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6-01 09:34 原文链接: 德科学家发明超强记忆新材料变形千万次不会断裂

  德国基尔大学研究人员新发明了一种镍钛铜记忆合金,其变形次数可以达到千万次不会断裂,而通常合金材料变形几千次就会断裂。这一新材料在微电子和光学器件、传感器、医疗器件等众多领域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科学家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发明了镍钛记忆合金,这种合金在受热和冷却时会变形,并很快会恢复到最初机械加工时确定的形状。我们熟悉的大多数合金在两种晶格状态下转变几千次,就会出现裂纹甚至断裂,德国基尔大学专家匡特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中解释说,这是因为在金属高温相(奥氏体)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低温相(马氏体)晶体结构,两相之间的转换不完全会导致合金断裂。

  匡特领导的研究小组发明的记忆合金单元是由54个钛原子、34个镍原子以及12个铜原子组成,研究人员在22摄氏度至87摄氏度下,通过高倍电子显微镜和X光射线检测发现,这种成分组成的记忆合金可以经受千万次的变形而不会出现裂纹。研究人员在显微镜下还能看到马氏体完全转化为奥氏体时,两个钛原子和铜原子在晶格中沉积,钛原子和铜原子的沉积,构成了晶体在两个相中的基本结构,他们称这种现象为外延生长。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专家詹姆斯两年前发明的一种锌金铜记忆合金也有类似的特性,这种合金可以经受16000次冷热变形不会产生裂纹。当年詹姆斯研究小组的这项发明被刊登在《自然》杂志上。

  《科学》杂志评价认为,德国基尔大学的这项发明大大拓宽了记忆合金的应用领域,电磁耦合器、温度传感器、微电子和光学器件、信息存储介质,以及医疗领域中的人工心脏瓣膜等都有广泛应用潜力。另外,还可以利用这种记忆合金将外界和环境中的热能转化为电能,或开发新的冷却单元。

相关文章

54个原子扭成迄今最小最紧密的结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6461.shtm......

首获成功,碳材料家族再添两位新成员

通过对两种分子实施“麻醉”和“手术”,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许维教授团队首次成功合成了分别由10个或14个碳原子组成的环型纯碳分子材料,碳材料家族再添两位新成员。近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

声子激活原子,水晶变“磁铁”

美国莱斯大学量子材料科学家发现,当原子做圆周运动时,它们也能创造奇迹:稀土晶体中的原子晶格受到一种名为手性声子的螺旋形振动被激活时,水晶就会变成“磁铁”。相关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在实验中......

陶瓷气凝胶研究取得新进展

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王红洁教授课题组基于前期在弹性陶瓷气凝胶变形和隔热机理方面的相关研究,从结构设计的角度,提出并制备了一种由碳化硅基陶瓷纳米线构筑的层状陶瓷气凝胶。近日,该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

未来制造业科学家有了新选择:原子制造

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未来制造业会是什么样?科学家们如今有了一个新的选择:原子制造。原子制造就是逐一精确地操控原子去制造产品,构筑原子级细锐、精准、完美而且具备超常规物性的产品。有人说,这可能是人......

皖仪科技AA2300系列原子吸收光谱仪申报ANTOP奖啦

原子吸收光谱法已成为实验室的常规方法,能分析70多种元素,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环境卫生、冶金矿山、材料、地质、食品、医药等各个领域中。 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国际化视野、按国际化标......

首次实现在原子尺度上研究同位素界面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高鹏、陈基、王恩哥院士课题组等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刘磊等课题组合作,首次实现了在原子尺度上对同位素界面的研究。该研究成果以《同位素界面上的声子转变》为题于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超冷带电原子组成同类最大二维晶体

奥地利科学家将105个带电钙原子冷却到极低温度,使其排列成二维晶体,得到了迄今最大的同类二维晶体,这一新晶体可用于研究量子材料或构建量子计算机。相关研究刊发于最新一期《PRX量子》杂志。一些晶体会表现......

英才齐聚丹东,共同见证我国原子光谱及相关技术发展

——第七届全国原子光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会议顺利召开2023年4月12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原子光谱专业委员会主办,东北大学、辽东学院、辽宁省分析测试协会、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

澳科学家利用铯改进原子理论计算方法

澳大利亚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物理评论快报》杂志上撰文称,他们借助由一个普通的铯原子和名为缪子的基本粒子组成的一种不寻常的原子,通过理论研究,提高了对铯原子核的磁性结构、在铯原子中的作用以及缪子效应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