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3-23 20:46 原文链接: 冯长根:重视“口口相传”赢得的科研声誉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4946.shtm

作者|冯长根(中国科协原副主席、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同行认可,在科技界特别是国际科技界十分重要,它是国际学术界科技评价的基本途径。

同行认可关系着科研声誉。在国外,科研人员的科研声誉不是通过报纸、电视台等媒体宣传,或国家表扬来树立,而是踏踏实实做科研工作,坚守科研诚信,用成果说话,从而通过“口口相传”获得的。

这种在科技界“口口相传”赢得的声誉是很不容易的。不过,在我国,这并未引起广泛关注。

同行认可,就是你发表的学术论文、交流的新成果,获得了同样资格的、跟你做同一方向研究的科学家的认可,且由他们说出你的成果具有进步性。这里的同行,是指“小同行”,而非一个学科、领域的“大同行”。

一名科技工作者建立起被同行认可的价值,往往需要10年、20年甚至一生的漫长时间和积累,科技工作者应珍惜自己在同行中的声誉和价值。

科研诚信与同行认可之间有着密切联系。科研诚信是获得同行认可的基本前提,也只有获得同行认可,才说明你是诚信合格的科学家。

当前,我国科技界中出现的诚信问题情有可原。当然,在今后的发展进程中必须要避免。

之所以情有可原,在于我们原本很落后且走得太快。科研诚信与国家发展程度有关,与社会运行机体的成熟度有关。

科学技术发展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有二三百年。新中国成立之前,甚至是改革开放前,我们的科技发展是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

我们用70年,实际上40年的时间去追赶,尤其在国家一穷二白、生死存亡之际,必须迅速发展科技维护国家利益。同时,我们也迫切希望进入世界科技发展前列。

然而,科学研究非常严格,要一步一步地走。处在“两难”境地的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问题,甚至这些问题在我们尚未意识到时就出现了。

那时,我们不清楚应该树什么样的口碑,也没来得及处理问题,便继续向前走。而国际的同行认可标准十分严格。对比之下,我们的科研诚信问题就被掩盖了。

跟上时代是科研诚信的主题。科学技术思想要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是时候改变别人过去对我们的老看法了。

当前,我们物质条件大幅改善,科技发展到一定水平,人才队伍充沛,年轻人在源源不断地充实科技队伍,过去的现象不应再出现。按时代要求发展科技创新,按照当前法律、当下形势对当前诚信问题做出评判,不计较于陈旧的做法。

与科研诚信有时代性不同,同行认可这一规则始终没变。在科研工作中,一个人不是通过“正途”,而是通过“歪门邪道”获得认可,那他的科研诚信就出现问题了。

如何获得同行认可?我认为通常有两种方式: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和参加学术交流。

我们常说“心服口服”,这是同行认可的本质。你所发表的论文或做的报告要有成果,必须是通过研究,提出来具有进步性的新发现新成果、新思想新理论,不是很浅显的研究文章。否则,不可能得到口碑。

需要强调的是,在论文中,作者必须要说明清楚,这篇论文比过去谁写的、哪篇论文有进步,让同行在阅读时有迹可循,最终由同行证明这篇论文的进步是实事求是的。这是同行认可中非常基本的做法,且是做到科研诚信的第一条。

我称其为“学术链”思想。比如,有一些课题,都由最初的学者提出概念,后人提出方程、给出初始条件,再发现问题,再被解决,进而形成一条“链”,即它们处在同一个学科课题方向上。

这种学术链式的研究,对于精准把握课题的学术进程和学科发展脉络,深入探索学科发展规律,促进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包括实现对众多专家科技成果进行评价)有很大帮助。

遗憾的是,现在我们有很多论文并未说明清楚这些。

不过,科学技术发展并非一蹴而就,在某一发展阶段,不乏急功近利的事情。西方国家并非整齐划一,亦同样存在此类现象。当科研失信行为发生的时候,我们不必过分悲观,重要的是揭露出来,总结经验,以后杜绝。

没有科研诚信与同行认可,就谈不上科技界和学术界的真理、标准和秩序,就谈不上科技工作者学术生命的价值,我们也不能老是让国外专家提供科学和技术的“真理”。

科技工作者工作态度的核心是尊重客观,所有的科研成果都要受到同行专家评议和重复试验的严格检查。逻辑推理、尊重客观、同行评议、重复试验,是科学技术领域的基本思想路线和作风,引导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突破。

相关文章

安徽省公示高校科研院所横向课题备案项目

关于安徽省高校科研院所横向课题备案项目的公示各有关单位:根据《安徽省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行动方案》(皖政〔2022〕64号)和《关于组织开展高校院所横向课题备案的通知》......

科研如其人

我们时不时听到这样的话,读到这样的句子:“文如其人”,“字如其人”或“画如其人”,意思是一个作家的文章,一个书法家的字体或一个画家的风格反映着其性格特征与素质涵养。然而,很少有人提及“科研如其人”,不......

“科学大脑”背后的信息枢纽

2021年12月,《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总体方案》获批,标志着国家首个区域综合性科学中心由此落户成渝,其中四川区域选址天府新区兴隆湖,重庆区域选址金凤片区。2023年5月初,成渝(......

超1500亿!3000多家科研机构和大学亮出成果转化成绩单

【超1500亿!3000多家科研机构和大学亮出成果转化成绩单】5月15日,科技部副部长吴朝晖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2年的数据表明,3000多家科研机构和大学完成了1500余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

他为了摸鱼发明的工具,让全世界的科研狗工作量加八倍

如果问,谁是生物狗实验室里最亲密的伙伴?很多人的答案,会是「枪」:搞错了,是这把:毕竟,牵对象手的时间(如果有的话),也没有牵移液枪的时间长。每天吸打上百次,多多少少为科研人员们带来腱鞘炎,腕管综合征......

民营科技企业正成为科研创新重地

4月26日是第23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当天,腾讯公布了该公司的ZL数量数据。数据显示,迄今,腾讯的全球ZL申请总计6.2万件,截至2022年底超过3万件获得授权。根据粗略统计,过去三年多,腾讯的授权发明......

青岛科技大学: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结新果

日前,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正式发布,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国橡中心”)“橡胶轮胎全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示范”项目荣膺该奖项。据悉,“中国工业大奖”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中国工业领域最......

一航天科研人员向间谍提供大量核心要害情报,被判7年!

明天(4月15日)是第八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安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安全问题的联动性更加突出,非传统安全威胁和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给国家安全带来更多风险......

上海为科研松绑,改革力度创“十年之最”

精简合并预算科目、下放预算调剂权、扩大“包干制”试点范围……记者近日从市科委获悉,由市财政局会同市科委制定的《上海市财政科研项目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已于本月1日起施行。《管理办法......

北大环境学科50周年大会:超5成博士投身科研

3月18日,澎湃新闻从北京大学环境学科50周年大会上获悉,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56%的博士毕业生投身科研攻关;海外校友回国数量持续增加,近五年有26名入选国家人才计划。1972年,随着历史上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