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3-15 00:00 原文链接: 吉林大学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吉林大学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吉林大学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吉林大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是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国际合作与交流于一体的工程仿生研究基地。
重点实验室前身为原机械工业部1992年批准建立的“地面机械仿生技术部门开放研究实验室”,1993年开始对外开放。
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地面机械仿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0—2007年,陈秉聪院士任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任露泉院士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佟金教授任实验室主任。
2009年,随着研究领域不断拓展,重点实验室更名为“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任露泉院士任学术委员会主任,2008—2013年,李建桥教授任实验室主任;2014年至今,韩志武教授任实验室主任。
2011年,经国家发改委批准,成立“工程仿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任露泉院士任技术委员会主任,2011—2013年,李建桥教授兼任实验室主任;2014年至今,韩志武教授兼任实验室主任。
重点实验室实行学术委员会指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由15名学者组成,其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6名。
重点实验室的定位是:面向国家需求,创建一流队伍,坚持学科交叉,瞄准国际前沿,以师法自然为核心,开展工程仿生的应用基础研究。
目前,重点实验室形成了以任露泉院士为学科带头人,以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为骨干的科研队伍,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及学缘结构合理。重点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51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5人,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等一批优秀人才[1] 
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原称地面机械仿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09年3月改为现名,是在机械工业部1992年批准建立的地面机械仿生技术部门开放研究实验室基础上,由教育部于2000年8月批准建立的,是国内唯一从事仿生学研究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松软地面机械仿生行走理论与技术、地面机械仿生脱附减阻理论与技术、生物生产及加工机械设计及仿生技术、仿生摩擦学和仿生材料。主要内容:松软地面力学,仿生行走机构,地面机械逆向工程学,农业机械动力系统智能设计与分析,生物脱附减阻原理,仿生脱附减阻理论与技术,生物清洁原理及仿生,农业机械信息化,精确农业技术,农业生物环境仿生控制,生物材料超高压加工和品质智能检测,天然生物材料摩擦学,仿生摩擦学技术和材料,农业生物材料纳米分析,仿生机械绿色制造决策等,在上述领域的研究工作具有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在国内产生了显著影响。
实验室拥有3000余万元的先进仪器设备,如水旱田土槽测试系统,负荷测量车,粘附力测量仪,表面阻力试验台,生物分析仪,生物显微镜,精确农业设备,玻璃温室及其测控系统,生物材料高压加工设备,微观摩擦学试验机,高速摩擦学试验机,纳米硬度计,原子力显微镜,激光三维扫描测量系统,逆向工程系统、快速成型系统等,可以保证科研和开发的需要。
1993年以来,承担科研课题18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2项重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攻关计划项目8项,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1项,英国皇家学会中英联合项目1项等。在半履带式气垫车设计、节能机理及自动控制系统,步行轮式气垫车优化与控制,推拉式气垫运载平台,车辆与路面相互作用,智能车辆,土壤粘附机理,土壤动物脱附机理,动态脱附减阻,仿生非光滑、仿生电渗和仿生柔性脱附减阻,精密播种与秸秆还田,精确农业,农业生物环境智能测控,生物材料超高压加工,农产品品质智能检测,仿生深松,天然生物材料摩擦学及仿生摩擦学,仿生复合材料等理论和技术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和突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省科技一、二等奖11项,仿生步行轮曾获加拿大蒙特利尔发明博览会金奖。发表学术论文4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80多篇,SCI引用70余次,出版著作5部;申请和获国家专利20余项,如仿生非光滑犁壁、仿生步行轮、仿生开沟器、仿生非光滑耐磨涂层、挖掘机仿生柔性挖斗、铲装机仿生柔性铲斗、仿生柔性斗轮机、仿生非光滑电渗技术、仿生柔性自卸车脱土技术、仿生非光滑缸套活塞系统、仿生非光滑饭铲、仿生减粘脱附非光滑表面部件、裙部表面非光滑活塞、仿生鳞片式压力润滑活塞、仿生非光滑耐磨轧辊、仿生非光滑耐磨涂层及制备方法、仿生柔性镇压辊。仿生非光滑犁壁、仿生非光滑耐磨轧辊、仿生非光滑饭铲、仿生柔性镇压辊等专利产品已经得到很好推广和应用。实验室形成了以陈秉聪院士为核心的学术带头人队伍和以中青年博士生导师和博士为主的骨干队伍,知识结构、学历层次结构、年龄结构及学缘结构日趋合理。有22名研究和技术人员。其职称结构:正高11名,副高2名,中级7名,初级2名;学历层次结构:博士8名,硕士10名(其中在职攻博7名);年龄结构:60岁以上2名,46~59岁4名,35~45岁8名,35岁以下8名;博士生导师年龄结构:60岁以上2名,46~59岁3名,35~45岁5名。学缘结构:17人的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在非该校或非本专业获得。多人入选国家和部省人才工程计划或获得荣誉称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业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名,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1人被遴选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人被遴选为吉林省省管优秀专家,2人被批准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获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资助,2人获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资助。8人具有博士学位,7人有国外留学经历,形成了强大的研发队伍。
1993年以来,培养博士43名(外国留学生2名)、博士后12名、硕士70名,目前在学博士生66名、硕士生70名,在站博士后3名。培养的博士和博士后有24名晋升教授或研究员。吸引了国内外19名学者进行合作研究,其中国外和校外学者11名。与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法国、乌克兰、俄罗斯等国大学的相关院系所开展合作研究;主办国际学术会议1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50人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报告1次;外国学者来访讲学或合作研究45人次。本实验室是中国教育部和日本学术振兴会《中日据点大学学术交流计划项目》吉林大学的执行单位。与国内著名大学和研究院所及大型企业合作研究开发。



