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4-05 09:57 原文链接: 发现东亚季风曾致柴达木盆地湿润

  850万-700万年间,柴达木盆地存在一个古湖,东亚季风的演化导致气候显著变湿,与现代干旱的气候截然不同。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聂军胜教授团队该成果近日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

  该论文第一作者聂军胜教授表示,研究把气候变湿归因于青藏高原隆升引发的东亚夏季风降水带的向西北移动,认为柴达木古湖记录了当时东亚季风降水边缘区的进退变化。研究小组进一步发现东亚季风降水在这段时期具有非常显著的10万年周期,其变化模式与第四纪晚期黄土高原记录的东亚季风降水模式类似。

  借鉴第四纪晚期东亚季风降水10万年周期来自于北半球冰量和大气CO2浓度驱动的思路,该文提出柴达木盆地记录的东亚季风降水的10万年周期变化来自于南极冰量变化和大气CO2浓度变化的驱动。

  据介绍,该成果还挑战了传统的古气候学理论。传统古气候学理论的冰期天文理论认为,冰期和古气候变化以10万年为主导周期变化只是最近几十万年以来的特有现象。而兰州大学的研究则表明,冰期以10万年为主导周期变化的现象很早就已经发生。未来,随着北极冰盖的融化,东亚季风降水还可能将以10万年为主导周期变化,但是驱动机制可能是南半球冰盖变化。

相关文章

青海柴达木盆地正式启动盐碱地普查

记者从海西州农牧局获悉,为稳步推动柴达木盆地盐碱地开发利用,储备耕地后备资源,正式启动柴达木盆地地区盐碱地普查工作。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州域主体是素有中国“聚宝盆”美誉的柴达木盆地,......

科学家提出解译东亚季风演化历史及机制新思路

近日,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聂军胜课题组及中国科学院院士肖文交和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方小敏,以及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副教授ThomasStevens和丹麦技术大学研究员Jan-Pi......

柴达木盆地盐湖可持续发展研究取得新进展

4日,记者从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获悉,日前,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可持续发展项目通过验收,该项目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据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介绍,该项目利用文献调研、野外实地调查采样、企业收集......

柴达木盆地盐湖可持续发展研究取得新进展

4日,记者从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获悉,日前,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可持续发展项目通过验收,该项目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据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介绍,该项目利用文献调研、野外实地调查采样、企业收集......

研究揭示东亚季风区全新世降水时空变化新机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周鑫课题组与国内外同行合作,发现东亚季风区全新世(11700年前至今)降水最大期在南方出现较早,北方出现较晚,降水最大期出现时间与纬度之间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结合对现代降水变化时空......

柴达木盆地富锂盐湖锂来源的锂同位素示踪研究获进展

锂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和战略资源,在21世纪备受关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锂电池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可控核聚变领域中的应用,其作用更为凸显,目前国际需求量以每年7%~11%的速度持续增长。锂也因此被誉为“二十一世......

什么!3000万年前柴达木盆地竟然凉爽湿润!

一个由中、英地质学者组成的团队最新发现,在约3000万年前,柴达木盆地气候凉爽、湿度适中,被温带落叶阔叶林覆盖,与如今极端干旱的气候条件有很大不同。图片来源于网络柴达木盆地是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位于......

全新世东亚季风与人类活动存在500年周期的同步变化

今天,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产生了深刻影响,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在历史和史前时期,气候变化能否或如何影响人类社会文化、文明发展,近百年来,一直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不同领域争论的话题......

我国学者发现东亚季风加强导致云南远古的水杉林消失

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HuetCheng)为柏科水杉属的落叶性乔木,以其现生种的发现晚于其化石的报道而成为著名的活化石。目前原生水杉仅有5300余株,孑遗于湖北、......

我国完成柴达木盆地海陆交互相页岩有机质潜力评价

近年来,北美及中国等国家在页岩气勘探开发方面取得巨大成功,并对相关的海相、陆相地层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获得了重大的科研成果,特别是在富有机质海相、陆相页岩沉积、储层特征与分布、页岩气形成条件和成藏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