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4-21 22:17 原文链接: 第22届全国色谱会样品制备分会纪念邹汉法研究员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9年4月21日,中国化学会第22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在沪召开(相关报道:第22届全国色谱会在沪召开 5位专家获中国色谱贡献奖 相关报道:中国化学会第22届全国色谱会大腕共享色谱分析新技术)。第22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样品制备分会场同期举办,此分会既是样品制备领域学术讨论的会场,也是为纪念邹汉法研究员逝世3周年设置的分会专场,整个会场座无虚席,近300人参加了此次分会。分析测试百科网作为本次会议的支持媒体,全程跟踪报道。

会议现场

叶明亮研究员介绍邹汉法研究员生平事迹

  在会议伊始,邹汉法老师学生叶明亮研究员介绍了邹汉法研究员生平事迹,大家深切缅怀邹汉法研究员,现场很多报告人分享了自己与邹汉法老师的故事,曾几度哽咽。

邹汉法研究员弟子合影

北京大学白玉教授

  北京大学白玉教授带来了题为《功能化MOFs材料用于循环肿瘤细胞的捕获》的报告。白玉介绍了功能性MOF修饰抗体平台的研制,利用表面酸基的直接衍生,将抗体固定在MOFs上的通用策略,此方法实现了对肿瘤细胞的识别。白玉介绍了一种抗体功能化药物载体,研究了药物的装载和释放特性,发现Fe304NPS能够应用与辅助细胞识别和捕获,实现了肿瘤细胞捕获和靶向给药。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师彦平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师彦平研究员带来了题为《磁性固相萃取与色谱分离分析》的报告。师彦平介绍了磁性固相萃取技术,以及磁性胺基化碳纳米管萃取面粉中的霉菌毒素,空心碳环增强的磁性羧基化碳纳米管萃取面粉中的除草剂,磁性氮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萃取碳酸饮料中内分泌干扰素双酚类等。

中山大学化学学院 李攻科教授

  中山大学化学学院李攻科教授带来了题为《复杂样品快速前处理方法研究进展》的报告。李攻科教授介绍了复杂样品前处理方法研究进展,场辅助同步萃取衍生/液相色谱分析化妆品中氨基酸类物质,膜保护同步微萃取衍生/液相色谱分析复杂样品中脂肪醛,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面制品中氨基脲研究,以及微热助吹捕集/微阵列气膜分离衍生化装置研制及应用等。

南京大学化学系 刘震教授

  南京大学化学系刘震教授带来了题为《漫谈硼亲和色谱及相关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的报告。刘震介绍了一种通用、便携、高效的硼亲和可控表面定向印迹法,以及用于单细胞分析的等离激元免疫夹心法等新技术。他表示硼亲和色谱及材料已经在多个应用领域(如:亲和分离、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适配体筛选、疾病诊断分析、单细胞分析和癌症靶向治疗等)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特别是综合、精巧的应用,可以使硼亲和作用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叶明亮研究员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叶明亮研究员带来了题为《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分析新方法的研究》的报告。叶明亮介绍了新型RP-RP多维色谱方法的应用,首次提出非连续组分混合策略,被应用于人类蛋白质组草图的构建;发展了多种基于SH2超亲体的酪氨酸磷酸化分析技术,与传统的基于抗体的方法相比,具有成本低、重现性好、灵敏度高的特点;建立了多种甲基化肽段的色谱富集方法,实现5种基化状态的同时分析;建立了具有高响应性的基于热稳定性变化的靶蛋白筛选技术,应用于星形孢菌素(激酶抑制剂)靶蛋白的筛选。

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 田瑞军副教授

报告题目:基于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动态蛋白质复合物分析及生物医学应用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赵美萍教授

报告题目:蛋白质亲和分离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肖华研究员

报告题目:Quantitative proteomics reveals drug resistance indicator for the targeted therapy of lung cancer with EGFR mutation

苏州大学医学部 李瑞宾教授

报告题目:基于液相色谱质谱技术的纳米-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研究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胡立刚研究员

报告题目:利用3D打印技术开发小型分析器件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吴琼博士

报告题目:硫巯化蛋白质组的定性定量分析新方法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姚亚婷博士

报告题目:基于SH2超亲体的富集方法用于酩氨酸磷酸化的高灵敏分析

相关文章

大连化物所提出离子载体构建自优化锌负极的新策略

近日,大连化物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无机膜与催化新材料研究组(504组)杨维慎研究员和朱凯月副研究员团队在水系锌离子电池负极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团队采用可循环的动态MOF纳米片作为锌离子的运输载体......

大连化物所戴文团队研究实现半导体光催化硼化反应

氮杂环卡宾硼烷(NHC-BH3)由于化学性质稳定且制备方法简单,近年来作为一种新型硼源,被应用于自由基硼化反应中。然而,大量有害的自由基引发剂和昂贵且无法回收的均相光催化剂的使用,阻碍了其广泛被应用。......

大连化物所:周雍进团队实现生物炼制高效合成脂肪酸等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合成微生物学研究组研究员周雍进团队在木质纤维素生物炼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以多形汉逊酵母为宿主,通过强化木糖同化与转运过程同步利用了葡萄糖与木糖,实现了木质纤维素生......

大连化物所:发表分子筛笼控制的甲醇制烯烃反应相关综述文章

近日,大连化物所低碳催化与工程研究部(DNL12)刘中民院士、魏迎旭研究员团队受邀发表了分子筛笼控制的甲醇制烯烃(MTO)反应相关综述文章,阐述了MTO反应过程笼控制择形催化原理,提出基于笼控制择形催......

大连化物所卿光焱团队开发超精准内毒素分离材料

近日,大连化物所生物技术研究部生物分离与界面分子机制研究组(1824组)卿光焱研究员团队开发了一种超精准内毒素分离材料。该团队通过“量体裁衣”的材料设计理念,提出了一种基于噬菌体展示筛选和血液相容性肽......

卿光焱团队制备基于光子纤维素纳米晶的柔性汗液传感器

近日,大连化物所生物技术研究部生物分离与界面分子机制研究组(1824组)卿光焱研究员团队设计并制备了一种用于汗液中钙离子传感的可持续、不溶性和手性光子纤维素纳米晶体贴片。该研究为纤维素纳米晶(CNC)......

大连化物所:开发出首例温和条件下超快氢负离子导体

氢负离子(H-)具有强还原性及高氧化还原电势等特点,是颇具潜力的氢载体和能量载体。氢负离子导体是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优异氢负离子传导能力的材料,在氢负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电化学转化池、膜反应器、氢传感器等......

我国实现低毒性量子点近红外上转换与太阳光合成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光电材料动力学研究组(1121组)吴凯丰研究员团队在量子点光化学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实现了低毒性量子点敏化的近红外光至可见光的上转换,并将该体系与有机光催化融合,实现了......

大连化物所:提出光催化生物质制氢新策略

近日,大连化物所生物能源化学品研究组(DNL0603组)王峰研究员、罗能超副研究员团队与的里雅斯特大学PaoloFornasiero教授团队合作,在光催化生物质制氢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提出一种“C-C......

大连化物所:二氧化碳电解技术取得新进展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获悉,该所包信和院士、汪国雄研究员、高敦峰研究员团队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电解制备燃料和化学品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可实现钢厂尾气或者化工尾气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