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6-22 14:40 原文链接: Delta变体的全面研究,可中和抗体产生抗性

  在当前的 SARS-CoV-2 大流行期间,病毒基因组中积累了多种突变,至少有五种变体被认为是对人类社会有害的 SARS-CoV-2 变体。新出现的 VOC B.1.617.2 谱系(Delta 变体)与 2021 年春季印度的新冠疫情大规模激增密切相关,目前已成为最具威胁的新冠病毒变体。然而,目前其病毒学特性仍不清楚。

  2021年6月17日,预印本平台 bioRxiv 上线了来自东京大学、宫崎大学、熊本大学等研究机构的题为:SARS-CoV-2 spike P681R mutation enhances andaccelerates viral fusion 的文章。

  

  该论文表明:

  1、Delta 变体是高度融合的并易形成合胞体的病毒株,刺突蛋白中的 P681R 突变在该谱系中高度保守。

  2、虽然 P681R 突变降低了病毒的传染性,但这种突变对中和抗体产生抗性。

  3、进一步的机制研究表明,P681R 突变促进了弗林蛋白酶(furin)介导的刺突蛋白(S蛋白)的切割,并加速了细胞-细胞融合。

  

  新冠病毒感染途径

  新冠病毒感染过程:

  第一步:病毒刺突糖蛋白(S蛋白)与宿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受体的结合;

  第二步,宿主跨膜丝氨酸蛋白酶2(TMPRSS2)对病毒刺突糖蛋白的切割融合;

  第三步,病毒融合进宿主细胞膜。

  Delta 变体可明显引起合胞体形成

  通过对比变异病毒株B.1.617.1、B.1.617.2(Delta 变体)以及携带D614G的B.1.1分离株,研究者发现在Vero细胞中,B.1.617.1和B.1.617.2变体的生长显著低于B.1.1分离株。特别是,感染后48小时B.1.617变体的病毒RNA水平比B.1.1分离物低150倍以上。

  显微镜观察显示,感染这三种病毒的VeroE6/TMPRSS2培养物均有形成合胞体。值得注意的是,与B.1.1病毒相比,两种B.1.617病毒形成了更大的合胞体。通过测量感染VeroE6/TMPRSS2培养物中漂浮合胞体的大小,B.1.617.1和B.1.617.2(Delta 变体)感染形成的合胞体显著(2.3倍和2.7倍)大于B.1.1感染形成的合胞体。

  这些结果表明与携带D614G的B.1.1病毒相比,B.1.617谱系(Delta 变体)更易形成合胞体,相对更喜欢细胞-细胞感染。

  

  P681R突变是促进S蛋白介导融合的决定因素

  P681R突变是B.1.617谱系(Delta 变体)的独特特征,该突变位于SARS-CoV-2 S蛋白的FCS(弗林蛋白酶断裂位点)附近。研究者通过反向遗传学产生了携带P681R的人工病毒,并进行了病毒学实验。制备的假病毒的Western印迹显示P681R突变显著增加了切割的S2亚单位的水平。用有或没有TMPRSS2表达的靶HOS细胞进行单轮假病毒感染试验。在没有TMPRSS2的情况下,携带P681R/D614G的假病毒的传染性与D614G假病毒的传染性相当。在TMPRSS2存在的情况下,与TMPRSS2空靶细胞相比,D614G假病毒的传染性增加了5.0-6.3倍。这些数据表明P681R突变在TMPRSS2存在的情况下减弱了无细胞病毒的感染性。

  通过基于细胞的融合实验来研究P681R突变对病毒融合性的影响。在效应细胞(即S蛋白表达细胞)中,虽然D614G/P681R S蛋白表达水平与D614G S相当,但D614G/P681R突变体的断裂S2亚基水平显著高于D614G S2亚基。使用不含TMPRSS2的靶细胞进行的基于细胞的融合分析表明,D614G/P681R S的融合原性比D614G S高2.1倍,且初始融合速度比D614G S快2.8倍。这些数据表明P681R突变增强和加速了SARS-CoV-2 S介导的融合。

  P681R突变对NAbs介导的抗病毒免疫具有抗性

  中和试验的结果表明D614G/P681R人工病毒对针对SARS-CoV-2 S蛋白RBD的三种单克隆抗体具有部分(1.2-1.5倍)抗性。此外,用19份BNT162b2疫苗血清进行的中和试验表明,D614G/P681R人工病毒对疫苗诱导的NAbs具有显著的抗药性。

