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9-19 16:20 原文链接: 从明星抑郁症说起:为何无法对抑郁症免疫

  因为又一个年轻生命选择了这种方式离开人世,抑郁症又再次抓住了公众的眼球,此前三毛,阮玲玉等人的离去,还有许多身边人的真实故事,已经不断的说明了这种疾病正如感冒一样普遍。世卫组织公布的数据表明全世界抑郁症患者达3.5亿人,其中每年因为这一疾病而自杀的死亡人数更是高达上百万。

  更为关键的是不少人将抑郁症看作是性格软弱,导致这种疾病的就医率非常低,然而实际上抑郁症也如哮喘、糖尿病或其他任何疾病一样,源自人体器官——大脑,同样也有抑郁易感基因,同样也能在家族中遗传,那么是否也存在类似针对病原体一样的人体免疫机制,保护我们免受抑郁症的侵害呢?

  人类患上抑郁症的历史很长,今年的一项研究表明,一系列尼安德特人的遗传变异对患抑郁症的风险有着复杂的影响,其中一些变异增加了患抑郁症的可能性,而另一些则起到相反的作用。

  因此研究的历史也很长,对抑郁症病理机制的研究更是众多。目前从基因角度,对全基因组进行分析的结果发现了很多与抑郁相关联的基因;从蛋白质组学角度,找出了一些蛋白诊断标志物;从认知角度,阐述了基因-环境-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但是,对于抑郁症发病的原因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

  抑郁症发病原因

  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经典理论主要包括Beck于1967年提出的认知模型理论,还有Abramson等人于1989年提出的抑郁无望理论。而网络上流传着生物学家Robert Sapolsky关于抑郁症的解释,他认为抑郁症是由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病理原因引发的,其中两者之间的连接点就是压力。

  当一个人感觉到压力时,大脑丘脑下部(hypothalamus)区域一个小小的回路会释放压力荷尔蒙,将身体置于高度警觉状态。这种应激反应能在短时间内调动生命的潜能,你的呼吸加快,心率增加,血压上升,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激增,为肌肉提供能量。身体还会暂时性关闭一切无关紧要的功能,比如性欲、消化和免疫反应。

  Sapolsky指出,压力并不直接引发任何单一的疾病,但你能想象到的几乎所有身体和精神障碍,都与慢性压力有关,从普通流感、关节炎、抑郁症、糖尿病、心脏病、老年痴呆症、到癌症等。动物实验发现,当小鼠遭遇持续的不可控制的压力时,大脑的杏仁核(负责感知危险和应激反应)区域会戏剧化的增大,而代价是海马回(负责记忆和学习)的急剧缩小。在认知心理学中,抑郁症的定义就是“习得性无助”,也就是上述所说的抑郁无望理论。这可以解释为什么10岁以前遭遇父母死亡的人患抑郁症的风险大大增加,因为10岁以前是一个人学习因果关系的重要阶段,而你以最可怕的方式学到了世界上有些事情是你无法控制的,也学到了“无助”。

  在2014年,一项研究指出,重度抑郁可能起因于一种寄生虫,细菌或者病毒感染。研究人员发现重度抑郁症的炎症标志物显示一种疾病相关的起源,一些尸检研究报告炎症标志物的出现在抑郁或者情绪紊乱患者的大脑中。这些炎症标志物可能代表免疫系统对某种病原体响应的激活,可能是寄生虫,细菌或者病毒,同时可能在抑郁症病因学中发挥因果作用。

  一些汇集研究也明确指出了传染性病原体和抑郁症之间的联系。今年7月份,来自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Patrizia Casaccia研究组队利用16S rRNA测序,鉴定了非肥胖型糖尿病NOD小鼠在生理盐水灌胃之前和之后的微生物群,他们将来自抑郁样行为小鼠的微生物群,转移到无菌小鼠体内,发现当这些微生物群丰富时,受体小鼠也会发展为社交回避。这是迄今为止最大的研究,研究人员将微生物组与髓鞘,以及抑郁症,和自身免疫疾病MS联系在一起。多篇论文聚焦:肠道菌可导致抑郁

  寻找让我们免疫的抗抑郁药

  上述这些也只是解析抑郁症发病机理的冰山一角,不过虽然科学家们还没有得出明确的机理,但并不妨碍他们找到抗抑郁的药物。最早的抗抑郁药可以追溯到草药圣约翰草,古希腊人就利用这个草药治疗抑郁症,上个世纪50年代,科学家们首次推出了两大抗抑郁药物:Iproniazid(异丙肼),属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Imipramine(丙咪嗪),属于三环类抗抑郁药物。

