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蔡林涛团队发现一类分子染料在NIR-1a和NIR-1b区域中都具有不同的荧光发射峰,并通过植物绿萝叶脉和动物脑胶质瘤模型证明NIR-Ib区域近红外荧光成像的可行性和优越性。相关研究成果以Near-infrared fluorescence imaging in the largely unexplored window of 900–1,000 nm为题,发表在Theranostics上。


七甲川菁染料分子探针在NIR-1a和NIR-1b区域中具有不同的荧光发射峰,及其在植物绿萝叶脉成像的应用

  近红外荧光成像的波长主要集中在700-900 nm波段(NIR-1a)和1,000-1,700 nm波段(NIR-II),其波段中自发荧光低、散射率小和生物组织吸收弱。近年来,尽管近红外荧光成像发展迅速,但科学家很少关注900-1000 nm(NIR-1b)区域的近红外荧光成像,一方面是因为NIR-Ib区域存在水吸收峰,科学家认为它会影响这个波段的近红外荧光成像质量,另一方面是因为目前几乎没有在NIR-1b区域荧光发射峰的分子探针。

  在该研究中,科研人员通过植物绿萝的叶脉成像和动物的脑胶质瘤成像实验评价NIR-Ib区域近红外荧光成像的性能,结果表明,与NIR-Ia区域近红外荧光成像相比,NIR-1b区域近红外荧光成像能够产生更清晰的叶脉和脑胶质瘤图像。此外,研究人员设计了植物叶片和动物肌肉组织的模拟实验,利用线性光谱分离方法分析,发现在NIR-1b区域中自发荧光、散射率和生物组织对光吸收均减少,说明NIR-1b区域近红外荧光成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这些发现拓宽了近红外荧光成像的光谱范围,对生物医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团队、广东省纳米医药重点实验室和深圳市科创委基础研究等的资助。


相关文章

邹鹏团队报道基于荧光成像的蛋白质定向进化方法

近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合成与功能生物分子中心、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邹鹏课题组(博士生林畅为第一作者)在Cell子刊CellReportsMethods上发表......

大化所发展时空超分辨四维荧光成像解析全细胞溶酶体

近日,我所分子探针与荧光成像研究组(1818组)徐兆超研究员团队发展了在酸性条件下,可自闪烁的单分子定位超分辨成像荧光探针LysoSR-549,实现了在12nm/20ms时空分辨率下,长达40分钟的全......

单分子荧光成像概述:TIRF和FRET

经典的生物研究技术侧重于分子和细胞集群的研究——即研究含有大量相同形态或功能的分子或细胞的活动。但是,这种方法会忽略集群中的单个分子或子群的特异性。事实上在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或在不同的环境中,单个分子......

杨朝勇综述:肠道共生菌群和致病菌化学/生物学成像

肠道菌群作为一个新发现的“器官”,在影响宿主的生理病理活动中起着广泛而重要的作用。自本世纪初以来,肠道菌群的研究呈爆发式增长,但整个领域的研究过于依赖于DNA测序手段。成像技术因其独特的内在优势,在肠......

20项入选!光学又一重要荣誉名单公布!

4月25日,首届光学前沿高峰论坛暨2020年度中国光学十大进展颁奖典礼在杭州市富阳区举行,量子纠缠光源、荧光成像、金属钠等离激元等10项基础研究,激光聚变、光学雷达远距离成像、光谱气体检测等10项应用......

荧光成像是指什么?原理是什么

荧光是自然界常见的一种发光现象。荧光是光子与分子的相互作用产生的,这种相互过程可以通过雅布隆斯基(Jablonslc)分子能级图描述:大多数分子在常态下,是处于基态的最低振动能级So,当受到能量(光能......

王建华:等离子体质谱在生命科学分析中的应用探索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2020年9月14-18日,由中国质谱学会(中国物理学会质谱分会)主办,分析测试百科网和中国质谱学会网承办的2020年中国质谱学会质谱网络研讨会(2020CMSS)正式召开。16日,会......

ACSNano:荧光成像膜蛋白标记方法揭示膜蛋白几何构型

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师陈昌盛与德国弗莱堡大学合作,在活体细胞单分子层面构建出一种新型的荧光成像膜蛋白标记方法,可研究膜蛋白复合体的亚基组成及其几何构型。4月28日,相关研究成果《锌指蛋白介导的蛋白标......

激光干涉技术打破纳米尺度极限亚细胞结构观察成现实

光学显微镜自1590年由荷兰詹森父子创制伊始,即成为生命科学最重要的研究工具之一。进入21世纪,借助荧光分子,科学家将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提高了一个数量级,由约一半光波波长(250nm)拓展至几十纳米,......

研究实现活细胞及线虫体内DNA和RNA的同步荧光成像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智能微纳器件研究室研究员张忠平和王振洋领导的团队在生物体核酸结构的同步原位影像分析方面取得新进展,合成了一种具有高效生物膜穿透能力的阳离子碳量子点,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