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赵序茅科学网博客,已获得原作者授权。原标题:毕业致谢:我从来不曾优秀过

我从来不曾优秀过!

我小学升初中没考上,初中升大学没考上,大学考研惨遭调剂,硕士考博士再次惨遭调剂!到了博士,我因与导师不和退学了!

“给你一支金笔也无用”

小时候,妈妈带我去商店买铅笔,商店老板拿出一支瑕疵品。妈妈要求调换,老板说:给你一支金笔也无用

那时我很小,不理解此话何意,只看到妈妈低头不语。

博士退学后,我来到北京工作,可是发现这并不是我想要的,我还想做科研。

那年,我在北京4平米的小屋子里,一边打工,一边复习考博。

终于过了初试,可是目标导师不要我,我只能调剂。我挨个给动物所的老师打电话可惜他们名额都满了。

正当我绝望至极,收到王雁玲老师的邮件,她告诉我李明老师还有一个名额。

我立即联系李明老师,正如一个溺水之人,抓住救命的稻草。

我向李明老师简单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和感兴趣的方向。不过,李明老师告诉我,还有几个学生联系他,要我先回去,有消息通知我。

“序茅,你回来吧,就你了”

我骑着自行车,正走到半路,接到李老师电话:“序茅,你回来吧,我不考虑了,就你了。你抓紧过来补一下程序。”

就这样,我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而给予我机会的正是李明老师。

更加难得的是,李老师知道我喜欢科普,他告诉我可以一边做科研,一边做科普,恩情莫过知遇。

2015年博一,我和李明老师探讨具体的研究课题。李老师给我一个大致的范围——气候变化对于灵长类动物的影响,并且坦率地告诉我:“我自己也不懂这一块,我们组也不做这方面的研究,不过我可以给你提供一个平台,你需要什么可以直接和我说。”

有了李明老师的平台,剩下的路要靠自己走,于是一边上课,一边思考课题研究。

别人所谓不可为,我却做成了

大概半年后,我发现这个选题很多人都已经研究过了,很难出东西。

我这下慌神了,可是又不知道如何给李明老师说,直接告诉他这个选题我做不做了,要换一个选题?可是换什么选题呢?

在我彷徨之际,李明老师无意中给我推荐本所李欣海老师发表的一篇文章。看到此文,我又见柳暗花明。

于是,我开始往旧酒瓶里,装新酒。借鉴欣海老师的方法,研究我关注的灵长类动物。在欣海老师的基础上,往前进一步,弥补他之前的研究局限。

经过半年的努力,有了论文的雏形。满怀信心地投稿,结果当头一盆冷水,被拒稿了。

修改后,换了一个类似期刊重投,这一次格外顺利,两位审稿人都给出了积极的评价,经过小修之后,顺利发表,这也是我人生中的第一篇SCI,二区,虽然不是多么出色,却给予我前进的信心。

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次发表文章的过程中,我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别人所谓不可为,未必真的不可为

猴子粪便找不到,我好想放弃算了

有了方向,我还要学习新的技术。正巧李丽老师来到北京,给我传授他的研究技术。跟着李丽老师,我总算实现了ArcGIS入门。

不久我再次陷入尴尬,以前是有想法没有技术,有了想法,也有了一点技术,可是没有数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时期(2016年5月),恰逢我们组里的任宝平老师来云南野外考察。于是,我跟着任老师在整个滇西北的滇金丝猴的分布区跑了一圈,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

古人所谓读“知行合一”,此言不虚,很多问题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

图片

结合实地考察,我认为“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对于滇金丝猴的影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可是,如何量化人为干扰,成为摆在我面前的第一道难题。开始,我想借助激素的方法,测一测不同亚群的激素,以此来量化人为干扰的影响。

此后的几个月里,我在滇西北满山遍野寻找猴子粪便,从丽江老君山跑到西藏的红拉雪雪山。可是,这猴儿的便便甚是难找。跑了几周后,连猴毛都没看到。

捡便便难,要捡新鲜的粪便更是难上加难。

我重新回到丽江老君山,连续2周在山上追踪猴群,终于在一个午后,在一片密林里,发现了滇金丝猴的粪便,我凑过去趴在地下,闻了闻,不臭,比较新鲜,随后小心翼翼地把粪便放到采集瓶里。

就这样,采集到第一处粪便样品。

随后,我转战康普,去了4000m的高山草甸。在这里经历了连日大雨、向导迷路、黑熊到访,还是一只猴也没看见。我好想回家,心想算了,不干了。可是,转过头来一想,来都来了,再坚持下吧。

图片

希望往往就产生在将要放弃的那一刻。我听到前面折断树枝的声音,于是悄悄摸索过去一看,是滇金丝猴群!

