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免疫细胞能够突破血脑屏障进入大脑,破坏新神经细胞形成。

  关于神经元能不能再生的问题,Nature一直是这些研究交战的“阵地”。去年三月的时候Nature发表的一篇研究表示成年后神经元就“停产”了。转眼到了今年三月该结论就被翻盘,Nature Medicine提出明确证据证明即便早已过了中年,大脑依然有能力生产出新的神经细胞。但是成年后,神经元的新生数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科学是在争论中前进的,所以Nature隔了三个月就又发一篇论文:新神经元产生能力之所以随年龄增长而下降,是因为免疫细胞突破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干扰神经干细胞的增殖!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19-1362-5

  教条之墙的裂缝

  众所周知,免疫细胞在血管中活动并不与神经细胞直接接触,毕竟有血脑屏障隔着。但是在该项研究中,研究者发现被称为杀伤性T细胞的免疫细胞能渗透到老年小鼠(28-29月龄)新生神经元的“生产”基地——侧脑室脑下区(SVZ).

  “根据教科书上的知识,免疫细胞不容易进入健康的大脑,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确的,”该研究的高级作者、遗传学教授Anne Brunet说,“但我们已经证明,它们不仅能进入健康老化的大脑,甚至还能到达大脑中产生新神经元的部分。”

  而且,这一发现也在人类大脑中得到证实。

  杀伤性T细胞入侵的“洞口”

  杀伤性T细胞是如何入侵大脑的?如果找到其入侵的“洞口”,是否就可以通过阻止其入侵来阻止甚至逆转大脑功能的退化?

  为此,研究人员从3个月大的健康小鼠(年轻小鼠)和28-29月大的小鼠(老年小鼠)的SVZ区域提取了14685个细胞,并通过单细胞RNA序列分析发现,老年小鼠大脑中激活的神经干细胞和神经前体细胞的数量显著减少,而杀伤性T细胞显著增多,其数量几乎是年轻小鼠(3月龄)的16倍。

  与此同时,研究人员对两种小鼠大脑的SVZ区域分析显示,老年小鼠大脑的这些杀伤性T细胞紧粘神经干细胞。正如了中国古话“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所云,这些杀伤性T细胞可能没安什么好心。

  研究人员通过对这些杀伤性T细胞和同一脑区安分守己待在血管中的普通杀伤性T细胞对比发现,这些杀伤性T细胞能够释放干扰素γ作为一种信号分子。而且,单细胞转录组数据显示,杀伤性T细胞紧粘着的神经干细胞部分表现出高表达干扰素γ受体以及响应干扰素信号通路的相关基因,并且这些神经干细胞在体内的增殖能力比对干扰素γ响应低的神经干细胞显著降低。

  正常情况下,干扰素γ是杀伤性T细胞识别抗原后产生的。这时候,干扰素γ在大脑中出现本身就很不寻常了,而且还降低了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能力。所以这就是干扰素γ的目的?

  带着这样的问题,研究人员把普通杀伤性T细胞导入年轻小鼠脑中。结果发现,随着对干扰素响应的增强,年轻小鼠表现的和老年小鼠一样——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减弱。体外共培养实验显示,神经干细胞对干扰素响应强的时候增殖能力减弱。

  所以实锤了,是干扰素在捣鬼,但是刚刚也说了干扰素γ是在杀伤性T细胞和抗原识别后产生的,那么这个抗原在哪儿呢?

