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3-31 14:48 原文链接: 肠道菌群移植术为慢性肠病患者铺“新路”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5321.shtm

秦环龙(右一)与团队人员交流(十院供图)

“肠道菌群这一被遗忘的器官,如今已变成慢病防治的宝库。”近日,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十院)结直肠病专科/肠道微生态诊疗中心教授秦环龙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近年来,随着肠道菌群检测培养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

解答诊断模型与致病学说科学问题

肠道菌群生态是人体最主要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被称之为“人类第二基因组。”现有的研究已经证实,肠道菌群与肥胖、糖尿病、癌症、早老性痴呆乃至自闭症密切相关。 因此,世界各地均启动“微生物组计划”并发展微生态干预新策略。

秦环龙团队在科技部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支持下,历经16年研究,科学诠释肠道菌群“致病”和“治病”的临床困惑和难题,并通过构建肠道菌群多组学分类判别算法,建立菌群异常诊断疾病模型,进而揭示不同疾病状态下肠道特征性菌谱,建立菌群致病新学说,并创立肠菌移植技术体系和标准化,开创临床干预新策略。

“我们安全性和疗效高于国际水平,研究成果的论文发表后也得到了国际权威专家和期刊的高度评价,充分肯定这一开创性成果。国际菌群移植指南大篇幅引用我们的成果—充分肯定菌群移植治疗效果。”秦环龙告诉记者,他们通过自主创新研制的技术体系,治疗各类胃肠功能障碍性疾病及合并帕金森病、自闭症、老年痴呆、肿瘤免疫和代谢综合症等肠道外疾病累计超过6000例,移植73286次,长期随访有效率达67%。同时,该成果获得了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和教育部科技成果奖一等奖等殊荣。

据该团队成员陈启仪博士介绍,他们基于物种、功能、代谢等多组学分类判别算法,建立的肠道菌群异常诊断疾病模型精准匹配度达90%,还发现了慢性病特征菌株变化规律及差异性,并以“人源化鼠”模型证明了菌群异常致病性,分离鉴定出大肠癌致病菌及致病新机制。并且,通过对13例新冠肺炎患者肠道菌群研究发现,疾病严重程度与肠道菌群失衡相关,并在其领域发表多篇国际影响力高的原创性文章。

“肠道菌群移植术(FMT)作为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的有效办法,一直备受临床推崇。但当前FMT无标准化及相关科学化的技术体系和设备,总体还是乱象丛生,严重阻碍其发展。”十院结直肠病专科/肠道微生态诊疗中心教授李宁告诉记者,该院率先在国内组织20余位专家制定了中国开展FMT的标准、指南和专家共识,在全国范围内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在此背景下,秦环龙与李宁团队,历经8年多的临床经验和潜心研究,围绕肠道菌群移植术理论体系创新研发“肠道菌群移植术(FMT)25项系列ZL”,并于近日成功与上海医药集团合作并实现成果转化。

11.png

签约现场(十院供图)

业内专家表示,此次技术转化将对国内外FMT技术的临床实践标准化、技术标准化及疗效提升、临床应用与推广以及产业化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据悉,此次系列的ZL共有25项,包括厌氧粪便采集系统、粪便前期分离处理系统、标准化菌液制备系统、个体化菌液改良制备技术(自闭症、肠易激综合征、帕金森病、便秘、复发性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等)、菌液保存方法新技术、新型鼻肠管导管、恒温和厌氧自动化菌液输注技术、粪菌胶囊制备技术、个体化胶囊制备技术(自闭症、肠易激综合征、帕金森病、便秘、复发性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等)、功能菌筛选与制备技术等。

提出有效干预新策略

谈到此次转化,秦环龙认为,“科学研究的最终出路是临床应用,通过产业化途径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比如,为了解决当前FMT无差别化的移植的科学问题,他们团队通过厌氧收集粪便技术、厌氧与菌液悬浮分离处理技术、根据不同疾病特点研制出个体化的菌液和胶囊制备技术、通过器官保存液改良菌液保存等技术解决当前制备体系中存在的粪便暴露有氧环境、低温保存对活菌量和有效成分的破坏,并根据不同的疾病肠道环境的特点添加不同有效成分制备不同疾病的标准化菌液和胶囊。近期,秦环龙团队又率先在国际上成功制备出小肠液胶囊,并已开展临床试验,该技术的创建联合当前FMT技术,将菌群移植的从单一的调节结肠菌群提升至改善全消化道的肠道菌群移植新理念。

