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30 14:13 原文链接: 打通科普法治落实“最后一公里”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快速进步和大幅度提高,科学普及的内涵、机制、内容和作用等方面正在发生重大改变,现行的《科普法》不能够完全满足我国科普事业发展的需求,比如说对相关科普主体的权利义务以及相应的保障机制、实施细则等方面,仍然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迫切需要与时俱进。”

9月28日,在“科学与中国”20周年第三场科普工作座谈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杨玉良表示。

今年同时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颁行20周年。为进一步推动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由中科院学部主办,邀请中科院院士、科普和法律专家、一线科普工作者等20余人,围绕“新时代科普领域法治建设”主题,提出问题、分析对策,会议由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学部科学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周忠和主持。

提高认识 遵循规律

《科普法》对科普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明确“定义”:科普是公益事业,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科普事业是国家的长期任务。

然而,反观现实依然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少院士专家提到,《科普法》存在感、对科普的重视程度需要强化和加强。

中科院院士谭蔚泓以“癌症”为例说,尽管在一些发达城市,老百姓对肿瘤及其诊疗也是十分害怕。

“说明我们对癌症的科普没有到位,大部分民众对癌症有一种惧怕的心理。”谭蔚泓表示,我们准备建立一个癌症博物馆,让大家真正了解癌症,癌症是一个慢性病,是可以早诊早治的,有些癌症是可以根治的。“在健康中国时代,我们不仅仅要提升我们医疗技术水平,也要提升预防水平,而预防水平最重要的方面与科普紧密相关。”

专业协会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谭蔚泓透露,在今年的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的2022中国肿瘤学大会上,以及相关系列活动中,将把科普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全力推动癌症防治,权威发声,让民众对癌症有正确全面的认识。

“所有的专业协会在开会、组织活动的时候,都应把科普作为重要的事情来抓。在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把整个社会对科学的尊重看成是创新型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谭蔚泓表示。

中科院院士褚君浩提出科学普及的规律是多维度的,包括科学知识的来源、科学知识与技术的关系、技术与产业和政策,以及社会发展和人的理念等。根据多维度特点,科普面对的人群不同,不同层次都需要科普,科学家互相之间也需要科普。

“总的来说,科普法治建设要遵循科学普及规律,依据科学普及中碰到的问题来制定。”褚君浩说。

开放平台 启发青少年求真探索

近年来,我国科普事业取得长足发展。进入新时代,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都对科普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作为科普活动的一线机构,科普场馆等在打通科普“最后一公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科普法》中对科技场馆、科学类社会团队,以及科研院所、高校等开展科学技术研发的机构明确了科普责任:有条件的,应当向公众开放实验室、陈列室和其他产地、设施,举办讲座和提供咨询。

中科院院士汪景琇指出,提高实验室、数据库等平台的公众服务能力,尽可能把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引入科学前沿。

国外就有类似的案例。2021年,两名年仅16岁和18岁的美国高中生,在同一颗类日恒星周围发现了四颗新的系外行星,被称为“一项罕见的发现”。这是两位少年从凌日系外行星巡天卫星(TESS)数据结合地面望远镜的数据,所获得的发现。

汪景琇表示,让公众和青少年有机会进入前沿的科学问题、数据库、重大基础设施中,向他们讲清楚面对的科学问题、困难和作出的努力,启发科学思想、探索精神。

在中科院原党组副书记方新看来,不同以往,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只有公众理解科学,公众才能支持科学。

科普群体需要扩大范围,《科普法》在组织管理上对县级科普也做了要求:应当建立科普工作协调制度、按照各自职责范围,负责有关科普工作、加强农村科普等。

但在落实过程中,存在着现实难题。方新指出,科普活动的经费、组织、场馆建设在一线大城市、省会城市能够很好落实,但很难在县乡等基层组织落实。

方新提到,近年来,中科院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动员各方,推动在农村中小学中建设小型科技场馆、购置科学仪器,但时常难以“物尽其用”。

“仪器需要维护、做实验需要专业老师等诸多现实困难,科普工作很难真正落实。”方新建议,一方面应增加政府财政和政策支持,同时鼓励动员社会各方力量资助科普事业。

“像做科研一样做科普”

今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指出,推动科普全面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社会化协同、数字化传播、规范化建设、国际化合作的新时代科普生态。

