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6-28 16:18 原文链接: 第12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在京开幕

  6月27日上午,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清华大学承办的第12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在京开幕,来自中、法、英、德、俄、希腊、保加利亚、美、日、韩等国家的科技史专家齐集一堂。

  据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廖育群透露,本届会议共为期5天,共收到论文90篇,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柯俊、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教授程贞一、法国科学研究中心资深所长Roshdi Rashed等在内的150余名国际知名专家与会,将围绕“多元文化视角下的中国科技史研究”的主题,就“科技的跨文化传播与比较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医学典籍研究”、“世界传统工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议题进行探讨。

  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刘钝进行了题为“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三十年”的特邀报告,回顾了学会30年的成长历程,并呼吁学界同仁为推动中国科技史研究和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据悉,国际中国科学技术史会议是中国科学史研究领域重要的系列性会议,迄今已成功举办了11届。

相关文章

首届科技重大风险治理与人类安全论坛举行

2020年10月18日,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跨学科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编辑部联合主办的“首届科技重大风险治理与人类安全论坛”在中科院......

漫步科学史

在接触科学史之初,读过几本有趣的书,日本大沼正则的《科学的历史》、英国W.C.丹皮尔的《科学史——及其与宗教、哲学的关系》、美国雅·布伦诺斯基的《科学进化史》。毋庸置疑三本书都是科学史领域的倾心之作,......

口述科学史:倾听与述说打开科学旧时光

当“90后”开始“佛系”人生,奉行“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的信条时,他们或者比他们更年轻的“00后”,听到过去岁月里的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奉献终生时,会有什么样的感触?能引起共鸣吗?听......

清华大学建立科学史系“破局”中国科学史

5月16日,清华大学建立科学史系获批准,6月30日上午,“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成立大会”在清华大学蒙民伟楼多功能厅举行。国内科学史、科学哲学等相关研究的中坚学者济济一堂。不到9点,会场位置已全部坐满,后来......

杨振宁:我们的科学史写作为什么不成功

前天(6月30日),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成立大会在清华大学蒙民伟楼举行。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先生等莅临并发表了热情的讲话。杨振宁先生一向关注科学史领域,并亲自写作科学史文章,对科学史颇为熟悉......

“中国科学家资料整理与研究中心”成立

6月20日上午,“中国科学家资料整理与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举行。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春法,中国科协调宣部副部长罗晖,中国科协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

自然科学史所举行第三期青年学术沙龙

6月7日上午,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第三期青年学术沙龙在510会议室举行。本所副研究员熊卫民作了题为“毛泽东时代的公共政策:以1950年代的消灭麻雀运动为例”的学术报告。沙龙由所内青年研究员郭金海主持。熊卫......

《科学编年史》出版:2万年科学发展尽收眼底

读史者必须要读出历史的真实、读懂历史发展的规律,领悟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读社会发展史固然如此,读科学技术史亦复如是。《科学编年史》,席泽宗主编,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1年12月出版一曲科学交响乐16开......

中国近代史学者雷颐:科学打开了中国的理性之门

●在中国传统知识谱系中,只有儒学经典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而自然科学知识的地位极低,几乎不被看作一种“合法”的知识。●“科学”一词的使用,意味着中国人根除了西学是“地方性知识”的观念。●从中国人的观念接受......

王扬宗:汉语“科学”一词的由来

■王扬宗我国古代虽然有发达的科学和技术文明,但是并没有“科学”这样一个词儿来总括天文、数学、地理等学问。从明末西方科学传入,到20世纪初确立用“科学”代表science,“科学”的译名几经变化,见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