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4日,由中国颗粒学会、大同大学(台北)、台北科技大学主办的中国颗粒学会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在厦门隆重举行。本次会议邀请到了来自海峡两岸知名颗粒学知名专家、学者,同时也邀请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中民、岳光溪、马军,中国科学院院士俞书宏做大会报告。大会共有近千人出席、参与。分析测试百科网作为大会支持媒体,为您带来全程跟踪报道。

1.jpg

中国颗粒学会理事长朱庆山主持本届大会

大会现场

2.jpg

集美大学党委副书记 郑志谦

  集美大学党委副书记郑志谦为本届大会致辞。他表示,中国颗粒学会经过三十余年发展,汇集了国内颗粒学领域精英、企业领袖,已经成为国内最为重要的颗粒学领域的重要交流平台。本次会议云集国内顶级专家、学者、产业界重量人士,聚焦行业前瞻趋势,紧扣海峡两岸产业发展脉搏,推动中国颗粒学发展。最后,祝愿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3.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 刘中民研究员

报告题目:甲醇转化研究进展:从化学到化工

  刘中民表示,我国处于富煤、贫油、少气情况,同时能源环境也存在着安全威胁、环境污染压力大等问题,因此石油替代对国民经济发展极为重要。其中,甲醇制烯烃是连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等研究的桥梁,对促进、改善国民经济起到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在2010年实现世界首次甲醇制烯烃工业化,这一产业已经得到极大发展。据统计,我国目前已投产14套甲醇制烯烃装置,产能达到776万吨/年。

  虽然我国已经实现甲醇制烯烃产业化,但还未能了解全部的转化机理。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发现烯烃的C-C键有C1反应物和中间产物直接反应生成;在高效MTO中,HCP机制占据主导地位;甲基化反应无法避免;酸性改变机制间的平衡。

  此外,团队利用MALDI等技术对SAPO-34催化剂研究发现,催化剂颗粒的大小、结构的改变可以显著改善催化效率。经过实际投产,改性后的催化剂在第三代甲醇制烯烃生产中,能大幅改善生产效率,将甲醇利用率从3:1降低为2.6:1。此外,团队通过分子筛扩散结合微观反应动力学对反应器内单颗粒催化剂碳调控构建反应扩散模型等。

4.jpg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俞书宏教授

报告题目:仿生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未来

  俞书宏介绍到,自然界中复杂生物矿物的形成展现了多尺度、多层次高级组装过程,体现了多重组分对材料性能的调控与协调作用。由于多层次结构在生物材料中非常普遍,且性能极为优异,因此团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合成仿生材料。

  自2002年开始,俞书宏团队致力于人工合成贝壳等宏观仿生材料。团队利用壳聚糖构建适合碳酸钙生长框架,通过单向/双向冷冻法构建三维组装体等调控技术,诱导碳酸钙生长,成功构建人工珍珠母,并将其应用到密质骨修复临床手术中;团队利用酚醛树脂和开展了仿生木材合成,成功构造了防火仿生材料——轻质聚合物木材、隔热防火耐腐蚀人工木材、轻质隔热防火酚醛树脂-SiO2气凝胶。近年来,团队也实现了仿生宏量制备大尺度、人工贝壳材料,尤其在韧性等方面实现突破。

  鉴于微塑料对生态环境、人体有巨大危害,为实现塑料制品替代,团队利用生物纤维素等生物质,成功合成了高性能纳米复合材料、超高尺寸稳定性超强生物质板材、高性能透明薄膜、仿生增强增韧纳米复合纤维材料等,解决了国家对高性能材料的需求。

5.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 岳光溪教授

报告题目:从化工流化床反应器到循环流化床燃烧锅炉

  岳光溪表示,煤炭是中国能源基础的压仓石,但开采出的煤矿存在大量劣质煤现象,使用这些劣质煤极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流化床燃烧技术是将劣质煤再利用的重要装备之一,同时也是低成本的劣质煤转化装备。鉴于环保等因素的压力,国家极为重视流化床燃烧技术的研发。经过30余年的研究,团队建立了循环流化床燃烧体系理论,形成了CFB设计体系。岳光溪表示,中国自第一代循环流化床主要来自国外进口技术,但并不适合中国国情。经团队改造后,其更适合于中国煤种,并且摆脱了国外的技术垄断。第二代液态重构节能型循环流化床、第三代超低排放循环流化床在第一代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运行成本,同时也可以满足更严格的硫化物、氮氧化物排放标准,超出了国外对CFBC污染控制能力的认知范围,其技术已经达到世界领先。

  最后,岳光溪表示化工流态化反应器对颗粒相与气相的相间传质尚未重点研究,但在燃烧系统,相间传质对燃烧及污染控制反应影响非常重要,因此团队今后将开展这项研究,为推动快速床理论发展做出贡献。

6.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 马军教授

报告题目:基于微纳界面特性的强化水处理技术

  马军表示,水在循环过程中容易遭受重金属、内分泌干扰物、有机污染物等污染,发生水质劣化现象,同时也会给使用者带来生物安全性问题。由于很多水中微污染物处于纳米或微米尺寸,研发相应的净化材料极为重要。针对这一问题,团队研发了高价态纳米铁(VI)、锰,制备了相应纳米材料,成功控制了水中有机砷污染、痕量铊污染、汞、铅、镉等污染,同时对于操作条件也达到一定改善。对于水藻前体的去除,团队则利用高价铁氧化物和吸附剂以及臭氧配合高锰酸钾对其进行去除。

