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12 16:46 原文链接: 第54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在天津开幕

  7月10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天津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南开大学、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承办的第54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以下简称“IChO2022”)在南开大学开幕。来自全球84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参赛人员云端相聚,他们将在这项全球规模和影响最大的青年化学学科竞赛活动中同台竞技、放飞梦想。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张玉卓在致辞中表示,本届赛事旨在推动科技向善、促进开放融合,鼓励创新创造、激发科学兴趣,发现培养人才、促进基础学科教育交流合作,增进各国青少年的友谊,让更科学、更智慧、更团结的种子在全球青少年心中扎根、发芽、生长。作为第 54 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的联合主办方,中国科协期待为所有参赛代表打造激动人心、秉持诚信、传递友谊的活动平台。

  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工表示,天津是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发祥地,也是现代化学化工研究和产业化的重要前沿阵地。天津将以深厚的产业基础、卓越的科研实力、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为世界各地青年学子和化学人才创新创业搭建广阔舞台、营造良好环境。希望通过本次比赛各国青年之间产生化学反应,建立起相互理解、心灵感通的桥梁,为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一份力量。

  南开大学党委书记杨庆山说,得益于国际化学奥林匹克指导委员会的支持,赛事主办方、承办方、合作方等各方面通力合作,南开大学作为承办方之一,立足百年办学历史底蕴和化学学科雄厚基础,努力在本届赛事承办过程中展示南开特色、中国文化、科学精神、化学魅力,为各国家和地区代表队搭建比拼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展示化学教育成果、增进世界文化文明交流的平台。

  受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在全球蔓延的影响,本届赛事于7月10日至18日在线上举办。在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设立的开幕式主会场。开幕式上,326名参赛选手以视频打招呼的形式依次进行“云入场”,下一届IChO举办国瑞士代表队倒数第二位出场,本届举办国东道主中国代表队最后出场。在未来为期9天的比赛中,这些世界顶尖的化学青少年将展开一场智慧与学识的精彩角逐。

  据了解,本届赛事将以理论考试的形式进行,内容主要涵盖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分析化学等。根据安排,在北京时间7月13日14:00—24:00,各参赛队将根据所在时区在上述时间段内自行安排5小时的考试。考试将实施线上、线下同步监考,保证公平、公正。

  同时,为了让各国和地区参赛选手在云端亦能体验化学实验操作,本届赛事还精心准备了1个实验题和6个线上虚拟仿真实验,采用计算机仿真、虚拟现实等技术,实现理论与实验的密切结合,以“彩蛋”形式供参赛选手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体验到实验的乐趣。

  为了让参赛选手在云端真实、立体、全面地感受到主办国和主办地的风土人情,赛事期间,组委会还精心筹划了“美丽的南开我的家”“创新时的中国——智能终端中的化学”“心目里的中国——初识中国”“大地上的中国——中国艺术‘泥人张’”“等10余项人文科技亮点活动,将使大家更真实、立体、全面地感受新时代中国的风采,将引领青少年对科学价值和科学精神的不懈追求,为谱写出推动科技向善、鼓励创新创造的崭新篇章播撒薪火。

相关文章

Science刊发生医学院张含悦博士等关于铁电化学设计的观点文章

近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东南大学十大科学与技术问题”启动培育基金和江苏省生物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的资助下,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青年教师张含悦与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熊仁根合作在《科学》......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多重四极杆质谱仪中标候选人

项目名称:化学高分辨多重四极杆质谱仪招标项目编号:0834-2341SH23A267招标范围:化学高分辨多重四极杆质谱仪1套招标机构:上海中招招标有限公司招标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开标时间:2......

科学家首次发现第一代超大质量恒星化学遗迹

6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刚研究员带领的国际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研究团队率先在银晕恒星中发现了第一代超大质量恒星演化后坍缩形成的对不稳定超新星(pair-insta......

大化所开发金属辅助氮化合成宽光谱捕光催化材料新方法

 近日,我所太阳能研究部太阳能制储氢材料与催化研究组(DNL1621组)章福祥研究员团队开发了一种低功函金属粉末(Mg、Al、Zr等)辅助氮化的合成新方法,实现了在低温、短时间内高效氮化合成......

苏州大学研究成果在《Nature》发表

目前,能源短缺危机以及碳排放问题正让世界各国重新审视核电发展的重要性。然而,作为核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如何安全高效处理处置核燃料循环所产生的强放射性核废料,仍是尚未解决的世界性难题。近日,苏州大学放射......

少而精!Nature:两个人破解170年化学难题

文|《中国科学报》记者李思辉见习记者孟凌霄近日,武汉大学一名刚入职一年的年轻教授,在《自然》发文破解了一个困扰科学家170多年的化学难题。他就是陈才友,是该论文通讯作者之外的唯一作者。落“樱”缤纷时节......

美国将从饮用水中去除“永久化学物质”

美国环境保护署(EPA)首次提出限制美国饮用水中一系列普遍存在的危险的“永久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以难以被破坏的碳氟键而闻名,并已广泛分散在环境中。科学家和工程师正忙于研究如何更有效地从水和土壤中提......

创新与机遇,欢迎参加BCEIA学术报告会电分析化学分会

BCEIA概况 第十九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盛大举行。在疫情、场地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下,展会依然取得了圆满成功,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参会专业观众人数达......

资源“高配”和拔尖人才将如何“化学反应”

聆听院士和知名教授讲座报告,参观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上海化工研究院等机构,进入华东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华理)生物采油实验室科研轮转,负责“航天育种菌种及代谢产物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训练......

我国学者在活体化学发光成像方面取得进展

图 基于Schaap'sdioxetane的长波长化学发光分子探针的设计及用于活体分子的高分辨化学发光成像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1874024、U21A20377)资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