此外,他们还通过研制出新型鼻肠管导管以及恒温与密闭自动化菌液输注技术优化菌液的输注途径,并根据病变特点开发出不同PH响应的粪菌胶囊技术,以对不同病变实现定向释放,此外,还通过临床大样本数据筛选和制备出7种不同疾病的功能菌,以达到精准化移植的目的。

12.jpg

秦环龙(右一)查房

另外,以此成果转化为契机,上海医药集团、华大基因与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肠道微生态诊疗团队还共同签署筹建中华标准菌群库战略协议,在近期将建成一个集供体筛选与管理、标准粪菌库和菌群库、标准化菌液和胶囊制备、功能菌筛选与开发、宏基因与宏代谢等检验检测平台、质量控制、生信分析、数据采集与管理于一体的国际一流的P2实验室和GMP车间。

相关文章

沪上首台磁共振加速器投入临床应用

4月9日上午,上海首台磁共振加速器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正式投入临床使用。“最新癌情数据显示,我国年新发恶性肿瘤患者超过482万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治疗中心主任章真表示,作为肿瘤治疗的主要手......

首次“中斯联合海上鲸类科考调查”在斯里兰卡举行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深海所)海洋哺乳动物与海洋生物声学研究室研究员李松海一行6人(以下简称访问团)赴斯里兰卡开展海洋哺乳动物研究和保护合作。期间,访问团在斯里兰卡国立水资源研......

关于举办软件检测实验室认可技术培训的通知

关于举办软件检测实验室认可技术培训的通知 <字体大中小> 作者: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时间:2024-04-09关于举办软件检测实验室认可技术培训的通知......

海洋保护区对鱼类种群的恢复并无帮助

海洋保护区的目的是让成鱼种群从过度捕捞中恢复过来,但根据一项为期12年的研究发现,加勒比海海洋保护区的鱼类数量并没有反弹。研究人员表示,海洋保护法规执行不力、海岸开发和水温上升都可能是罪魁祸首。相关论......

王琦院士:做科学研究要摆脱“熟视无睹”的习惯

“不同的土壤生长不同的植物,不同的体质也易患不同的疾病。”4月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席科学家王琦做客华中师范大学博雅大讲堂,在科学会堂一楼报告厅为师生带来了“从零到一的故事”......

研究揭示莲雾果实成熟发育最重要的调控基因

莲雾,又名水蓊果,属桃金娘科蒲桃属热带常绿乔木果树。广泛种植在我国广西、海南、广东、云南、台湾等地。莲雾果实口感脆嫩、味道清甜,水分充足热量低,富含膳食纤维,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莲雾作为新兴的热带水果......

华东理工赵玲获评“上海市巾帼创新领军人物”

近日,“2023年上海市巾帼创新领军人物”揭晓,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赵玲入选。赵玲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聚合物材料的轻量化技术”,开发了高效聚合装备、聚合物微孔发泡材料绿色制备等创新技术,......

“科技史经典译丛”出版座谈会在京成功召开

4月8日,由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和南开大学联合主办的“科技史经典译丛”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汇聚了众多科技史学者、出版专家,共同探讨科技史研究的价值与意义,以及如何通过经......

研究揭示对流层气温对人类活动响应时间的时空差异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揭示了工业革命以来对流层气温对人类活动响应时间的时空差异,近日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EnvironmentalResearchLetters上。研究利用CMIP6多模式输出的对流......

青岛科技大学:校企合作产学研三项目签约

日前,青岛科技大学与河南永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产学研项目签约仪式在河南省安阳市举行。青岛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李兴伟出席签约仪式。安阳市委书记袁家健会见了李兴伟一行。青岛科技大学轮胎先进装备与关键材料国家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