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21 年 8 月以来,中国采取了动态清零策略来应对具有更高传播能力的 SARS-CoV-2 变体,现在正在考虑是否可以以及该政策可以保持多长时间。因此,辩论已转向确定缓解策略,以在全国范围内流行病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医疗保健系统的破坏。

  2022年5月10日,复旦大学余宏杰团队在Nature Medicine 在线发表题为“Modeling transmission of SARS-CoV-2 Omicron in Chin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开发了一个针对 2022 年上海 Omicron 爆发的初始增长阶段校准的 SARS-CoV-2 传播的年龄结构随机区室易感-潜伏-感染-去除-易感 (SLIRS) 模型,以预测 COVID -19 假设缓解情景下的负担(即病例数、需要住院和重症监护的患者以及死亡人数)。该模型还考虑了特定年龄的疫苗覆盖率数据、针对不同临床终点的疫苗功效、免疫力减弱、不同的抗病毒疗法和非药物干预。

  该研究发现,2022 年 3 月的疫苗接种活动诱导的免疫水平不足以防控 Omicron 浪潮,这将导致重症监护能力超出预期,重症监护病房的峰值需求预计是现有能力的 15.6 倍,并导致约 155 万人死亡。然而,该研究还估计,通过确保疫苗和抗病毒疗法的可及性以及维持非药物干预措施的实施来保护弱势个体可能足以防止医疗保健系统不堪重负,这表明这些因素应成为未来缓解政策的重点。

  2021 年 11 月在南部非洲发现的 SARS-CoV-2 的 Omicron 变体已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取代 Delta 变体成为全球主要毒株。Omicron 已证明相对于 Delta来说,免疫逃逸能力及传播能力有所提高。连同对与先前感染和/或疫苗接种相关的感染的保护作用逐渐减弱,这些特征已导致大多数国家发生主要的 Omicron 流行病。

  尽管有迹象表明其临床严重程度可能低于 Delta,但 Omicron 感染的绝对数量已经使全球医疗系统紧张,包括美国和英国。例如,在英国,Omicron 波导致的感染率高于 2021 年冬季的第二波,导致大量住院和死亡(2022 年 1 月 14 日至 2 月 4 日期间每周报告超过 1,000 人死亡)。

  在 2020 年初在湖北控制了最初的流行病浪潮后,中国部署了多层非药物干预 (NPI) 方案来遏制主要来自国际旅行者的零星 COVID-19 暴发。在整个大流行期间保持普通人群的低感染率使中国有时间对人群进行大规模免疫以抵抗 SARS-CoV-2。截至 2022 年 4 月 18 日,91.4% 的 3 岁以上人口已接受 COVID-19 疫苗接种的完整初级计划(以两剂方案施用的灭活疫苗,或以三剂方案施用的重组亚单位疫苗,或以单剂施用的重组腺病毒5型载体疫苗);其中 53.7% 的人接受了加强注射。然而,疫苗诱导的人群免疫可能不足以预防 COVID-19 的爆发。

  从 2022 年 3 月 1 日到 4 月 22 日,中国几乎所有省份都报告了超过 500,000 例本地 Omicron 感染,其中大部分(约 93%)发生在上海。为了遏制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免疫规避性的 Omicron 变体,将需要采取额外的 NPI 措施来维持动态清零政策。

2022 年 3 月至 2022 年 9 月在乐观的 VE 情景下,中国采用个体缓解策略时预计的病床和 ICU 需求和短缺(图源自Nature Medicine )

  自 2021 年 8 月以来,中国为应对具有较高传播能力的 SARS-CoV-2 变种而采取的这一政策包括一套全面的措施,以识别 SARS-CoV-2 感染并阻止任何传播链,从而反复将本地传播归零。截至2022年5月,两种获批的抗病毒治疗药物(BRII-196/BRII-198联合用药和nirmatrelvir/ritonavir联合包)已在中国使用,为抗击COVID-19提供了新工具。

