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9-18 15:44 原文链接: 防空警报破天际,历史记忆醒今朝

  中国,沈阳。

  尖厉的防空警报声划破天际,沉闷而有力的钟声敲击着这座古城的记忆——勿忘九一八!

  90年前,山河变色,国土沦丧,中华民族的苦难时刻刻骨铭心。90年后,安不忘危,治不忘乱,中华民族的复兴脚步不可阻挡。警报为历史而鸣,钟声为和平而响。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拒绝遗忘、铭记苦难的铮铮誓言,也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郑重宣言。

  有一种苦难永世不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广场上弹孔累累的台历石碑将时间永远定格在1931年9月18日。距此不足3公里,就是九一八事变爆发地——北大营。

  历史忠实地记录着——

  1931年9月18日22时20分许,日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以此为借口,炮轰北大营,进攻沈阳城,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由此爆发。

  惊天巨变,国难降临。当时的国民政府竟严令“不抵抗”,七八百人的日军打得北大营7000多名官兵丢盔弃甲,几个小时就占领了北大营、一夜之间就占领了沈阳城。

  谁来担当民族大义?谁来挽狂澜于既倒?历史给出了清晰的回答——

  1931年9月19日,《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就铺满了沈阳的大街小巷,号召人们起来抗日。

  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响亮地提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

  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中国共产党接连派出大批骨干奔赴东北抗战一线。从此,白山黑水间,抗日武装有了“主心骨”,山林密营中,筑起了一道道抗日长城。

  有一种精神历久弥新——“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北京,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参观者络绎不绝。其中林海雪原的展陈吸引着人们目光。

  “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这正是东北抗联孤悬敌后艰苦斗争的生动景象。

  从东北抗联到八百壮士,中国人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锻造出伟大的抗战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义勇军誓词歌》《血盟救国军军歌》《辽宁民众自卫军歌》……经过专家学者的挖掘整理,当年义勇军将士们的一支支战歌,今天的人们得以重新聆听。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

  这是作为母亲的赵一曼留给孩子的最后念想。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流露出母亲特有的柔软。那一年,她只有31岁,儿子7岁。在这场正义与邪恶的大决战中,中国军民付出了3500多万人伤亡的巨大代价。杨靖宇殉国时35岁,赵尚志牺牲时34岁,陈翰章牺牲时只有27岁……正是他们,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中国,南京。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上海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鲜花不断,留言常新——这就是电影《八佰》故事发生的地方。

  今天是“九一八事变”爆发90周年。上午8时30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邀请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在公祭广场撞响和平大钟,传承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警示人们勿忘国耻,珍爱和平。上午10时至10时19分,南京三次拉响防空警报。

  1937年淞沪会战中,八百壮士孤军奋战四个昼夜,抵挡住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让日军看到了中国军人的血性与勇气。

  “人人抱着为国战死之决心,冲锋时不是剪断铁丝网,而是扑在铁丝网上,以让后来的踏在先冲上来的战友身上越入敌阵……”参加淞沪会战的老兵陈凯荣的回忆令人泪目。

  一寸山河一寸血。在四行仓库前的留言中,有人这样写道:你们与青山同在,你们与大地永存!——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1000.jpg

  撞响和平大钟

  熄灯悼念今年去世的8位幸存者

  上午9时18分,在纪念馆《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序厅,为今年以来去世的杨翠英、蔡丽华、李如富、陈文英、戚振安、金同和、马继武、徐家庆8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举行线下熄灯仪式,缅怀这些逝去的“时间证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登记在册在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有1000多位,2011年还有300余位,2017年仅剩100位,而截至2021年9月仅剩64位。

  今年去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家属代表和纪念馆工作人员一同参加了熄灯仪式。仪式开始,工作人员为去世幸存者马继武、徐家庆照片熄灯。随即,今年去世的8位幸存者的家属代表向他们的亲人照片敬献菊花。全体人员面向去世幸存者照片三鞠躬。

 1000 (1).jpg

  一把剪刀的背后,是老人一辈子的伤痛记忆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制造了近两万起强奸、轮奸的事件。在国际舆论的谴责和日军官兵日益严重的性病面前,日军在南京正式确立“慰安妇”制度。此后,“慰安妇”制度在侵华日军各部中广泛实施。这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为罕见的暴行。

  与此同时,《日军“慰安妇”制度罪行展》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3号展厅开展。展览以中国和朝鲜半岛为中心,全面展示了日军在侵略战争中实施的“慰安妇”制度史实。

  战时中国有超过20万的女性沦为日军“慰安妇”,整个朝鲜半岛也有十几万的妇女受害。日军“慰安妇”制度的实施,使中国和朝鲜半岛大量女性遭到性奴役,给她们的身心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1000.png