  与针对无细胞病毒的中和活性相反,基于SARS-CoV-2 S融合实验(人工病毒和效应细胞(S-表达细胞)用NAbs或血清处理)表明,细胞-细胞感染对NAbs具有强烈的抵抗力,并且NAbs对细胞-细胞感染的不敏感性不依赖于P681R突变。

  总之,这些发现表明P681R突变赋予了NAbs对无细胞病毒颗粒的抗性,与无细胞感染相比,细胞-细胞感染对NAbs介导的抗病毒作用具有抗性。

  自2019年12月新冠病毒爆发以来,已出现多种变异病毒株。2021 年春季在印度出现的变异病毒株B.1.617(Delta 变体)因其具有中和抗体抗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通过对B.1.617 变体的研究,确定了该谱系高度保守的P681R 突变。通过深入的研究发现,由于P681R 突变促进了弗林蛋白酶介导的刺突蛋白的切割,加速了细胞-细胞融合,促使B.1.617对中和抗体产生抗性。


相关文章

FDA接受双重机制PDL1抗体上市申请,它有什么不同?

D-L1抗体cosibelimab递交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用于治疗转移性或不适于接受治愈性手术或放射治疗的局部晚期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FDA预计在2024年1月3日之前做出回复。皮肤鳞状细胞......

科普|ADC药物到底是什么?

ADC并不是一个具体的药物,而是一类抗体偶联药物。其实一百年前德国化学家PaulEhrlich提出靶向递送细胞毒药物(简单理解杀死肿瘤的药物)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首次开展ADC药物的临床试验。AD......

3分钟了解抗体药物

抗体药行业是近些年发展十分迅猛的行业,已经在抗肿瘤领域和自身免疫类领域的治疗中占据重要位置;同时在抗病毒和细菌感染心脑血管,糖尿病以及罕见病治疗等领域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当前生物药中复合增长率最......

工程化靶向性抗体融合蛋白的研究进展

前言自从35年前FDA批准首个治疗性抗体以来,抗体产品在医药市场上获得了迅猛发展。在单克隆抗体成功的基础上,最近的研究利用了抗体良好的特异性和药代动力学特性来创造新的抗体融合蛋白,能够靶向传递治疗有效......

新型双特异性抗体,有望成为对抗HER2阳性实体瘤的利器

针对HER2的靶向治疗,是目前最成功的靶向治疗之一,标志性的单克隆抗体类靶向药曲妥珠单抗,已经广泛应用于胃癌和乳腺癌的治疗,且显著延长了乳腺癌和胃癌患者的生存时间[1]。HER2作为一种癌基因,在胆管......

54万人真实世界研究,疫苗比感染产生的抗体更有效

新冠病毒,通常通过呼吸道感染人类,并造成呼吸系统和人体各个器官的损伤。自2019年底首次爆发至今,新型冠状病毒仍在全球肆虐,对世界经济、社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众所周知,接种疫苗和感染新冠,身体都能产......

网传“阳康”以后15天才能产生抗体?专家解读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网传“阳康”以后15天才能产生抗体,是真的吗?“阳康”之后可以接种加强针吗?……央视新闻采访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就网友关切带来解读!如何判定自己已经转阴?按照第......

我国学者人工合成“抗病毒系统”

一个全新的抗病毒思路让世界卫生组织病毒学领域的顾问委员、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王林发感到出乎意料——居然可以将生命机体中侦测病毒的能力改装成一个“元器件”,并用它合成一个系统在体内“检测”多种病毒。这一引......

高引用抗体Top100公布:连续第6年位居榜首的是它!

最近,CiteAb发布了2021年高引用抗体Top100的名单,其中,来自CellSignalingTechnology(CST)的抗体数量超过⅓(图1),这已是CST连续第6年位居榜首,且相较于其他......

苏州医工所提出不完全抗体分级检测新方法

输血是临床上治疗急性失血、贫血和凝血障碍的主要手段,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然而,输血不相容会导致多种输血不良反应,增加溶血性疾病(如新生儿溶血病、自身免疫性溶血病、药物免疫性溶血病)和肾功能衰竭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