  抗原在哪儿? 还在找

  我们知道,杀伤性T细胞的工作是在体内漫游,探测细胞表面,寻找病原体存在的生化迹象,或细胞正在或已经癌变的可能性。这种能说明问题的生化特征被称为抗原。人体中数百亿的杀伤性T细胞能够通过自身表面的受体识别大量抗原。这是因为每一个未暴露的杀伤性T细胞都有自己独特的受体形状。

  当杀伤性T细胞暴露于适合其独特形状受体的陌生抗原时,它会经历多次连续的复制,最终形成大量共享同一受体的“战斗细胞”,并且这些细胞随时准备摧毁任何带有攻击性抗原的细胞。这个过程称为克隆扩增。

  在老年小鼠脑中发现的杀伤性T细胞经历了克隆扩增,这表明它们可能暴露于触发抗原的环境中。但是,这些杀伤性T细胞上的受体与在老年小鼠血液中发现的受体不同。这表明,脑中的杀伤性T细胞不仅通过被动扩散穿过被破坏的血脑屏障,而且可能对不同的、基于大脑的抗原做出反应。

  Brunet的小组现在正试图确定这些抗原是什么。她说:“它们可能对衰老大脑中新神经元产生的破坏负有一定责任。”

  结语

  总的来说,该项研究刷新了我们对免疫细胞的认识。但是万事总有两面性,或许今后针对入侵的免疫细胞能够阻止甚至逆转大脑功能的退化呢?这些都让我们对科学研究充满期待。

  参考资料:

  [1] Immune cells invade aging brains, disrupt new nerve cell formation

  [2] Rogue immune cells can infiltrate old brains

  [3] Single-cell analysis reveals T cell infiltration in old neurogenic niches

相关文章

Nature:文化并非人类独有,猩猩传承文化能力

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Human Behaviour 期刊发表了题为:Chimpanzeesusesocialinformationtoa......

数据存在虚假陈述该杰出学者NCB的文章也被撤回

2015年6月22日,St.Jude儿童研究医院DouglasR.Green团队在NatureCellBiology(IF=21)在线发表题为“MolecularcharacterizationofL......

神话破灭!轰动全球的4篇Nature、PRL等4项研究成果陆续被撤回

2022年8月11日,内华达大学AshkanSalamat及罗彻斯特大学RangaPDias等团队合作在Chemical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题为“Carboncontentdrives......

燕山大学发表2024年第2篇nature

燕山大学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压科学中心田永君院士团队与国内外学者合作,采用功能基元序构的设计策略,通过调控高能亚稳态到低能亚稳态的固态相变,合成出层状基元转角序构的氮化硼陶瓷,成功实......

Nature:2024年值得关注的七项技术,它是核心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大型模型的层出不穷,AI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面对这一浪潮,人们不禁好奇:未来究竟会是什么样子?为了解答这一问题,《Nature》杂志发布了未来的一年里,将密切关注......

七院院士,最新Nature:高性能柔性纤维问世,可穿戴电子新突破!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魏磊教授、七院院士高华建教授,以及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的张其冲和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陈明,共同发表了一篇关于高性能半导体纤维的最新研究成果。这篇题为“High-qualityse......

一种新的PDPN拮抗剂肽CY12RP2通过Wnt/βcatenin抑制黑色素瘤生长并调节免疫细胞

本研究探讨了PDPN在黑色素瘤中的作用,证实PDPN通过激活Wnt/β-catenin通路促进黑色素瘤的生长和转移。黑色素瘤是一种皮肤癌,主要是由于黑色素细胞的突变和随后不受控制的增殖引起的。虽然黑色......

Nature发布2024年值得关注的七大技术,首位中国科学家成果入选

2024年1月22日,《自然》发布了2024年值得关注的七大技术——大片段DNA插入、人工智能设计蛋白质、脑机接口、细胞图谱、超高分辨率显微成像、3D打印纳米材料和DeepFake检测。七大技术中,生......

北京大学合作最新Nature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由一个固体钙钛矿吸收体夹在几层不同的电荷选择材料之间,确保设备的单向电流流动和高压输出在p型/intrinsic/n型(p-i-n)PSCs(也称为倒置PSCs)中,电子选......

零下273.056摄氏度我国科学家Nature发文实现无液氦极低温制冷

大约一个世纪前,人类首次将氦气液化,开启了利用液氦进行极低温制冷的新纪元。随后,极低温制冷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大科学装置、深空探测、材料科学、量子计算等国家安全和战略高技术领域。然而,用于极低温制冷的氦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