  展品中一把剪刀的背后,是老人一辈子的伤痛记忆。纪念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湖南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罗奶奶1922年出生,江西上高人,日军进攻上高时将在县城读书的罗奶奶抓走关进慰安所内。被家人赎出来后罗奶奶加入了抗日队伍,但这段被害经历给她也留下了终生阴影。在去她家探访是得知,老人每晚睡觉都压一把剪刀在枕头下,这样她才有安全感。

  熄灯仪式上,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表示,全城鸣响918警报,这个展厅里1213个幸存者的目光在凝视着,他们不仅在告诫我们勿忘历史,更在期待我们自立自强。自立自强才能团结如一人,自立自强才能快速发展,自立自强才能走向伟大复兴。我想这就我们举行熄灯仪式的目的,这就是“历史的凝视”的意义。

  而举办《日军“慰安妇”制度罪行展》,“就是为了呼吁人们牢记历史,自立自强,维护和平。”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亚洲受害国人民造成深重灾难,强征“慰安妇”等是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严重反人道罪行。这是国际公认的历史事实,铁证如山,不容否认。

  最新证据曝光!

  南京是慰安妇制度重要的节点城市

1000 (3).jpg

  上海师范大学苏智良教授从90年代起开始调查日军“慰安妇”问题,是国内的权威专家,也是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首任馆长。谈及在9月18日这个节点举办展览的重要意义,苏智良教授表示,正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逐渐建立“慰安妇”制度,“如今,日本政府仍没有彻底反省,依然对‘慰安妇’问题百般抵赖,更谈不上诚恳道歉和赔偿。我认为这次展览的现实意义就是提醒我们不忘历史、牢记使命。”

  “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主权国家把女性作为性工具用来推动战争,但近年来,日本每次历史教科书修改,都在企图否认慰安妇这样的战争罪行,所以,我们要对这种行为进行斗争。”苏志良教授向大家展示了最新证据。尽管日本在战争后销毁了大量证据,但我们通过30年的研究,复原了一部分证据。实证研究方面,中国可以确认的慰安所至少有一千多所,比如南京有70多所,上海172所,浙江174所,山东湖北都要超过200所,海南岛90所。另外,寻访幸存者300人,分布在黑龙江山西海南,江苏有雷桂英周粉英,现在大部分已经走了,只剩下14人,我们还在寻找。另外,中国研究者还推出了一批专著,在韩国、美国、阿根廷等国出版。

1000 (1).png

  他说,在大家的努力下,中国已经建立了一批慰安所遗址陈列馆,保护了一些建筑,也有《二十二》这样的记录电影,还有绘画等艺术形式去记录这一段历史,关爱这些老人。“中秋之际,我们也给老人送上中秋月饼,以及《二十二》剧组义卖善款,通过每人3万元,给14位老人送上特别生活援助。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关爱这些受害者。”

  苏智良教授表示,占领南京不久,日军就开始推行慰安妇制度,在南京的几个联队都建立了慰安所,同时也有日本侨民和伪政权建立。在《日军南京慰安所实录》里就记载了70所慰安所,实际上我们新找到的证据还在增加,不只这70所,也有利济巷这样的建筑保留下来。

  引人注目的是,他带来的最新照片证据中,有一张来自东京拍卖日军士兵影集中的照片。由于前后关联的是南京街头照片,确认这拍的就是南京的慰安所。根据档案,当时伪政权建立了两个人民慰安所,现在看到进出的都是日本兵,所以很明显这就是两所慰安所中的一所。

  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会长张连红说:“受害者是在独特的历史条件下为国受难,我们应该去尊重、呵护她们。这些年来,我们援助协会致力于做好在世老人的关爱工作。”截至2021年8月,中国国内仅有10余位“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健在。“下一步,我们会开展受害者后代传承记忆行动,这不仅仅是家族记忆的延续,更是民族记忆的传递。唯有不忘历史的受害者,才能让历史的记忆保鲜,知道和平的珍贵。”

  1938年的延安窑洞里,毛泽东以朴素但激动人心的语言,拨开“亡国论”“速胜论”的迷雾,洞见了胜利的未来。

  始终昂扬向上,抱定必胜信念,这就是抗战时的中国共产党。

  美国记者斯诺来到延安,为中国共产党人“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所打动,认为“这些是人类历史本身的丰富而灿烂的精华”。

  有一种启迪昭示未来——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走进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12个红色大字引人注目: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每到九一八,沈阳全城都会拉响防空警报。鲜为人知的是,这源自一位老工人的建议。

  “勿忘九一八,就是要居安思危,警钟长鸣。”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馆长范丽红说,对于发动战争的加害方来说,更要反思历史,牢记好战必亡的历史教训。

  人民万岁——在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一柄长约1米的马刀放置在醒目位置——这是杨靖宇将军用过的战刀。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今日之中国,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踏上了新的伟大征程。居安仍要思危,盛世更需警钟——这是14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