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2-10 14:57 原文链接: 创造开放环境自主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

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始终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础与保障。从科技发展的角度来看,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原动力,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是保持科技创新优势的关键所在。

例如,麻省理工学院的所在地波士顿,拥有大量以研究型大学为中心建立的创新社区,其中最具代表性、创新最为密集的当属由麻省理工推动发展起来的肯德尔广场,如今已经成为大量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空间。一项研究统计发现,21家波士顿地区的医药公司中,只有三家的创始人与该地区学校没有任何关系。由此可见人才培养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密切联系。

近年来,在全球科技发展的激烈竞争中,频繁发生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难题,这提醒着我们这些教育者,如果始终处在追赶的位置,即便解决了眼前的“卡脖子”难题,未来依然难以为继。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中国存在着巨大的人工智能人才缺口,不得不大量引进海外留学生和人工智能人才,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和日本是中国海外人工智能人才的主要来源,来自这5个国家的人工智能人才占到了中国海外人工智能人才总量的83.80%。

因此,必须改变在科技发展及各领域发展中“追随者”的角色,真正成为引领趋势、占据核心优势的“领跑者”。唯有从人才培养入手,为国家自主培养国际领先的高水平人才,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住发展的先机。

从世界发展的经验来看,无论是东京湾、纽约湾还是硅谷,这三大世界湾区成功的经验都在于吸引并汇聚了大量的国际化人才——国际化人才的比例高达40%以上,显著地提升了区域乃至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国际化人才的比重,对于重塑全球人才竞争格局至关重要。

例如美国不仅是国际人才的最大输入国,也是国际人才竞争的最大赢家,因此美国一直鼓励从世界各国吸纳各领域人才。据统计,就职于硅谷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中大约有1/3是国际移民;从1901到2010年一百多年来,每4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科学家中就有一位是外国移民。

人才国际化水平还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的联系。根据《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2019》报告,2019年全球人才竞争力排在前20名的国家和地区全都属于发达经济体,瑞士、新加坡、美国、挪威、丹麦、芬兰、瑞典、荷兰、英国、卢森堡位居全球人才竞争力前10名。

对高等院校来说,应当坚持大力引进国际化人才与自主培养国际化人才双项并举,其中要着重加强自主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的能力,有了这一源头活水,才能够更好地汇聚和留住人才,持续性发挥人才优势,有效打造国际化的城市群,带动整个区域和国家的发展。

在自主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方面,我们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探索:

首先,创造开放的环境,培养自己的国际化人才。开放的环境,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力与能动性,有利于吸收与融合一切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先进技术、制度与经验。如今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面临着新的形势与挑战,高校更加需要以开放的环境,吸引和借鉴先进的经验,培养自己的国际化人才,持续发挥影响力。

其次,坚持引进国际化人才与自主培养国际化人才两条腿走路。自主培养国际化人才,首先要创造适宜国际化人才成长与发展的环境,在城市国际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初级阶段,大力引进国际化人才可以有效地提高城市的国际化水平,引进成熟、先进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经验与体系,有利于我国更好地探索与开展自主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路径与方法。

高校可以探索借鉴国际一流大学的建制,采用与国际接轨的教材,从全球范围内全职引进一批具有在世界一流大学学习、执教或研究经历的专家、学者,建立国际化的师资和科研体系。这些专家、学者不仅能带来前沿的知识与技术,也能带来成熟的科研团队、管理经验与学术体系,在金融、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科学等领域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科研平台。国际交流在海外的高校当中非常普遍,通过鼓励学生参与海外学习交流,让他们接触一流的学术氛围,体验不同的社会文化,开阔眼界。

据统计,2016年英国、新西兰、瑞士、澳大利亚、奥地利、卢森堡、比利时、加拿大、捷克、丹麦、荷兰等国家高等教育阶段的留学生比重皆超过10%,卢森堡最高,达到47.00%,新西兰为19.84%,英国为18.10%。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欢迎“走进来”,招收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生,并且在制度上统一管理,让不同文化、不同背景、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互相交流,共同生活。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文化与发展,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再次,重视传统文化与国情教育。高校应当重视学生的“全人培养”,不仅仅是培养学生成为专业领域的精英,更要重视学生对中华传统、中国国情与世界发展的认知与学习,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高层次人才。基于此,注重在通识课中“学贯中西,会通古今,融合文理”,引导学生阅读东西方经典人文与科学著作,结合丰富的学科讲座与社会实践,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之外,对中华传统、世界文明、中国国情与世界发展能够有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具有独立思辨能力与社会责任感。

最后,高校还应当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活和美的创造性认知。随着信息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人才的竞争力将更加体现在学生的人文情操、美学素养、创造力与社交能力等方面,只有富于人文素养、具备国际视野,对本民族与人类的优秀文化具有深刻了解与热爱的优秀人才,才能够肩负起为人类社会寻求更好的发展方式,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责任。

相关文章

世界科幻大会首次“牵手”中国致敬人类想象力

10月18日,菁蓉湖畔,蓝银色“星云”造型流光溢彩,成都科幻馆如一座翩然欲飞的星际母舰。数千名中外科幻作家、科幻出版家、影视动漫界人士及科幻迷,聚会在这片被千年古蜀文明之光照耀的土地上。第八十一届世界......

砍掉中国90%的科研人员,对科技发展的影响微乎其微?

前天下午,在杭州某知名大学工作的某教授打电话给我,说他来京参会,晚上想和我见面聊聊。于是乎,在中华民族园附近某饭店,我定了个小包间,把酒聊天。这位教授为“海龟”,科研做得好,有原创性工作,回国前发表过......

科技评价“梗阻”该怎么疏通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7/482267.shtm以“数论文、数经费、数影响因子”为特征的评价体系,在过去一段......

创造开放环境自主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

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始终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础与保障。从科技发展的角度来看,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原动力,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是保持科技创新优势的关键所在。例如,麻省理工学院的所在......

创造开放环境自主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

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始终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础与保障。从科技发展的角度来看,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原动力,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是保持科技创新优势的关键所在。例如,麻省理工学院的所在......

2020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空间技术

在航天领域,美国依旧扮演着全球航天领导者的角色,有序推动空间研究和深空探索任务的开展。2020年2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与欧洲空间局携手研制的“太阳轨道飞行器”成功发射,并在4个月后完成了......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重大项目专家座谈会召开

2019年10月9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专题7和专题8高层战略专家座谈会在科技部召开,会议邀请了来自科技、金融、产业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共同谋划重大项目板块2个专题的战略研究。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重大专题汇报会召开

2019年7月28日,高新领域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重大专题汇报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高新司承办,能源、交通、信息、先进制造、材料、空天技术、现代服务业等7个高新领域的15名院士、40余名专家学者与......

新中国70年科技发展大跨越——1118亿元经费501个国重实验室

资料来源:国际统计局科文司;出品: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新中国成立70年来,科水技术水平实现了大跨越发展,下面小编带你一图看懂“新中国成立70周年科技发展大跨越”。......

2021—2035年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重大专题研讨交流举行

2019年7月24日至31日,2021—2035年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重大专题集中研讨交流在北京举行。各专题组组长等主要研究人员进行了集中研究并作了专题汇报,科技部王志刚部长、黄卫副部长、徐南平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