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3-15 00:00 原文链接: 辽宁省高分子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高分子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高分子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912月,依托于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先进高分子材料工程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是一个化学、化工和材料学相互交叉融合的工科专业,该专业创建于1953年,是我国在高校中建立的第一个合成橡胶专业和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

辽宁省高分子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以高分子科学与工程领域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主线,围绕辽宁省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应用基础研究为导向,以创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水平重点实验室为目标,着力开展与辽宁省石油石化行业密切相关的高性能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三大通用高分子领域以及航空、航天等国防、电子高新技术领域迫切需要的特种功能高分子领域的科学研究。本实验室致力于缩合聚合理论与方法学、阴离子聚合理论与方法学、配位聚合理论与方法学、精细化功能高分子创制方法学、高性能先进聚合物创制方法学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重点解决高分子科学与工程领域中的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科学与技术问题。通过学科间的交叉融合集成,创制高附加值的功能化高分子新产品, 开发绿色化、清洁化先进制造新方法。

辽宁省高分子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现有39名研究人员包括教授16人、副教授12人、高级工程师3人,博士学位讲师5人、工程师3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高层次千人计划学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5名,教育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

辽宁省高分子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不仅具有完整的实验研究平台,还有合成橡胶、合成树脂的工程化试验基地。拥有专业大型、精密、贵重仪器20余台/套,如哈克流变仪实验室系统、乳液聚合装置、动态力学分析仪、凝胶渗透色谱仪、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热机械分析仪、高级流变仪、同步热分析仪、摆锤冲击仪等实验设备。本实验室具有完备的先进高分子材料结构检测、性能测试设备,为科学研究和新产品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近年来已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四十余项,具备承担重大科学技术研究及其工程化的能力。

辽宁省高分子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已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辽宁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多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本实验室已先后出色完成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863重大项目、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创新基金项目、国家子课题、国防军工配套项目、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项目、辽宁省重大产业化项目以及企事业委托项目二百余项。

辽宁省高分子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始终坚持以工为主、理工并重的原则,重视应用基础研究,强化高分子科学与其它学科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优良的科研传统、专业特色,建立了教学、科研、生产相配套的完整体系。本实验室围绕培养创新人才这个核心目标深化学科建设改革,推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重点集中于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分不同层次、不同门类对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标准组织深入研究和设计,把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专业培养计划的核心任务;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强化实践环节,为学生形成创新型的知识结构和加强实践能力提供教学支撑;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为目标,通过必要的资源配置和评价机制,鼓励结合专业、学科特点和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改革实验;逐步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考试与评价制度,以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思维,有效地检测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地引导学生追求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辽宁省高分子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大力推行对外开放联合的管理模式,加大与企业的横向合作,发展与国际同领域研究机构以及国内外著名研究单位的交流与合作。本实验室通过师生互派学习已与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美国Akron等多所研究机构形成了良好的合作交流氛围,此外本实验室还与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等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达成了合作共识。本实验室基于现有研究基础,将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与科研单位和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交流,致力于解决和突破国内重大工程领域和研究课题的关键共性技术,引领和支撑我国高分子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科学创新和产业发展,建立国家重大课题承接、科研项目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的工程平台,为辽宁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地址:大连市高新园区凌工路2

电话:0411-84986106

E-mail: liyang@dlut.edu.cn

邮编:116023

传真:0411-84986106



位置:

相关文章

灵感来自爬山虎!上海科研团队研发纤维锂离子电池

一个看似普通的背包,能够实现为手机充满电,不仅如此,历经弯折、水洗、强紫外照射后它仍能稳定供电。复旦大学彭慧胜教授团队的研究,让曾经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场景,成为现实。近日,复旦大学彭慧胜团队在高性能纤......

钠离子电池可几秒钟完成充电

科技日报北京4月22日电 (记者刘霞)据韩国科学技术院官网19日报道,该机构科学家将电池中常用的阳极材料与适用于超级电容器的阴极材料集成在一起,开发出一种高能量、高功率钠离子混合电池。该电池......

溴基液流电池革新:功率密度与循环寿命显著增强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先锋和副研究员鲁文静团队在溴基液流电池电极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通过在电极表面基于可逆的固态溴络合效应,同步提高了电极的固溴能力和催化活性,降低了溴基液流电......

溴基液流电池新进展!可提高功率密度和循环寿命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先锋和副研究员鲁文静团队在溴基液流电池电极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通过在电极表面基于可逆的固态溴络合效应,同步提高了电极的固溴能力和催化活性,降低了溴基液流电......

多功能可穿戴电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副教授蔡欣和教授方岳平等人在多功能集成电极及其柔性可穿戴锌-空气电池领域取得新进展。他们通过设计构建0D/2D/3D异质结构的双相纳米合金薄膜用于催化析氢/析氧/氧还原......

比亚迪宣布将加大两轮车研发投入6月试点“能上楼的安全电池”

2月,南京某小区电动两轮车引发火灾一事,引起广泛关注。彼时,比亚迪旗下弗迪电池发文宣称,基于南京“2.23”火灾事故,电池管理团队、开发团队“连夜召开紧急会议”,探讨对两轮车品质安全解决方案,决定将乘......

新型低成本铁基液流电池储能技术获新进展

中新网北京4月4日电(记者孙自法)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该所李瑛研究员、唐奡研究员团队在新型低成本铁基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他们的最新研究结果证明,电极界面优化设计可有效提升铁......

华为公布新专利“迪王”15GWh项目明年5月投产钠电赛道再升温

钠电池产业在“从0到1”的过程中大踏步前进。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显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于4月2日公布一项名为“钠电池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应用”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号为CN117810379A,专利申请日为2......

电化学技术可治疗糖尿病足溃烂

据最新一期《先进功能材料》报道,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开发出一种治疗慢性伤口的有效方法,不需要使用抗生素,而是使用一种电离气体来激活伤口敷料。研究人员认为,新方法在解决抗生素耐药性病原体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

下一代锂硫电池或在5分钟内完成充电

澳大利亚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下一代锂硫电池有望在5分钟内完成充电,而不像目前这样需要数小时。这一突破有可能彻底改变储能技术,推动高性能电池系统的发展,为消费电子产品和电网应用储能系统提供性能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