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采用玉米诱导小麦单倍体途径开展小麦双单倍体育种技术研究培育的两个双单倍体小麦新品系及其他一些新品系的小区试验,苗相的生长势和抗旱、抗病性等表现还是比较好的。”3月2日下午,春回大地,在位于陕西杨凌曹新庄村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试验农场,小麦育种专家闵东红教授带领数名研究生蹲在麦田里,观察、记录开始返青起身的小麦新品系的各项生物学性状与分蘖数等指标值。在给学生讲授各种材料的特性和指标取值、记录的要领期间,闵东红兴奋地向《中国科学报》介绍相关育种新进展。                      

闵东红教授(中)在试验地向学生讲授小麦苗相性状指标。 摄影  张行勇

仅曹新庄村就有他研究团队170多个小麦新品系和育种材料在试验或示范种植。“其中选育的新品系DH1959和DH1975的丰产性、抗病性和品质等性状都表现优良,现已进入产量鉴定试验,有望成为较理想的品种。” 闵东红补充说。

“而最关键和让人兴奋的是通过三年多的探索,我们已经掌握了初步的双单倍体小麦育种技术体系,利用该技术体系,四年可以育成一个新品系,比常规的小麦复合育种技术年限缩短3-4年,可以大大提高育种效率。”

闵东红小麦育种团队。 采访对象供图

随着分子育种技术不断完善和基因编辑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的逐渐发展成熟,将其与小麦常规育种技术的结合,将是作物育种领域破解“卡脖子”技术的一个重要路径。

闵东红1990年毕业于原西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1994年加入赵洪璋小麦育种团队,在宋哲民教授指导下从事小麦遗传育种科研工作,1997年又跟随小麦育种家王辉教授继续从事小麦遗传育种研究工作至今,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级证书)、二等奖1项(第二完成人),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他除了长期从事常规小麦遗传育种工作外,“十三五”期间还开展了抗逆转基因小麦分子育种研究,力求在育种技术与方法上寻求新的途径。

“小麦育种一定要结合生产实际、面向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研究方向,这一点非常重要。”闵东红说,近年来他和团队在新品种选育的方向上作了调整,在兼顾产量、抗性的基础上,将品质改良作为一个重要的育种目标。

据了解,目前闵东红他们已经培育出了“西农629”、“西农598”等优质高产小麦品种。

3月6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闵东红表示,首先“做优种子‘芯片’,这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目标划定了明确方向。而他们所做的小麦育种工作,也将为实现这一目标不断地“添砖加瓦”,做出新贡献。

“目前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培育这些00后研究生,不仅让他们学农毕业,而且使他们从心里重农、爱农,将小麦育种事业发扬光大。”

 闵东红既是小麦育种学教授又能驾驶收割机收获小麦良种。摄影 张行勇


相关文章

产粮大县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各银保监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农业农村局: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和国务......

欲与英伟达决高下英特尔推中国定制版AI芯片

AI芯片的战役正愈演愈烈。7月11日,英特尔(33.98,0.68,2.04%)面向中国市场推出了AI芯片HabanaGaudi2,Gaudi2直接对标英伟达GPU的100系列,欲争夺AI算力市场的宝......

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5000亿元

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于7月6日至8日在上海举行。记者6日从大会开幕式上获悉,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4300家,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除了提及上述产业数据,......

号称芯片新粮食,两部门出手 对两大稀有金属出口管制

7月3日晚间,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公告,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经国务院批准,决定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公告自2023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值得一提的是,镓、锗都是重要的稀有金属,在半导体材料、......

美媒:拜登政府考虑对华实施新的芯片制裁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华尔街日报》6月27日援引所谓“知情人士”消息称,由于担心中国可能使用英伟达和其他公司的人工智能......

中国移动正式发布两颗自研通信芯片

中国经济网记者获悉,6月27日,中国移动在上海正式发布两颗自研通信芯片,并发布首个针对物联网泛智能硬件的全场景智能连接协议。会上,中移物联正式发布全球首颗RISC-V架构的LTE-Cat.1芯片(CM......

美国考虑对向中国出口AI芯片施加新限制

据市场消息,美国考虑进一步限制向中国出口AI芯片,美国商务部最早可能在下个月初采取行动。在没有获得许可证的情况下,美国商务部将禁止英伟达等制造商向中国的客户运送AI芯片。英伟达专供中国的A800芯片,......

模式植物谷子登场:保守基因助力禾谷类作物增产

人们日常吃的小米,又名谷子,是起源于我国黄河流域最早被驯化和栽培的作物之一,也是我国干旱贫瘠地区的重要粮食作物。丰收的谷子。中国农科院供图数十年来,通过育种家的不懈努力,谷子产量逐渐提高,但和水稻、小......

科技支撑+人才工程:推动粮食物资储备高质量发展

近日,2023年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启动式在安徽合肥举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全仓储与科技司司长周冠华在活动周上表示,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将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

2023中关村论坛开幕式上10项重大科技成果发布

新一代256核区块链专用加速芯片、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人体细胞化学重编程体系……25日晚,在2023中关村论坛开幕式上,10项重大科技成果发布。受科技部委托,中国工程院对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