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8-17 00:00 原文链接: 厦门大学纳米科技中心

厦门大学纳米科技中心

  纳米科技中心于2002年4月6日正式成立,现已成为校内各学科以及学校对外在纳米尺度上合作的平台,起着学术纽带、人才纽带和产业纽带的作用。中心依托“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微机电中心”以及“现代分析科学”、“细胞生物学与肿瘤细胞工程”“海洋环境科学”三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整合我校化学、材料、物理、机电、生物等学科的人才和资源优势,从事纳米科技范畴或与纳米科技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工作。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纳米科学理论,纳米结构和器件(包括测量),纳米材料,纳米生物与医学,微机电系统等。

  中心现已建成约3000平方米的电镜大楼,购置了价值1千多万元人民币的高分辨电镜设备,为我校及周边地区的纳米科技研究提供了较好的硬件平台。

  我们将积极筹建“厦门市纳米科技工程研究中心”,积极推动与促进纳米科技产业化,发展高新技术,为厦门市、福建省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服务。

  纳米科技中心的整体建设目标是:争取把我校建成我国南方纳米科技研究基地之一,促使我校“纳米科技中心”进入“国家纳米科技核心实验室”,为国家实现纳米科技战略研究尽一份力量。

  中心依托“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微机电中心”以及“现代分析科学”、“细胞生物学与肿瘤细胞工程”“海洋环境科学”三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整合我校化学、材料、物理、机电、生物等学科的人才和资源优势,从事纳米科技范畴或与纳米科技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工作。

  中心现已建成约3000平方米的电镜大楼,购置了价值1千多万元人民币的高分辨电镜设备,为我校及周边地区的纳米科技研究提供了较好的硬件平台。


厦门大学纳米科技中心

地址:厦门大学纳米中心楼301房

邮编:361005

电话:0592-2184318,8738308

传真:0592-2184318

E-mail:xmunano@xmu.edu.cn

网址:http://nano.xmu.edu.cn/index.asp



位置:

查看大图

相关文章

荒唐!捏造113个数据NatNeurosci论文被认定数据造假

肿瘤自主神经支配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尚不清楚。2019年7月8日,日本冈山大学AtsunoriKamiya作为通讯作者在NatureNeuroscience在线发表题为“Geneticmanipulati......

Nature|刷新认知!科学家首次证明,没有基因突变也会发生癌症

尽管癌症的发生和发展通常与体细胞突变的积累有关,但大量的表观基因组改变是肿瘤发生和癌症易感性的许多方面的基础,这表明遗传机制可能不是恶性转化的唯一驱动因素。然而,是否纯粹的非遗传机制足以启动肿瘤发生,......

瞄准高危实体肿瘤,全球首款多模态肿瘤治疗系统开展临床应用

全球首款多模态肿瘤治疗系统于2023年6月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截图全球首款多模态肿瘤治疗系统率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开展临床应用,这一系统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工交叉团队自主......

儿童多发的肾脏肿瘤如何自查?

在人体腰部两侧后方有一对器官,状似拳头大小的扁豆,重约300克,民间俗称“腰子”,实际上就是肾脏,也被称为“不一般的过滤器”,因为它为人体周身的血液净化、血压调节、尿液产出、激素分泌、神经支配和骨骼发......

最新研究:实验室培养“迷你结肠”可用于癌症研究

中新网北京4月25日电(记者孙自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医学论文称,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培养出一个能真实再现结直肠癌发生的类器官模型。这一被形象称为“迷你结肠”的细胞培养物,或能用于研究......

分子靶向药物联合CART细胞治疗恶性血液病

如何将分子靶向药物与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有机结合起来,使两者能够扬长补短发挥协同抗肿瘤效应呢?近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副教授黄宇贤、教授李玉华等结合最新研究进展,综述了分子靶向药物联合C......

研究揭示胆固醇代谢调控巨噬细胞抗肿瘤新机制

中新网4月23日电据中国科学院网站消息,4月19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红艳研究组联合上海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在《免疫》(Immunity)上在线发表了题为25-Hydrox......

西湖大学/西湖实验室成果转化基地启用

4月18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首家挂牌的成果转化基地——西湖大学/西湖实验室成果转化基地,在紫金港科技城云创镓谷园区正式揭牌启用。杭州市常务副市长、城西科创大走廊党工委书记陈瑾,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

少见、罕见驱动基因靶向药物研发取得新进展

成功识别少见靶点为肺癌患者等带来了希望。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肿瘤科主任周彩存教授15日表示,精准识别肺癌患者的驱动基因,尤其是那些少见的靶向基因,是治疗的关键。周彩存教授表示:“尽管这些基因的发生率低......

肿瘤治疗新突破!复旦团队发现全新免疫检查点

4月12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员许杰课题组发现CD3的首个配体CD3L1(或ITPRIPL1),揭示了CD3L1在肿瘤免疫逃逸与睾丸免疫豁免中的关键作用,表明CD3L1是肿瘤免疫治疗的全新靶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