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9-28 10:11 原文链接: 陈润生院士等获颁中国生物信息学终身成就奖

  9月27日,第九届全国生物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学术大会在上海开幕。在为期2天半的会议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700余名专家学者代表,将围绕“新冠病毒研究与转化医学信息学”“单细胞组学分析方法与应用”“人工智能与生物信息学”和“脑科学与生物信息学”等生物信息学诸多传统与新兴领域进行研讨与交流。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润生在致开幕词时指出,目前生物信息学已经从一个关注较少的领域发展为生命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一门成熟的尖端交叉学科,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高通量组学研究中居于主导地位,在生物医学大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学、疾病机制探讨、新药研发等生物与医学前沿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陈润生院士获颁中国生物信息学终身成就奖(中) 黄辛摄

  来自大会承办单位的同济大学副校长顾祥林教授在致词中表示,生物信息学在生命科学研究,特别是新冠疫情防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届大会主席孙之荣教授介绍了我国生物信息学学科发展情况等内容。他特别指出,全国生物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学术大会始于2001年,已成为我国生物信息学研究领域学术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全国盛会。近两年来生物信息学在我国得到了蓬勃发展,中国生物信息学学会已经得到中国科协的批准,本届大会首次以中国生物信息学学会(筹)的名义举办。

陈润生院士获颁中国生物信息学终身成就奖(中) 黄辛摄

  本次大会设立了首届中国生物信息学终身成就奖,获奖人为我国生物信息学研究领域的开创者陈润生院士、郝柏林院士、李衍达院士、罗辽复教授、张春霆院士和孙之荣教授,以表彰他们取得的重要学术成就和为我国生物信息学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陈润生获奖后表示,生物信息学在我国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是一门整合数学、物理、计算机等理工学科和生命科学、医学、药学等学科的新兴交叉学科。在各位同行的努力下,生物信息学在中国蓬勃发展,已经产生了大量重要研究成果,其在生物医药等研究领域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前景非常好,希望领域内的研究人员能够不断创新,坚持初心,传承好精神。

  陈润生指出,精准医学研究已成为新一轮国家科技竞争和引领国际发展潮流的战略制高点。近年来大数据的发展为医学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例如著名影星“安吉丽娜·朱莉”在综合测序信息和家族病史后,选择切除乳腺以预防乳腺癌。生物信息学研究者还需要着眼于未来,综合考虑电子病历、可穿戴设备提供的生理生化指标,影像学、组学、病人的动态数据和相关环境数据,抽提这些多尺度、异质化、时序的数据进行分析,为医学的精准化发展和人类的身体健康作出贡献。

  孙之荣则表示,今天完成了我国生物信息学研究领域广大学者的一个心愿,就是给我国老一辈的生物信息学开拓者进行一次颁奖。中国的生物信息学事业在这一批老先生的努力下,起步时间几乎同国际上一致。希望新一代的生物信息学学者继续努力,使得我国的生物信息学在国际上能够取得领先地位。

  当天上午,陈润生做了题为从《新冠病毒、精准医学到核酸药物》的特邀报告。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李亦学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洛南研究员分别做了大会报告。

  当天,还举行了“生物信息教学座谈”和“青年科研生涯座谈”,对我国生物信息学人材的培养进行讨论。

  参加大会的700余位学者学生中,还包括了很多非生物信息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大家均表示随着高通量研究方法在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对生物信息学的需求不断增长,希望能够与生物信息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开展更多的交流合作,以期一同解决人类遗传资源与生物安全等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面临的诸多关键科学问题。

相关文章

苏州大学医学院周哲敏教授为中国疾控中心作学术报告

2023年12月13日,应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所的邀请,苏州大学医学院周哲敏教授作了题为“基于遗传大数据的流行病主动防御技术研究”的科技学术报告,重点是微生物群体遗传学、生物信息学及微生物组学等领域的最......

陈润生院士等获颁中国生物信息学终身成就奖

9月27日,第九届全国生物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学术大会在上海开幕。在为期2天半的会议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700余名专家学者代表,将围绕“新冠病毒研究与转化医学信息学”“单细胞组学分析方法与应用”“人工智......

陈润生院士等获颁中国生物信息学终身成就奖

9月27日,第九届全国生物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学术大会在上海开幕。在为期2天半的会议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700余名专家学者代表,将围绕“新冠病毒研究与转化医学信息学”“单细胞组学分析方法与应用”“人工智......

NatCommun:如何利用“DNA修复错误”机制治疗疾病?

近日,由日本京都和加拿大蒙特利尔的研究人员开发的一种新的生物信息学工具MHcut揭示,DNA损伤的自然修复系统——“微同源性介导的末端连接”,在人类细胞中发生的几率可能比以往人们认为的要普遍得多。研究......

临床精准医疗必须重视的新兴科学:临床生物信息学

由世界最大出版社“施普林格-自然”2016年出版的“临床生物信息学的应用”在短短几个月被下载近万次,引起国际同行的广泛重视和密切关注。该书融临床信息学、医学信息学、遗传信息学、生物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为......

NatureGenetics:细胞重编程迎来革命性生物信息学工具

Duke-NUS医学院、Bristol大学、Monash大学和RIKEN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个革命性的计算工具,能够准确预测将一种人类细胞转变为另一种类型所需的细胞因子。这项研究发表在一月十八日Natu......

2015BIOTECHNIC生物技术展在德国汉诺威举办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2015年10月6-8日,2015BIOTECHNICA汉诺威生物技术展在德国汉诺威国际展览中心举办。BIOTECHNICA将生物技术、生命科学、和实验室技术综合在一起,是欧洲最大和最......

Science:生物信息学,神秘的新职业

今天的生物信息学家迎来了好时候。由于各个部门生成了几乎无穷无尽的生物数据,因此形成了对于生物、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交叉领域中有经验的专业人才的高度需求。科学家如果能够分析大量信息并将其清晰地展示给决策制......

北大CancerRes获肿瘤特异性抗原筛选新方法

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的研究人员与美国贝勒医学院等单位合作,在筛选鉴定肿瘤特异性抗原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其主要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国际著名杂志《癌症研究》(CancerResearch)上。肿瘤特异性抗......

李国杰:用教育传递科学DNA

李国杰院士接受专访69岁的李国杰院士曾长期担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他的头衔很多: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科院计算所首席科学家等。不过,在他的学生的描述里,他更像一位亲切的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