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生科院,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Dendritic cell MST1 inhibits Th17 differentiation”的文章,揭示了树突细胞MST1-p38MAPK信号通路对Th17分化的指导作用,为进一步分析CD4+ T细胞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2月9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北京师范大学刘光伟教授,以及复旦大学陶无凡教授,其中刘光伟教授主要从事免疫细胞生物效应及分子机制研究。通过研究免疫细胞生物效应及其分子机制,深入探讨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调节规律,并试图阐明其在肿瘤、自身免疫病、感染性疾病和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致病机理及探讨其可能的免疫生物治疗方案。陶无凡教授主要从事肿瘤抑制基因和转移相关基因在疾病与发育中的功能和分子机制;T细胞发育与自身免疫疾病机理等方面的研究。

  T细胞反应是获得性免疫反应的中心,在机体抗病原微生物感染和肿瘤的免疫应答中起关键作用,还参与感染和自身免疫疾病等各种疾病的免疫病理过程。其中CD4+ T细胞具有抗原识别特异性,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I类分子限制性T细胞。虽然关于CD4+ T细胞的分化已经得到了广泛研究,但其抗原呈递细胞依赖性T细胞调节的机制尚不清楚。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分析了自身免疫和抗真菌炎症中树突细胞依赖性T细胞分化的作用,发现树突细胞中的哺乳动物不育系20样激酶1(mammalian sterile 20-like kinase 1,Mst1)信号能负调节IL-17,促进CD4 + T辅助细胞(Th17)分化。CD4+ 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而活化,活化后的效应T细胞根据产生细胞因子种类和生物学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辅助性T细胞1型(Th1)、2型(Th2)和调节性T细胞(Treg)。

  研究人员发现树突细胞出现MST1缺陷,会增加CD4+ T细胞中IL-17的表达,同时树突细胞中异位MST1表达则会抑制IL-17的生成。更加重要的是,MST1介导的树突细胞依赖性Th17分化能调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和抗真菌免疫(实验研究)。从机制上说,研究人员也发现MST1缺失的树突细胞能促使IL-6分泌,调控CD4+ T细胞中在Th17分化过程中对IL-6受体α/β和STAT3的激活作用。

  此外,研究人员还指出 p38 MAPK信号的激活也促进了MST1缺失的树突细胞中IL-6的生成,这些研究成果揭示了树突细胞MST1-p38MAPK信号通路对Th17分化的指导作用。

  刘光伟教授研究组在免疫细胞分化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他们曾揭示了SIRT1在Th9细胞分化的调控效应和机制,为探讨Th9细胞相关哮喘和肿瘤疾病的发病机理及靶向治疗研究奠定了实验与技术基础。

  研究组成员通过深入分析Th9细胞在过敏性气道炎症和肿瘤中的代谢调控机制,发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1可以抑制Th9细胞分化并且在抗肿瘤免疫和过敏性气道炎症疾病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而且这一调控作用主要是由mTOR-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信号介导的,从而揭示了SIRT1-mTOR-HIF1α信号途径结合糖酵解代谢机制在诱导Th9细胞分化中的作用,为临床干预Th9细胞相关免疫疾病的代谢调控策略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简介:

  刘光伟

  博士 博士生导师

  2004年在白求恩医科大学(现吉林大学医学部)获博士学位。2004-2006年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免疫学博士后。2007-2010年在美国St. Jude儿童研究医院免疫学系作博士后。2006-2012年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硕导。2012-2015年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任教授、博导。2015至今在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任教授、博导。中国免疫学会移植免疫分会和中国免疫学会器官移植免疫分会委员、中华医学生物免疫学会常务委员。PLOS ONE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matology编委。

  主要研究内容

  主要从事免疫细胞生物效应及分子机制研究。通过研究免疫细胞生物效应及其分子机制,深入探讨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调节规律,并试图阐明其在肿瘤、自身免疫病、感染性疾病和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致病机理及探讨其可能的免疫生物治疗方案。

