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0-08 10:29 原文链接: Nature子刊造血干细胞在三维两性离子水凝胶环境的扩增

  基于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和基因修饰的治疗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潜力巨大,如何解决干细胞离体后的分化并最大程度的保持其再生能力是制约这一技术发展的最大挑战。脐带血是造血干细胞的主要来源,但稀少的数目制约了它的进一步临床应用,科学家们在近年研发出各种临床相关的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办法:包括Notch-1 配体体外扩增法 (Nohla Therapeutics公司)以及SR1和UM家族等小分子添加物体外扩增法 (Magenta Therapeutics公司 和 ExcellThera公司) 。尽管这些方法在在干细胞数量上都获得了有效扩增,但扩增过程中都伴随着极其明显地分化,再生能力和原代干细胞相比会显著下降。突出的表现是具有长期移植能力的造血干细胞经体外扩增后丧失了在体内长期植入的能力。这一弊端极大地限制了干细胞领域的科学发现和临床应用。

  2019年10月7日,美国华盛顿大学的Shaoyi Jiang教授团队和Fred Hutchinson肿瘤研究中心的Colleen Delaney教授团队(第一作者为白涛和李建强博士)在Nature Medicine杂志上发表了文章Expansion of primitive human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by culture in a zwitterionic hydrogel,创造性地发明了一种两性离子材料构成的三维水凝胶包裹造血干细胞的体外扩增方法,既能实现长期稳定大量的体外扩增,又能保持原代造血干细胞的再生能力,尤其是对具有长期移植功能的造血干细胞的扩增潜能,对干细胞及基因治疗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具有突破性意义。

图片.png

  研究人员设计开发了一种两性离子材料构成的三维水凝胶造血干细胞培养方式。此类两性离子新型生物材料能极大的模拟出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的生长环境。此类两性离子水凝胶具有跟骨髓基质类似的机械强度,超高的亲水性(不同于细胞培养皿的超疏水性),超高的生物相容性以及三维培养所特有的超高细胞培养密度。在体外长达24天的培养过程中,对具有长期移植功能的造血干细胞进行了高达73倍的扩增并未发现明显的细胞分化。使用该方法扩增的造血干细胞,在老鼠体内可长期移植并且可以成功进行二次移植。尤其重要的是,此种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的办法对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和成人骨髓中获取的造血干细胞具有类似的体外扩增效应。

图片.png

a-c, 双离子水凝胶合成示意图;d, CD34+CD45RA-的原始造血干细胞在不同培养体系中所占的比例;e, 水凝胶设计和实验流程图;f-g, NSG免疫缺陷鼠接种不同培养体系的造血干细胞后,骨髓中植入能力的比较。

  在该技术研发过程中,李建强博士及其合作者对该扩增平台的基础原理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为了搞清楚两性离子水凝胶对造血干细胞体外无规则分化的抑制原理,就要先搞清楚为什么能在体内长期自我更新长达几十年的造血干细胞在体外培养的几天内就会显著分化并丧失长期移植能力。在经过一段时间研究后,李建强博士团队发现超疏水性的塑料细胞培养皿是“罪魁祸首”。在实验室细胞培养过程中,聚苯乙烯制成的塑料细胞培养皿由于大量的工业化生产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在自然界中,没有一种生物体内会存在哪怕一点的塑料!这是因为塑料的高疏水性会造成极其严重的蛋白非特异性吸附,而这种非特异性吸附会造成一连串的负面生物反应,统称排异反应。例如注射到血液中的疏水纳米粒子会在极短时间内造成血液蛋白的聚集包裹并诱导有机体产生相应抗体。再比如移植到体内的疏水生物器械会在短时间内被胶原纤维囊包裹并与身体其他部分隔离开。在对细胞的体外培养中,同样的问题再一次到来。