但天不遂人愿,我有了3个猴群的粪便,可是提取过后,发现样品根本无法用,前功尽弃!

我决定主动延期,给自己一个交代

既然实验不成功,我重新开始收集猴群附近的人为活动,把这些数据进行量化。

可是这里有个问题,之前没有人使用过类似的方法。没有参考文献的方法,很难发文章。

可是,科研不就是推陈出新吗,别人没做过不代表我不能做,我为何不能给别人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我写了第二篇文章,开始了漫长的投稿拉锯战。

第一次投稿,一周后被拒。

换期刊第二次投。3个审稿人,一个支持,一个反对,一个不表态,编辑拒绝。

第三次投稿,3个审稿人提出很多问题,需要大修。返修后,又来了2个新的审稿人,继续修改。第二次返修,3个审稿人,一个同意,一个不同意,而第三个审稿人又不表态。

前后10余个审稿人,历时一年,就这样被拒绝了。

这个时候,我已经博三了,该毕业了。之前已经有了一篇文章,毕业是足够了。

可是我有不甘,工作还没完成呢。我思考了一周,决定延期。很多人以为我犯神经了,第一次有人主动延期。

我不想思考这么多,我要给自己一个交代,也给别人一个交代,不留遗憾。

于是开始新一轮投稿。经过两轮审稿之后,文章被顺利接受了。经过前2篇文章的磨炼,第3篇顺利多了,修改后直接发表。

有什么后悔的,凡事要有始有终

夜深人静,我也曾问过自己:“序茅,你后悔延期吗?”有什么后悔的,凡事要有始有终,给自己一个交代,也给别人一个交代。

不论将来如何艰难,至少我对得起导师的那一份信任,这就足够了。

是啊,我从不曾优秀过,也从不曾放弃过!


相关文章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草业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2023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召开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553.shtm10月15日至17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草业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2023......

兰州大学拟添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

2023年9月12日,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科学部在兰州召开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15T高场下超导材料力学的全服役场调控与测量装置研制”现场考察会。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江松院士出......

3篇论文致谢刷屏!作者都来自这所985大学

可能有读者已经发现了,在近年来“火了”的论文致谢中,至少有3篇来自兰州大学的学生或教师。每年毕业季,总有一些论文致谢让我们泪流满面。最近被读者的眼泪冲上热搜的,是兰州大学2023届博士研究生朱占武。他......

兰州大学知名教授穆建刚病逝,享年62岁

6月9日上午,澎湃新闻记者从穆建刚先生多位友人处获悉,兰州大学知名公共关系学者穆建刚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6月9日上午在兰州去世,享年62岁。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官网图公开资料显示,穆建刚,陕西......

全新世草原丝绸之路人口迁徙之谜获破解

5月31日,记者从兰州大学获悉,该校黄小忠教授团队以《阿尔泰山全新世气候最优驱动中亚地区史前人类扩张》为题的成果于5月29日在《自然·通讯》发表。中亚草原之路对史前东西方文明交流有重要意义。阿尔泰山地......

国产设备给西安古城墙做“CT”

有着600多年历史的西安古城墙,有些损害在墙体内部,仅凭肉眼无法观测。兰州大学核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团队带着研发的国内首套塑闪宇宙射线缪子成像设备,给西安古城墙做了一次“CT”。值得一提的是,从仪器组装所......

超1亿!兰州交通大学2023年(3月至5月)政府采购意向

根据《财政部关于开展政府采购意向公开工作的通知》(财库2020]10号)等有关规定,现将兰州交通大学企业信息2023年(3月至5月)采购意向公开如下: 序号采购人采购项目名称采购需求概况预算......

重返母校!舒红兵院士,履新兰大!

1月8日上午,兰州大学动物医学与生物安全学院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举行萃英讲席教授聘任仪式,中国科学院院士舒红兵受聘为兰州大学萃英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中国农业科学院兰......

沉重哀悼!兰州大学药学院教授董钰明不幸逝世终年51岁

12月19日,兰州大学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兰州大学药学院教授董钰明,男,于2022年12月19日7时37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兰州不幸逝世,享年51岁。讣告透露,丧事一切从简。并于12月19日下午1......

严纯华: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106.shtm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