  1、靶向SIRT1-mTOR-HIF1α代谢轴,探讨天然免疫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和dendritic cells)及其依赖性T细胞分化在肿瘤和感染性疾病中的调控规律及可能的免疫干预治疗策略。

  2、研究S1P1-AKT-mTOR途径在肿瘤和感染性疾病中免疫调控规律及探讨潜在的免疫干预治疗策略。

  陶无凡

  1956年出生, 博士,教授。1978-1981年,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获学士学位。1982-1988,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微生物分子遗传,获博士学位。1989-1994年, 美国Memorial Sloan-Kettering癌症中心, 分子发育生物学,博士后。1988-1989年,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讲师。1994-1999年,美国耶鲁大学分子医学中心, Associate Research Scientist。1999-2005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医学系,遗传, 细胞和发育生物,Tenuer-Track-Assistant Professor。2005年起, 复旦大学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Research Interests)

  1. 肿瘤抑制基因和转移相关基因在疾病与发育中的功能和分子机制

  2. T细胞发育与自身免疫疾病机理

相关文章

PNAS:将大脑中的免疫细胞直接转化为神经元有助于中风后的运功功能恢复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日本九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将大脑中称为小胶质细胞的免疫细胞直接转化为神经元可成功恢复小鼠中风样损伤后的大脑功能。这一发现表明,利用免疫细胞补充神经元可能是治疗人类中风的一条很有前......

减肥成功又反弹?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给出解决方案

肥胖是一种世界性流行病,导致代谢紊乱的发病率增加,包括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高血压和各种形式的癌症。目前,肥胖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改变生活方式和药物干预以及减肥手术。不幸的是,尽管这些治疗方法中的许多......

百草枯损伤肺上皮再生程序

NIBS/清华大学汤楠及浙江大学/南京医科大学陈静瑜共同通讯在CellDiscovery(IF=34)在线发表题为“Aberrantdifferentiationofepithelialprogeni......

研究发现预防和治疗肠癌的新靶标

澳大利亚奥莉维亚纽·顿-约翰癌症研究所科学家在6日出版的《科学免疫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了预防和治疗肠癌的新靶标:TCF-1分子。研究表明,删除免疫细胞内的TCF-1时,会导致肠癌肿瘤显著减少......

新靶标“现形”,助力靶向联合免疫疗法治疗肠癌

澳大利亚奥莉维亚纽·顿-约翰癌症研究所科学家在10月6日出版的《科学免疫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了预防和治疗肠癌的新靶标:TCF-1分子。研究表明,删除免疫细胞内的TCF-1时,会导致肠癌肿瘤显......

关键免疫细胞可能有助于预防炎症性肠病

肠道中一组特殊的免疫细胞可能在控制克罗恩病进展中发挥关键作用。克罗恩病是炎症性肠病(IBD)的两种主要形式之一,这两种疾病总共影响了英国和美国大约1%的成年人。然而,伦敦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Adr......

刷新教科书认知!最全人体免疫系统发育图谱来了

免疫细胞作为防止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入侵人体的“卫士”,是免疫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明确免疫细胞类型、分化及功能状态,对理解免疫力和揭示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具有重大的科学和社会意义。9月12日,......

PNASNexus:免疫细胞或与焦虑症、抑郁症和阿尔兹海默病发生有关

叉头框P3(Foxp3,ForkheadboxP3)是一种特殊的转录因子,其能影响调节机体外周免疫反应的调节性T细胞(Tregs)的功能,Treg所介导的先天性免疫和Treg所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往往因其......

重庆医科大学免疫细胞信号转导院士工作站揭牌

7月1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部主任韩家淮“免疫细胞信号转导院士工作站”在重庆医科大学袁家岗校区揭牌。免疫与炎症研究对于我国人口健康和生命科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免疫失衡和炎症反......

科学家找到“潜伏”在免疫细胞中的“叛徒”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姜昊文、副主任医师张立旻团队在一项纳入1080名前列腺癌患者的研究中发现,T细胞在实体瘤中有杀伤肿瘤的作用,但前列腺癌中具有CD103标志物的杀伤性T细胞抗肿瘤水平低下,同时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