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20 14:24 原文链接: Nature新研究揭示酒精导致的DNA损伤被安全修复机制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只是美酒虽好,含酒精的饮料却是一级致癌物。

  当酒精代谢物乙醛没能被及时分解为乙酸,乙醛就会侵入细胞诱发DNA损伤,增加细胞癌变风险。

  一则好消息是,Nature上发表的最新研究表明:乙醛诱发的DNA损伤能被安全修复。

1.jpg

  这项研究来自荷兰皇家科学院Hubrecht研究所和英国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研究人员发现,人们的身体当中存在一种“解毒”机制,能够在不切断DNA的情况下,让“绑”住DNA双链、导致DNA无法解旋复制的链接交联(crosslink)裂解。

  这一结论为降低酒精性癌症的发病率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下面,在详细介绍这项研究内容之前,还是要郑重提示:

  请勿酗酒!请勿酗酒!请勿酗酒!

酒精代谢物诱发DNA损伤

  要解释这项研究,先得从酒精如何造成DNA损伤说起。

  酒精饮料影响健康,与细胞摄入酒精后产生的乙醛有关。

  当乙醛在细胞中积聚,就会与DNA反应,造成DNA双链之间形成链间交联(ICL)。

  这么一来,DNA就被锁死了。

1.jpg

△图源:英国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中学生物知识告诉我们,DNA复制的机制是半保留复制,双链DNA会解开成为单链,两条单链各自成为复制模板,合成新的DNA分子。

  被锁住的DNA,自然无法复制,从而造成损伤。

新的DNA修复机制

  那么,这种损伤就不能修复了吗?

  其实,我们的身体针对乙醛带来的伤害,有两重保护。

  第一重保护,与乙醛脱氢酶2(ALDH2)有关,这种酶能将乙醛转化为无害的乙酸。不过,在亚洲人群中,普遍存在这种酶失活的现象——这也是喝酒上脸的原因所在。

  第二重保护,就是修复乙醛诱发的DNA交联损伤。

  此前,科学家们已经发现,DNA交联损伤可以通过范可尼贫血(FA)通路修复。

  方法很直接,就是把“锁”住的部分剪开。

1.jpg

  但这样一来,DNA就断裂了。这就导致了新的风险:染色体重排,细胞癌变。

  而Nature刊登的这项最新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修复途径:破坏乙醛交联本身,不切断DNA。

  这种修复机制涉及DNA复制,但与FA通路无关,并且比上述修复方式更快。更重要的是,既避免了DNA断裂,也没有无碱基位点产生。

1.jpg

  从结果上来看,在经过这种方式的修复之后,DNA一条链的碱基恢复正常,但另一条链上会留下乙醛带来的加合物。

  遗憾的是,这项研究并没能揭示这种修复机制是如何发生的。

  对此,科学家们提出了两种假设。

  第一,交联是因DNA解旋复制过程中产生的机械力而自然发生裂解的。

  第二,是酶促作用的结果。

  如果后续的研究能证实这是一个酶促过程,并鉴定出在这种修复途径中裂解交联的蛋白质,那么就会给治疗范可尼贫血(FA)、降低酒精性癌症发病率带来新的可能性。

研究团队

  这项研究有来自7所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参与。包括英国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荷兰皇家科学院Hubrecht研究所,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牛津大学约翰·拉德克里夫医院,帝国理工学院,捷克科学院以及剑桥大学。

  论文有两位共同一作。

1.jpg

Michael R. Hodskinson,英国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高级科学家,于谢菲尔德大学获生物化学博士学位。

1.jpg

  Alice Bolner,荷兰皇家科学院Hubrecht研究所博士在读,师从论文通讯作者Puck Knipscheer,从事范可尼贫血蛋白研究。


相关文章

首个DNA损伤修复测序数据资源库被开发

10月13日,《核酸研究》(NucleicAcids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吴薇研究组与广州国家实验室完成的最新合作研究成果(DNADamageAtlas:ana......

Nature:人造子宫试验快要开始,人造子宫要来了?

2023年9月21日,《Nature》报道:人造子宫的人体试验可能很快就会开始。美国监管机构将考虑对人造子宫的系统进行临床试验,这可以减少极早产婴儿的死亡和残疾。Nature621,458-460(2......

“双非”高校姜昱丞一作发首篇Nature!凝聚态物理新突破

前不久,37岁的姜昱丞首次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Nature论文,这也是他所在的苏州科技大学首次在Nature亮相。这篇论文澄清了凝聚态物理领域一个20余年来的误区,并构建了全新理论模型和判定标准。“其实......

跟踪Nature室温超导论文:8位作者指控导师要求编辑撤稿

  在多项重复性研究不支持其结论后,美国罗彻斯特大学迪亚斯团队3月的《Nature》论文再遇危机:该论文11位作者中的8位给《Nature》高级编辑托比亚斯·罗德尔写信称,迪亚斯歪......

事关二氧化碳排放量!清华大学最新Nature

2019年,高能耗的钢铁工业贡献了全球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约25%,其对减缓气候变化至关重要。尽管在国家和全球两级讨论了脱碳潜力,但特定于工厂的缓解潜力和技术驱动的途径仍不清楚,这累积起来决定了全球钢......

头发变白的原因找到了!Nature挑战干细胞经典教条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头发会不可避免地变白,也有不少人因为压力或者遗传因素少年白头、早生华发。目前,科学家了解到与头发黑色素产生相关的黑素细胞干细胞(McSCs)比其他成体干细胞群更早失效,这会导致头......

最新!这篇Nature正刊文章被撤回

大约一半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留在大气中,一半被陆地和海洋吸收。例如,如果由于海洋变暖或永久冻土融化,陆地和海洋吸收碳的效率降低,那么更大比例的人为排放将留在大气中,从而加速气候变化。碳汇效率的变化可以通......

颠覆认知!Nature子刊:中国科大团队对药物递送屏障的重大发现

从脉管系统到肿瘤的有效纳米治疗运输对于最小化副作用的癌症治疗至关重要。2023年9月1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育才、江维及新加坡国立大学DavidTaiLeong共同通讯在NatureNanotech......

新发现|测量线粒体DNA损伤可预测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脑部疾病,它会逐渐导致行动困难、震颤,最终痴呆。在其长达数年的病程中,早期诊断往往非常困难。近日,一项使用啮齿动物和帕金森病患者组织的研究表明,血液样本中发现的DNA损伤为早期诊断该疾病......

NatureMethods:北大汤富酬团队揭示单个细胞内高阶染色质结构

调控基因组元件的高阶三维(3D)组织为基因调控提供了拓扑基础,但尚不清楚哺乳动物基因组中的多个调控元件如何在单个细胞内相互作用。2023年8月28日,北京大学汤富酬团队在NatureMethod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