  Iproniazid是异落脐的衍化物,最初用于治疗结核病,但是后来发现有副作用,因此被禁止继续在临床上使用。后来科学家发现Iproniazid具有抑制单胺氧化酶的作用。因此在没有更好药物的前提下,Iproniazid作为抗抑郁药推入市场。

  Imipramine,也称为Tofranil的作用则是阻滞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再摄取,也是名副其实的第一个抗御制类药物。同样作用的还有之后国内最著名的礼来公司百忧解。我们都知道5-羟色胺是一种让人感到愉悦的神经化学递质,使人体内保留更多的5-羟色胺,就能达到让人开心愉悦,抗抑郁的作用。

  因此百忧解自上市以来备受推崇,之后也有左洛复和帕罗西丁等系列药物研发出来。但随着各大药企纷纷缩减或者关闭它们的神经病学研究单位以来,抗抑郁药研究面临着新的难题:在在百忧解得到FDA批准的十年里,在1987年,科学家推断说血清素只是指向人们心境的一个方面,沮丧的原因和药物的效果远比化学失衡理论所意味着的更复杂,科学家们面临的是一个更加难以捉摸的靶标。

  这两年奥巴马政府推崇脑计划,也许下一个抗抑郁症药物就出自于此,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相关文章

研究揭示硫化氢介导的蛋白硫巯化修饰调节免疫稳态机制

硫化氢(H2S)是机体第三类气体信号分子,对机体骨稳态和免疫稳态具有重要作用。细胞凋亡过程中,可释放一类特殊的细胞外囊泡,称为凋亡囊泡。凋亡囊泡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和促再生作用,而凋亡缺陷会导致严重的自......

我国学者在长效干粉吸入疫苗方面取得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T2225021)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魏炜研究员、马光辉研究员团队与军事医学研究院朱力研究员、王恒樑研究员团队合作,在长效干粉吸入疫苗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

以多学科交叉手段推动中医药发展

本草是中药的统称,泛指以植物为主的天然药物,它们组成了成千上万种中成药和经典名方等。近年来,中药在治疗各类疾病中展现出的特殊疗效引起了业界关注。日前,在一场主题为“本草物质科学与临床医学”的香山科学会......

天然提取物的兽医临床应用研究获进展

近日,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临床兽医学系研究成果《通过网络药理学结合试验验证探究白头翁皂苷B4的免疫佐剂作用及其机制》在国际期刊Phytomedicine在线发表。这项研究首次全面研究了中药白头翁提取......

首个免疫细胞图谱,揭示人类肺部发展中免疫细胞的秘密作用

国际研究团队将先进的单细胞技术与肺部器官样体研究相结合,以绘制人类早期肺部免疫细胞的发展过程。他们的研究结果概述了这些细胞在人类肺部组织的发育过程中如何起到积极而密切的指导作用,揭示了免疫系统和呼吸系......

复旦大学樊嘉、孙云帆等团队揭秘转移性肝癌:多组学研究揭示关键分子特征

一支来自中国的团队采用多组学方法,分析了随时间变化的转移性肝细胞癌(HCC)肿瘤内部和跨越肿瘤的分子特征,发现了早期转移性扩散的多样性肿瘤克隆。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的肝脏外科研究员孙云帆在一封电子邮件中......

利德曼:公司感染与免疫相关检测项目主要适用于一般检测项目

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董秘您好!请问公司是否有可以检测红斑狼疮等免疫系统疾病的产品?谢谢!利德曼12月13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感染与免疫相关检测项目主要适用于一般检测项目,目前没有可以......

口腔医院邵龙泉教授团队发表关于石墨烯基材料介导免疫调控的新成果

石墨烯基材料(GBMs)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是生物材料领域中的最具发展潜力的材料之一。        &nbs......

AI语音诊断技术再度突破!仅6秒钟的录音即可诊断出2型糖尿病

近日,《梅奥诊所进展:数字健康(MayoClinicProceedings:DigitalHealth)》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AI技术结合声音技术诊断2型糖尿病的文章。该研究显示,只要对着智能手机说几句......

JACS:挑战常规!化脓性链球菌心磷脂SpCL1可在人体引起免疫反应

化脓性链球菌(Streptococcuspyogenes)是一种导致链球菌性咽喉炎和其他感染的细菌。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化脓性链球菌制造的一种分子可能有助于解释几个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