  在本篇工作的研究过程中,李建强博士及其合作者发现在体外细胞培养皿的疏水培养过程中,造血干细胞内会在极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活性氧类 (ROS)。此类物质是生物有氧代谢过程中的一种副产品,包括氧离子、过氧化物和含氧自由基等。这类氧化物与细胞内所有重要功能相关蛋白质进行非特异性氧化。而造血干细胞在对p16, p38,mTOR和β-catenin等一系列信号相关蛋白遭受氧化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细胞分化和衰老死亡。而与目前疏水塑料培养皿构成显著差别的就是两性离子材料的超亲水性。该材料单元同时负载正电荷和负电荷,具有和细胞膜主要结构物质卵磷脂相似的化学结构,对外体现电中性以及强烈的吸水性和亲水性,对蛋白的非特异性吸附和激活有极其显著的抑制作用。在本篇工作中,李建强博士及其合作者发现在此类材料内生长的造血干细胞内,活性氧类物质的产出被得到了极大的抑制。既然干细胞分化衰老的源头得到了显著抑制,那么造血干细胞的体外分化得到抑制也就不足为奇了!

  此类对具有长期移植能力的造血干细胞进行体外扩增的技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尙属首次报道。可以预见此类技术的工业转化能够极大的促进造血干细胞相关的实验室研究和临床转化。此技术与基因治疗的相结合会创造出无数的想象空间。为尽快促进该研究成果在干细胞及基因治疗领域的临床转化,李建强博士积极回国创业,创建了河北森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已经形成100多人的科研团队,在干细胞及CAR-T细胞治疗领域成果卓越。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19-0601-5


相关文章

北京大学合作最新Nature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由一个固体钙钛矿吸收体夹在几层不同的电荷选择材料之间,确保设备的单向电流流动和高压输出在p型/intrinsic/n型(p-i-n)PSCs(也称为倒置PSCs)中,电子选......

零下273.056摄氏度我国科学家Nature发文实现无液氦极低温制冷

大约一个世纪前,人类首次将氦气液化,开启了利用液氦进行极低温制冷的新纪元。随后,极低温制冷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大科学装置、深空探测、材料科学、量子计算等国家安全和战略高技术领域。然而,用于极低温制冷的氦元......

回顾:2023年Nature\Science上的锂电池成果

2023年Nature上的电池文章汇总1.固态电解质最新成果登上Science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创新研究所全固态电池研究中心RyojiKanno教授团队利用高熵材料的特性,通过增加已知锂超离子导体的组成......

改善催化剂稳定性成果登上NatureCatalysis

Fe-N-C催化剂是一种具有非铂族金属(PGM-free)的氧还原催化剂,可替代在酸性环境中Pt用于氢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的阴极氧还原反应(ORR)。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对活性位......

Nature发布2024年值得关注的科学事件,涉及环境、生命科学、AI、天文学

12月18日,《Nature》发布了2024年值得关注的科学事件。   人工智能的进步ChatGPT的兴起对今年的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创建者,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

破纪录|Nature:今年撤稿数量超1万篇,超八成来自这家出版社

12月12日,Nature发布一篇新闻报道:今年被撤回的文章数量急剧上升,截至2023年底撤稿数量已超过1万篇,打破年度撤稿记录。专家表示,这只是冰山一角。由于各出版商正着力于清除大量存在的虚假和同行......

纳米技术的重大飞跃,这种神奇材料再登Nature

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位科学家安德烈·盖姆(AndreGeim)和康斯坦丁·诺沃消洛夫(KonstantinNovoselov)发现他们能用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得到越来越薄的石墨薄片。他们从高......

Nature钙钛矿领域最新综述:可持续能源正在来临,钙钛矿串联电池争夺霸权

导语:在太阳能领域,一场革命正酝酿。钙钛矿技术的崛起引领着一系列对太阳能电池的全新探索,特别是其串联结构的出现。这意味着不仅仅是硅,太阳能电池的未来可能由更为创新和高效的钙钛矿-硅串联电池来主导。本文......

科研人员必看!Nature发出最新警告:AI人工智能对科学探索存在隐藏的危机

    导读:12月5日Nature发表的新闻评论,关于使用AI的许多论文的有效性或可靠性存在许多潜在问题,但目前尚不清楚基于AI的科学文献中的错误或不可靠的发......

重磅!今年轰动一时的室温超导《Nature》论文被撤稿

如果超导材料能够在环境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存在,其表现出的零电阻现象将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尽管几十年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这种状态尚未实现。2023年3月08日,来自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RangaP.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