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20列装、5G关键技术通过验证、大型数控复合机床成功研制……2006年,国家选择16个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工程作为科技重大专项。经过10年积蓄发力,硕果涌现。在刚刚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一举囊括21个奖项,包揽了所有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成为当之无愧的“大赢家”。

   重大专项喜获“丰收”,面向2030年的中国科技,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号角已经吹响。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2017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表示,“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日前已遴选确定,正加快编制计划安排。

   “十年磨一剑”:重大专项这样练就

  “4G”领跑,“北斗”领航。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今年开出“双子星”,而获得这份殊荣的,都来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4G),获得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4G移动通信技术是全球技术和产业竞争的制高点,2008年正式启动以来,我国“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实现了从“2G跟随”“3G突破”到“4G同步”的跨越,已成为全球两大主流4G标准之一。

  10年磨一剑,数万科技人员团结一心,突破重大核心技术,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4G网络,实现了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历史转折。

  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黄宇红告诉记者,这一项目的前三名完成人中有两名是女性。坚定果敢、统领全局的曹淑敏,以柔克刚、追求卓越的王晓云,她们各擅胜场、团结协作,有力撑起了我国4G通信技术的“半边天”。

  从4G移动通信,到北斗导航应用;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到在科学“高峰”占有一席之地。10年来,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下突破的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成长为千亿元级产业,重塑了世界产业格局。

   “一鸣则惊人”:重大专项成科技奖励“大赢家”

  无论是移动通信还是集成电路,无论是新药创制还是油气开发……从2006年到2016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走过的10年极不平凡。在日前举行的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获得共获21个奖项,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项、二等奖9项,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技术发明奖二等奖9项。

  重大专项的每一次喜人突破,不仅引领着我国科技发展的前进,更实实在在为我国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做出贡献。“十二五”时期,民口重大专项中央财政投入769亿元,带动企业地方投入1080亿元,直接带动新增产值1.42万亿元,实缴税金总额1300亿元,获ZL授权1.1万项,技术标准8478项,凝聚了24余万科研大军。

  重大专项是我国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主任陈传宏表示,重大专项计划实施10年来,取得了显著的科技、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提供了积极支撑,在关键核心领域抢占了制高点、开辟了新的产业发展方向、有力推动了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聚焦环境综治、关注健康工程:“科技创新2030”羽翼渐丰

  此次重大项目的规划,既是对过去10年重大专项的传承,也是对发展中遭遇的新问题、新挑战的应对。科技部创新发展司司长许倞表示,此次规划中不仅有量子通信、脑科学研究、深海空间站、天地一体化等一系列代表未来科技前沿的重大规划,更有京津冀一体化环境综合治理、健康保障工程等关注可持续发展和民生问题的重大项目。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万钢指出,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相比,我们还有较大差距:处于领跑水平的关键核心技术相对较少,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亟待加强。加快实施一批关系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项目,有利于我国加快赶超引领世界科技新方向,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实现从跟跑并行到领跑的战略性转变。

  按照“一项一策”的原则,此次重大项目的规划将创新组织实施方式,强化企业主体地位,研究提出鼓励地方、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的政策措施和激励机制。许倞认为,重大项目的规划与落实将成为未来我国科技发展的“牛鼻子”,“不单是培养长远的科学技术,更是调结构、转方式的和‘总开关’。”

  除上述重大项目,许倞介绍说,此次规划还包括工业制造、智能机器人、种业工程、重点新材料、信息安全技术等涉及国计民生、产业发展、国家安全各方面的规划和安排。

相关文章

郑州战略性新兴产业步入快车道,汉威、安图生物持续发力

近年来,郑州市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新优势,持续聚智聚力聚能,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不断迈上新台阶、站上新起点。为落实河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搭建郑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与电子科技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等重要部署,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12月15日,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与电子科技大学在北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推以技术、能耗、排放等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

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会议为2024年经济工作指明方向。形势判断: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会议指出,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

《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3》出炉

12月14日获悉,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撰写的《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3》于日前出版。报告显示,我国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进一步提升,2023年,全国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得分为77.13分,比2......

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提出并实施已有5年。百尺竿头,如何更进一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提出“四个统筹”的重要要求,为不断谱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篇章提供了重要遵循。今天起本版推出......

拟兑现总金额960万!上海市发布第四批科技创新券(仪器类)拟兑付名单

2023年11月30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了《关于2023年第四批上海市科技创新券(仪器类)的公示》。名单中包含119份拟兑付的科技创新券。拟兑现总金额高达960万。详细内容如下:依据上海市科技......

产学研协同,助推新型工业化高端装备实验室联盟成立

近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牵头,联合国内高端装备领域的17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同成立了高端装备实验室联盟。这一举措旨在大力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提升我国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成立仪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

青海省重大专项“三江源区代表性动物基因资源保护与应用”通过验收

10月26日,由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主持完成的青海省重大科技专项“三江源区代表性动物基因资源保护与应用”项目通过验收。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昆明动物研究所和青海大学......

上海1国内科技合作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名单公布

上海市2023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国内科技合作项目通讯评审已结束,现公布参加通讯评审的专家名单(按姓氏拼音排序)。曹锦轩、陈杭君、陈金林、崔海明、邓廉夫、丁艳锋、董明辉、董宇、范红伟、方海兰、方升......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为新型工业化打牢人才基础

进入新时代,新型工业化以科技进步为重要动力,以高质量发展为内在要求,以绿色低碳发展为主要趋势,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和新优势,推动制造业发生根本性变革,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