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01 15:35 原文链接: Science连发3篇中国学者文章,呼吁关注野生动植物

  3月27日,最新一期 Science 同期发表了来自中国学者的三篇文章(Letters)。这三篇文章均关注和呼吁中国野生动植物。

  1、永久禁止野生动植物的消费

1.jpg

  题目:Permanently ban wildlife consumption(永久禁止野生动植物的消费)

  通讯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张立教授

  尽管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起源尚未最终确定,但中国的野生动植物交易市场在该病毒在武汉的早期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0年2月24日,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禁止食用任何野外采伐或圈养野生动植物的立法,以防止进一步的公共卫生威胁。

  作者认为,中国需要抓住这一机会永久禁止野生动植物消费。

  自2003年非典(SARS)爆发以来,中国制定了一些管理政策和法规来控制野生动物市场。但是,当前政策和法规中对“野生动物”的模糊定义导致执法混乱和漏洞。当前的法律保护稀有的、有益的,具有经济或科学价值的陆地和水生野生生物物种,但并未区分圈养和野生种群。例如,梅花鹿是国家一级保护物种,但也在商业繁殖名单上。

  野生种群与圈养种群之间无可区别的差异,这为非法野外捕猎后混入养殖并流入市场提供了机会。

  同时,我国受保护物种名录已经近30年没有更新,仅涵盖了大约三分之二的本土野生物种。例如,已经极度濒临灭绝的勺嘴鹬(下图)仍只被列为二级保护动物。

  此外,包括蝙蝠在内的1000多种本土物种不在此列,这意味着对这些物种的非法狩猎或贸易可能不会受到惩罚,并可能威胁到公共健康。

  2、野生动植物禁令不足

  题目:Wildlife consumption ban is insufficient(野生动植物禁令不足)

  通讯作者:北京师范大学王宏新教授

  2020年2月24日,中国最高立法机关全面禁止食用陆地野生动植物,以保护公众健康。该禁令是针对2019年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的爆发而颁布的,该疾病被认为与野生动物的消费有关。

  但是,仅完全禁止食用陆地野生动植物并不足以有效保护公众健康免受野生动植物相关疾病的侵害。

  中国的野生动植物产业包括630万直接从业者,总产值达180亿美元。在短时间内削减这项产业将是困难的。养殖者的个人利益与公共卫生之间可能会发生冲突。

  此外,还不清楚如何处置这些在养殖的动物。直接杀死也是不人道的,并可能对人类健康构成新的风险。而将它们放归到野外栖息地可能威胁到生态系统的稳定。鉴于禁止野生动植物养殖业将威胁许多地区的经济增长,实施起来将具有挑战性。

  同时,许多中药都是由野生动物产品制成的,例如穿山甲鳞片、蛇胆和蝙蝠粪,但禁令并未涵盖对野生生物的药用。在以药用为目的的野生生物的狩猎、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存在疾病传播的风险。即使该禁令能够得到有效执行,传统医药产业也将继续威胁野生动植物。

  3、新冠肺炎对中国的蝙蝠产生新的威胁

  题目:COVID-19 drives new threat to bats in China(新冠肺炎对中国的蝙蝠产生新的威胁)

  通讯作者:武汉大学赵华斌教授

  在中国,蝙蝠在传统上是吉祥和幸福的象征(蝠与福同音)。全世界有1400多种蝙蝠,但其中有一半以上的种群数量未知或呈下降趋势。不幸的是,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肺炎(COVID-19)可能起源于蝙蝠,这使它们的风险增加。

  随着COVID-19的传播,许多人开始驱逐其房屋内或附近的正在冬眠蝙蝠。扰乱冬眠的蝙蝠属于异常的唤醒方式,这可能导致蝙蝠死亡率很高,并可能导致其他病毒的传播。

  此外,已被捕获的蝙蝠正被释放到野外,而不是它们的原生栖息地,对它们的生存构成进一步威胁。

  实际上,新冠病毒与中华菊头蝠有关,而中华菊头蝠并不在城市中冬眠。蝙蝠作为病毒携带者的名声甚至引发了大规模屠杀以保护公共健康的极端建议。对蝙蝠负面特征的夸大而不顾其积极特征,最终可能导致蝙蝠被不必要和有意清除。

  蝙蝠在生态系统中起着许多关键作用,它们消灭害虫,有助于许多重要植物的授粉和种子扩散。它们也是健康衰老、癌症预防、疾病防御、仿生工程、生态系统功能和适应性进化研究的优秀对象。对于蝙蝠,包括其正面和负面影响,需要进行公众教育,这对保护它们是迫切且至关重要的。


相关文章

理化所在双相凝胶离电器件实现多元离子信号传输领域取得进展

中国青年科学家组成的学科交叉团队,发展了一种具有级联异质界面的双相凝胶离电器件,实现了从电子到多种离子信号的转换和传输。11月2日,相关研究成果以Cascade-heterogatedbiphasic......

作者仅3人!山西小伙“打破常规”收获一篇Science

这是山西小伙高天的“巴黎读博记”:2019年春,28岁的他只身来到法国巴黎,第一眼就爱上了这座城市。他进入著名的巴黎高等物理化工学院(ESPCI-Paris)PMMH实验室,遇上了两位不摆架子的“朋友......

《科学》2023年9月最新一期主要内容摘要

编译|李言Science,29SEP2023,Volume381Issue6665《科学》2023年9月29日,第381卷,6665期化学ChemistryDiversefunctionalpolye......

2023年张锋团队发表4篇Nature,Science及Cell

RNA引导系统利用引导RNA和靶核酸序列之间的互补性来识别遗传元件,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生物过程中都起着核心作用。例如,原核CRISPR-Cas系统为细菌和古细菌提供了对外来遗传因子的适应性免疫。C......

再次组织Science专刊!张国捷:只认第一单位阻碍交叉合作

13年前,博士毕业不久的张国捷胡子拉碴、风尘仆仆,在丹麦、英国、德国、西班牙、美国满世界跑。为了发起万种鸟类基因组计划,他“游说”科研团队跟他合作。同事惊叹于他练就了去任何地方不用倒时差的本事。张国捷......

Science:何时吃比吃得少更重要!在适当时间进食可延寿

一直以来,延年益寿是大多数人的诉求。但实际上,长寿的秘诀很简单,那就是少吃。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禁食(Fasting)是实现老年保护的有效干预措施,在多种动物中均被证实可以延长寿命,并预防或延......

2023年4月Science期刊精华整理

2023年4月份即将结束,4月份Science期刊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学习呢?小编对此进行了整理,与各位分享。1.Science:开发出基于强化学习的蛋白结构设计方法doi:10.1126/scien......

闻闻就瘦?iScience:伴侣独特的气味抗衰减重、延长寿命8%!

过往的多项研究都曾关注过伴侣的气味对于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比如伴侣身上的气味可以减轻心理压力,改善睡眠质量。良好的亲密关系在不知不觉中,为双方提供了很多有效的帮助和积极作用。有意思的是,留有伴侣独特......

此类型文章即将成为历史!Science明确表示不再发表!

近期,国际顶尖期刊《Science》发表了一篇题为"Energyin2023"的文章,文章中提到2023年Science期刊对编辑政策进行了一些重要改革:包括决定终止较短的Repo......

今年杀疯了!张锋团队接连发表Science、Nature和Cell

non-LTR逆转录转座子,或LongInterspersedNuclearElements(LINEs),是一类丰富的真核转座子,通过靶启动逆转录(TPRT)插入基因组。在TPRT过程中,一个目标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