科幻”照进现实?他探索了很多年。潘恒院士。湖北省科技厅供图追逐......

系外卫星寻找地外生命的又一希望

围绕太阳系外行星运行的系外卫星(艺术图)。图片来源:美国太空新闻网围绕系外行星运行的卫星或是太阳系外最可能存在生命的地方。图片来源:《新科学家》网站夜晚,星光闪烁,月亮散发出柔和的银白色光芒。仰望夜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