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3-20 00:00 原文链接: 生物传感器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

生物传感器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

浙江大学生物传感器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是世界银行“重点学科发展项目”贷款资助的专业实验室,成立于1991年成立。主要研究和开发生物医学领域中的传感器和检测技术,兼顾其他相关行业的传感器及检测技术。
    实验室依托生物医学工程学科进行建设,以生物、医学、食品和环境应用中的生物化学物质和生理参数检测为目标,研究以半导体和微电子技术与生物化学相结合的新型生物化学传感器、微机电系统、生物芯片及检测仪器系统。在长期教学和科研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不仅从传感器本身的发展,而且从系统整体的角度研究传感器技术及其信息处理:结合功能材料、微电子技术等多种学科,从信息整体角度来研究发展微型和超微传感器、阵列式传感器和智能传感器,从而获得传统方法难以获得的信息;同时应用模式识别和人工神经网络等信息处理技术开展多维信息的深度加工,以期深刻理解所研究对象的本质,促进传感器的进一步发展。


地址:杭州市浙大路38号 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周亦卿科技大楼 邮编:310027 电话:0571-87951086 传真:0571-87951676



位置:

相关文章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在深圳正式换届

4月27日至28日,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换届大会暨第二十二次学术讨论会在深圳召开。来自全国藻类学领域126家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的近700名代表参加会议。藻类学分会负责人、华中师范大学......

揭示台湾以东涡流地形相互作用的能量特征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尹宝树团队在涡-流-地形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跨尺度能量串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发表于《物理海洋学杂志》。台湾东北水深变化剧烈,多尺度动力过程复杂,该区域是太平洋西传......

科学家解释中尺度涡海表热力信号变化特征机理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李晓峰团队基于多源遥感和实测数据,系统揭示了全球海洋中尺度涡在运动过程中的海表热力信号变化特征,并阐明其产生机理。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深海研究I》。封......

印度季风区降水触发西北太平洋极端海洋热浪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全球海洋和气候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春在团队与中山大学副教授范汉杰合作,研究揭示了印度夏季风降水引发2022年7月西北太平洋极端海洋热浪的物理机制。......

基因编辑技术揭开海洋硅藻密度感知的谜底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藻类生理过程与精准分子育种团队与合作者利用精准基因编辑技术揭示了海洋硅藻对种群密度信号的感知和传递机制。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微生物生态学学会杂志》上。陆地和海洋中的动物会通过......

海洋牧场巨无霸“恒燚一号”平安出运

4月3日,在海巡船的护航下,巨型驳船“黄船030”轮装载深海养殖平台“恒燚一号”在广东惠来前詹港区安全出港,驶往湛江东海岛海洋牧场规划海域进行安装使用,这标志粤东地区先进海工制造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海......

痕量铝影响海洋碳循环与气候变化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团队联合多家单位在痕量铝影响海洋碳循环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湖沼与海洋》。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普遍存在于各种环境与生物体中。然而,目前......

2023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增长6%

3月21日,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2023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99097亿元,比上年增长6.0%,增速比国内生产总值高0.8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9%,比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国家海洋信......

热带海洋大气相互作用与气候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郑小童团队联合国外学者在热带海洋-大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变化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提出,风驱动的海洋环流变化对热带太平洋变暖空间结构具有重要贡献。这项新观点发表于《自然-通讯》。......

6年打磨,这项全球性研究挑战传统观点

“梦想成真”是所有人的愿望,科学家也不例外。为恢复丧失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生态学家早期提出一个听起来很美的“梦境”假说。他们援引美国奇幻电影FieldofDreams(中文译作《梦幻成真》)中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