面对新形势和新需求,专家们呼吁,建立一直高素质、接地气的科普队伍,培养科普人才,做正确的科普。

褚君浩建议,加强科普学科的建设,科学普及属于交叉学科,应在交叉学科门类里增加科学传播、科学普及方向,更好培养硕士、博士人才,培养科普“大家”,提高科普人才专业性。

2017年,中科院印发《关于在我院研究生教育中实施科普活动学分制的通知》,鼓励在校研究生参与科普活动,发挥研究生科学知识比较丰富、创造力活跃和新时代话语体系通俗的优势。这也是全国首次在研究生教育中实施科普活动学分制。

就科普主体而言,专家们表示,科技工作者是科学事业的主体,科学家要身体力行,投身科普事业。

中科院院士高德利指出,科技工作者应像做感兴趣的科研项目一样对待科普,提高科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科学方法、思维方式不只对科学研究有帮助,对年轻一代、广大领导干部和群众也很重要,科普是一个复杂的工作,只了解科学知识还不够,还需要艺术性的表达、精神的传播等,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责任重大。”

座谈会上,专家们还提出了人才方面的问题——需迫切解决当前科普激励不足和缺位现状。

他们表示,科普是责任,而非志愿,但很多人把作科普当成“额外”工作。一方面,建立对科普工作者和从事科普工作科技工作者政策激励、奖励机制;另一方面,将科普工作纳入单位、重大项目等评价考核机制中。

《科普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科普工作正式进入法治化的轨道,对我国科普工作的开展以及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专家们呼吁,下一步,重视科普法配套办法和实施细则等工作,强化法律规定的落地生根。

相关文章

第三届中国腐蚀控制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即将举行

记者获悉,以“腐蚀控制助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腐蚀控制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暨世界腐蚀日(中国区)活动将于4月23日至26日在广州举行。届时,相关院士专家、学者将齐聚一堂,共话腐蚀控制技术发展前......

广东省科学院与广州医科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近日,广东省科学院与广州医科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共同为“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研究院卫生健康及诊疗政策研究中心”“广州医科大学 广东省科学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揭牌。签约现场。广东省科学院供图......

“动批”变身金融科技中心,北京营造创新生态

曾经熙熙攘攘的批发市场,如今改造成8个金融科技主题楼宇。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动物园批发市场(以下简称“动批”)不仅完成“腾笼换鸟”,还成功实现高质量发展。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东南门的斜对面,有一座不......

医疗影像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成

记者获悉,历时3年建设的“医疗影像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日前正式通过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的综合绩效评价,标志着我国医疗影像AI实现了从“实验室”科研到“医院”临床应用的全链路贯通。这项......

《自然》最新成果突破领域二十年研究瓶颈

近日,电子科技大学研究团队首创高迁移率稳定的非晶P型(空穴)半导体器件,突破该领域二十余年的研究瓶颈,进一步推动现代信息电子学和大规模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技术的发展。该成果由电子科技大学和......

缓解肾脏纤维化有新发现

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脏内科/肾脏病研究所团队揭示了代谢酶ACSS2介导组蛋白巴豆酰化修饰可缓解肾脏纤维化,为慢性肾脏病提供潜在药物靶点。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据悉,该研究探讨了组蛋白巴豆酰......

太赫兹超构传感器研究获进展

近日,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黄婉霞团队,展示了一种基于Mie谐振的柔性超构传感器阵列,于太赫兹超构传感器研究上取得进展。相关成果在《自然—通讯》发表。具有高空间分辨率的大面积柔性应变传感器阵列......

泥石流“天然博物馆”里建起世界级科研实验平台

四月中旬,云南东川变得热闹起来。一年一度的中国·东川泥石流国际汽车越野赛开赛在即。当地酒店里,全国各地的越野爱好者陆续入住,炫酷的越野车在后院一字排开。东川地处小江断裂带,雨季泥石流活动频繁,流域内形......

半导体企业落户香港,助力打造“智能微工厂”

4月18日,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与晋达半导体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承诺在推广香港半导体行业相关技术的开发及应用、技术人才培训等领域展开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践新型工业化,进一步强化香港先进制造业产业链......

阿尔茨海默病辅助诊断获进展

近日,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医药知识工程与智能软件实验室教授刘勇国团队在阿尔茨海默病辅助诊断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IEEE图像处理汇刊》。基于脑影像数据构建智能辅助诊断模型能够为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