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6-04 15:30 原文链接: 分子相互排斥,大脑神经元复杂网络连接的新机制

  哺乳动物的内侧和外侧海马环路分别优先处理空间和物体相关信息。然而,在发育过程中组装这种并行环路的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未知。

  2021年6月4日,斯坦福大学骆利群团队在Science 在线发表题为“Reciprocal repulsions instruct the precise assembly of parallel hippocampal network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在小鼠体内,内侧和外侧海马环路中细胞表面分子teneurin-3 (Ten3) 和latrophilin-2 (Lphn2) 的互补表达分别指导CA1 到下托(subiculum)连接的精确环路组装。

  在内侧环路中,表达 Ten3 的 (Ten3+) CA1 轴突被衍生的 Lphn2 排斥,这表明 Lphn2 和 Ten3 介导的异嗜性排斥和 Ten3 介导的嗜同性吸引力共同控制 CA1 轴突的精确目标选择。在横向网络中,表达 Lphn2(Lphn2+)的 CA1 轴突通过来自 Ten3+ 靶标的排斥而被限制在 Lphn2+ 靶标上。该研究结果表明,并行海马环路的组装遵循由相互排斥指示的“Ten3→Ten3,Lphn2→Lphn2”规则。随着在各种连接中的重复使用与多功能性相结合,其中单个蛋白质既作为受体又作为配体,有限数量的细胞表面分子可以指定哺乳动物大脑中的多样性连接。

  并行信息处理是复杂神经系统的一个显著特征。一个例子是哺乳动物海马-内嗅环路,它对于显性记忆形成和空间表征至关重要 。空间和物体相关信息分别优先由内侧和外侧海马环路处理。在内侧环路中,近端 CA1 轴突投射到远端下托(subiculum),并且近端 CA1 和远端下托也与内侧内嗅皮层形成相互连接。在外侧环路中,远端 CA1 轴突投射到近端下托,远端 CA1 和近端下托与外侧内嗅皮层形成相互连接。

   II 型跨膜蛋白 Teneurin-3 (Ten3) 在内侧海马环路的所有互连区域均具有匹配的表达。近端 CA1 和远端下托中都需要 Ten3 来选择近端 CA1→远端下托的轴突,它促进非粘附细胞的聚集。这些数据支持同质吸引机制,Ten3 通过该机制调节内侧海马环路中的目标选择。目前尚不清楚外侧海马环路中是否存在匹配的基因表达以及这如何有助于海马环路组装。

  该研究发现在小鼠体内,内侧和外侧海马环路中细胞表面分子teneurin-3 (Ten3) 和latrophilin-2 (Lphn2) 的互补表达分别指导CA1 到下托(subiculum)连接的精确环路组装。

  在内侧环路中,表达 Ten3 的 (Ten3+) CA1 轴突被衍生的 Lphn2 排斥,这表明 Lphn2 和 Ten3 介导的异嗜性排斥和 Ten3 介导的嗜同性吸引力共同控制 CA1 轴突的精确目标选择。在横向网络中,表达 Lphn2(Lphn2+)的 CA1 轴突通过来自 Ten3+ 靶标的排斥而被限制在 Lphn2+ 靶标上。

  总之,该研究结果表明并行海马环路的组装遵循由相互排斥指示的“Ten3→Ten3,Lphn2→Lphn2”规则。随着在各种连接中的重复使用与多功能性相结合,其中单个蛋白质既作为受体又作为配体,有限数量的细胞表面分子可以指定哺乳动物大脑中的多样性连接。


相关文章

西湖大学:揭示神经元调控大脑血流新路径

该校生命科学学院特聘研究员贾洁敏团队的相关研究,揭示了神经元调控大脑血流新路径。他们发现了一座架在神经元与血管之间的“新桥梁”——类突触(NsMJ)。通过类突触,谷氨酸能神经元可直接作用于动脉血管平滑......

2023年最“炫”的六大分子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5177.shtm......

底价2500万,分子POCT独角兽转让10%股权

北京京东方知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知微生物)10%股权转让项目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底价2500万元,转让方为京东方健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标的企业知微生物创立于2021年,是一家专注于分子诊......

大脑里有位GPS“指挥官”

无论是太阳的东升西落,还是城市的东西南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方向、定位目标或是记忆场景,都需要用大脑对空间信息进行处理和记忆。那么,这个过程是如何在大脑中发生的?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

新研究揭示自我中心编码的细胞和亚细胞机制

确定空间信息的表征机制是探讨空间信息处理的核心任务之一,为学习记忆中空间场景处理原则提供了重要启发。12月14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研究员王成团队,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生命科......

首获成功,碳材料家族再添两位新成员

通过对两种分子实施“麻醉”和“手术”,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许维教授团队首次成功合成了分别由10个或14个碳原子组成的环型纯碳分子材料,碳材料家族再添两位新成员。近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

近红外光驱动的分子凿岩锤:治疗癌症的突破

以下是对您提供的文本的中文翻译:使用于医学成像的荧光合成染料类别,嵌入在癌细胞的膜中并快速振动,诱发坏死。由于整个分子的振动持续时间不到一皮秒,这些振动的氨基青黄素可以在低光水平或浓度下干扰事物的运作......

我国学者在神经元糖代谢特征与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1991523、82073823)等资助下,南京中医药大学胡刚教授团队在神经元糖代谢特征与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神经元胞体主要进行有氧糖酵解代谢以防止氧化......

做“白日梦”时大脑在干什么

当人静静地坐着,突然之间,大脑“出神”,仿佛转向了完全不同的世界,可能是最近的经历,也可能是过往的记忆。事实上,可能只是做了个白日梦。那么,在做白日梦时,大脑中发生了什么?这是神经科学家们很难回答的问......

神经元损伤修复搭“桥”的微型生物机器人

由患者自身细胞构建的“分子医生”能够筛查癌症、修复受损组织、清除血管斑块,是研究人员对未来医学的构想。而美国塔夫茨大学发育生物学家MichaelLevin致力将这种构想变为现实。4年前,Levin和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