  该研究开发了一个针对 2022 年上海 Omicron 爆发的初始增长阶段校准的 SARS-CoV-2 传播的年龄结构随机区室易感-潜伏-感染-去除-易感 (SLIRS) 模型,以预测 COVID -19 假设缓解情景下的负担(即病例数、需要住院和重症监护的患者以及死亡人数)。该模型还考虑了特定年龄的疫苗覆盖率数据、针对不同临床终点的疫苗功效、免疫力减弱、不同的抗病毒疗法和非药物干预。

  该研究发现,2022 年 3 月的疫苗接种活动诱导的免疫水平不足以防控 Omicron 浪潮,这将导致重症监护能力超出预期,重症监护病房的峰值需求预计是现有能力的 15.6 倍,并导致约 155 万人死亡。然而,该研究还估计,通过确保疫苗和抗病毒疗法的可及性以及维持非药物干预措施的实施来保护弱势个体可能足以防止医疗保健系统不堪重负,这表明这些因素应成为未来缓解政策的重点。

相关文章

普京透露:俄罗斯即将研制出癌症疫苗

在莫斯科举行的未来技术论坛上,俄罗斯总统普京于2月14日发表演讲,提到俄科学家正开发一种针对癌症的疫苗以及新一代免疫调节药物,并希望这些疗法不久能被应用于患者治疗中。然而,普京并未提供关于该疫苗具体针......

室温下可充钙氧电池,复旦大学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主刊

钙金属具有低氧化还原电位和多价性等特性,结合我国丰富的钙资源,基于金属钙的电池体系在未来的能源应用中具有广阔前景。近日,复旦大学纤维电子材料与器件研究院、高分子科学系、先进材料实验室、聚合物分子工程国......

这个行业国产企业全盘皆输卷来卷去只有meworse

不创新不出海会有什么后果?疫苗行业正在做一个恶劣示范,几乎所有大品种都将发展至一种群殴的局面。2022年尚处于高景气的HPV疫苗,2023年已发生踩踏,万泰生物二价HPV疫苗收入比上年减少约42亿元,......

万泰生物换将:疫苗业务业绩降速,体外诊断能否再扛大旗

1月16日,万泰生物(603392.SH)发生高管变动,曾从钟睒睒手中接棒董事长职位并兼任总经理一职的邱子欣申请辞去总经理一职,经邱子欣提名、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审核,董事会同意聘任姜植铭为万泰生物总经理......

微生物所等研发出新型“二合一”猴痘病毒重组蛋白疫苗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团队在《自然-免疫学》(NatureImmunology)上,发表了题为Rationaldesignofa‘two-in-one’immunogenDAMdrivesp......

复旦附属肿瘤医院“最毒乳腺癌”精准治疗新突破:有患者肿瘤已消退

导读:三阴性乳腺癌在分子驱动因素和免疫性状方面表现出异质性。我们之前将三阴性乳腺癌分为四种亚型:管腔雄激素受体(LAR)、免疫调节型、基础样免疫抑制(BLIS)和间充质样(MES)。本研究,我们旨在评......

智飞生物携手羽冠生物助推合成生物学技术在疫苗领域应用

智飞生物传来消息,近日,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智飞绿竹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与上海羽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开发与独家许可协议,双方将基于智飞绿竹创新孵化中心的新型疫苗开发平台与羽冠生物的合成生物学疫苗技术平......

我国学者在长效干粉吸入疫苗方面取得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T2225021)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魏炜研究员、马光辉研究员团队与军事医学研究院朱力研究员、王恒樑研究员团队合作,在长效干粉吸入疫苗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

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7种兽药为新兽药

根据《兽药管理条例》和《兽药注册办法》规定,经审查,批准湖北龙翔药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22家单位申报的二氯苯醚菊酯等7种兽药产品为新兽药,核发《新兽药注册证书》,发布产品工艺规程、质量标准、说明书和标......

强强联合!着力解决磁共振领域制约产业发展

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开发及应用推广,具备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卓越的生产服务水平和完备成熟的运营体系,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纽迈独立自主开发的多款低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