位置:

相关文章

药物焦虑——叶酸吃多了会致癌吗?

叶酸吃多了会致癌吗?今日网络热搜榜上出现了这一问题的身影,那么叶酸到底是什么,它对人体又有怎样的作用呢?叶酸是一种水溶性B族维生素,在动植物中广泛存在,对人体作用重要,具有多种功能,因此有多种人群自行......

新酶让CRISPR准确靶向绝大多数人类基因

美国杜克大学领导的一个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方法,可扩大CRISPR技术的覆盖范围。最初的CRISPR系统只能靶向人类基因组的12.5%,而新方法使CRISPR技术能够准确靶向几乎所有人类基因,使人们通过......

欧盟就叶酸的可耐受摄入量上限的修订发表科学意见

近日,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发布.2023.8353号文件,就叶酸的可耐受摄入量上限(UL)的修订发表科学意见。主要内容为:(1)评估内容。应欧盟委员会(EC)的要求,欧洲食物安全局营养、新食品和......

一种全新的酶可对抗寄生的基因组TE序列

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名为PUCH的酶,它对于阻止寄生DNA序列在我们基因组中的传播至关重要。这一发现可以让我们深入了解我们的身体如何识别和对抗内部威胁(如基因组寄生虫)和外部威胁(如病毒和细菌)。德国美......

新靶向疗法能减缓或停止细胞分裂

美国普渡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癌症疗法,通过诱骗癌细胞吸收自然阻止细胞分裂的RNA片段来攻击肿瘤。在为期21天的研究过程中,接受新疗法治疗的肿瘤尺寸没有增加,而未经治疗的肿瘤在同一时期内尺寸增加了......

Nature子刊:揭示突变的TG2酶促进前列腺癌进展和扩散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的研究人员确定了一种特定的酶如何在使前列腺癌变得更具侵袭性和更难治疗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他们发现这种在身体的许多细胞中含量丰富的称为转谷氨酰胺酶2(transg......

叶酸的强大功效:抗癌、防中风、防心血管疾病等

    什么是叶酸?叶酸,又称维生素B9,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为人体细胞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元素之一,由于其是从绿色蔬菜的叶子中提取的一种营养素,所以俗称叶酸。叶......

ACSNano:基于本征无序蛋白域的相分离合成细胞器

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学工具有潜力驯化微生物细胞工厂,这些工厂能够有效生产大量化学品和材料,包括大宗和特种化学品、生物燃料、聚合物和药物。所需产物的微生物生产可以通过在微生物底盘细胞中异源表达特定酶或整个......

亚硫酸盐还原酶变毒药为食物

德国研究人员近日发现一种具有同化特性的原型亚硫酸盐还原酶,通过这种特殊的酶,产甲烷微生物可将对其有害的亚硫酸盐转化成生长所需的硫化物。该研究提供了对进化的新见解,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化学生物学》杂志......

研究揭示结核分枝杆菌抑制细胞焦亡的重要机制

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tuberculosis,Mtb)感染引起的一类重大慢性传染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2020年全球有近990万新发TB患者,并有约15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