  对于通过利用传统混凝技术净化水质带来的水中铝含量上升问题,团队利用臭氧预氧化技术强化胶体颗粒脱稳,同时优化絮凝剂,显著降低上清液浊度和COD,也控制了消毒副产物的含量。此外,团队利用微纳气泡分离联用技术,配合侧旋流排泥平流斜板沉淀池,使水中颗粒数降低十倍,团队也利用臭氧催化氧化技术,实现低温高浓度有机物去除。对于水中新冠病毒去除,团队结合纳米气泡臭氧技术,成功应用户湖北医院废水处理中。对于强化膜分离技术,通过纳米共混改性技术,制备新型复合膜,成功提高了膜的界面性能以及抗污染性能,配合混凝处理,实现了对水中腐植酸等有机物的有效去除,同时减少了膜维护的工作。

  在青年科学家分论坛中,来自国内众多年轻学者就“小颗粒,大健康”之新冠病毒传播、防控与检测开展学术交流。

7.jpg

东南大学 钱华教授

报告题目:冠状病毒在室内环境中的传播

  钱华表示,在流行病状况下,防与治同样重要,只有在良好“防”的情况下,治才能起到理想的效果。新冠病毒主要经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团队通过调研发现,新冠肺炎主要发生在室内环境,家庭传播最多,交通工具第二,且均为通风不良环境。此外,团队通过取样调查发现,建筑物卫生间为重点传播区域;通过对广州某餐馆新冠爆发事件调查、分析发现,在通风不良情况下,新冠病毒存在气溶胶传播过程;通过分析北京某医院住院楼、香港威尔士亲王医院SARS爆发发现,发现空气流动对流行病病毒的传播有重要作用,因此建议室内多通风,降低感染风险;注意厕所造成的气溶胶传播。

8.jpg

北京大学 王斌副研究员

报告题目:环境青年与新冠防控:从气溶胶传播谈起

  王斌表示,团队通过分析发现,新冠病毒传播与气溶胶关系并不显著。但对于温度,研究发现,新冠病毒活性在4-37度之间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超过37度之后变化不明显,而湿度增加对于病毒感染力程度较小,因此温度因素不会决定疫情总体传播,因此应更多专注主动防控政策对疫情的影响。

  对于无症状感染者,团队研究发现,通常70%  -100%的患者会转归为有症状,然而通过对武汉市无症状感染者数据分析发现,武汉地区无症状感染者率极低,平均在10-5-10-6,因此基于此项研究,团队不建议在全国或较大区域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最后王斌表示,切断传播途径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紧急阶段,甚至可以采用“疑似从有”策略,暂时忽略一些科学问题的准确答案。

9.jpg

天津大学 王灿副教授

报告题目: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来谈空气消毒技术

  王灿表示,当前全球疫情持续,至今累积感染超4000万人,死亡超100万人,而且成愈演愈烈、二次爆发、局部爆发三大趋势。由于新冠病毒能以气溶胶形式传播,分析天津宝坻百货大楼空气传播感染案例对证实气溶胶在此次全球疫情爆发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实现空气消毒对控病毒传播至关重要。王灿介绍到,目前人们使用的消毒技术主要包括过滤与静电技、热处理技术、紫外辐照技术、微波辐射技术、光触媒技术、等离子体技术、臭氧消毒技术、溶菌酶技术、植物消毒技术等。

  团队通过使用紫外辐照消毒发现,消毒后存在病毒复活现象,因此需要选择适宜催化剂来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证实,使用催化剂可消除病毒复活的机理为催化剂通过空穴和自由基直接氧化细胞外膜,进而破坏细胞完整性。此外,团队也使用微波辐射法,开发了新型吸波材料,可在数秒内空气中的细菌降低6个数量级。除了这两个技术,王灿认为热门仍然需要开发高效、节能的空气消毒技术。

10.jpg

中山大学 杭健教授

报告题目:建筑通风与飞沫扩散的若干研究

  杭健介绍到,长途巴士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也是新冠肺炎重要的传播途径之一。研究发现,巴士因其通风量大小、气流的组织方式,决定了有新冠病毒飞沫扩散及感染风险,并且新冠病毒在巴士中传播距离可达8米。而在室外空间,由于室外空间风速较大,可破坏人体热雨流,感染风险较小。在风力主导条件下,风的方向影响了感染风险高低。但在大风条件下时,顺风向飞沫暴露风险随人间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在静小风条件下,暴露风险则与室内相同,但飞沫暴露却远小于大风条件。因此保持通风是降低巴士与室内感染风险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11.jpg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唐宋

报告题目:北京新发地市场SARS-CoV-2传播的危险因素及现场模拟研究

  唐宋介绍到,新冠疫情的爆发冲击了全球医疗系统,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在6月11日爆发的新发地新冠疫情后,北京市政府紧急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核酸检测。在全部368例感染者中,有124例为新发地牛羊肉大厅工作人员。调查后发现,水产和豆制品区为检测阳性主要区域,可能是长期潮湿、低温、不通风环境造成,风机盘管类集中空调循环风也可能导致了污染扩散。此外,牛羊肉大厅卫生环境设施不足,存在飞沫、接触、气溶胶传播等风险,其地面积水也会导致污染扩散等。通过团队使用荧光微球模拟实验后发现,在模拟活鱼售卖的柜台附近,以及临近位的柜台侧面、地面涂抹、排水沟槽水样和自然沉降的样品中,均检出了荧光微球,证实冲洗地面、人员如厕可造成空气中新冠病毒的气溶胶传播。

12.jpg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颜诚副教授

报告题目:污水处理厂生物气溶胶颗粒的实时在线分析

  颜诚表示,团队研究发现,污水在处理过程中会因为扰动,会产生生物气溶胶,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经过取样研究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气溶胶的年度感染风险整体较低,人群的疾病负担与年度感染风险存在相同的变化,两种分布的蒙特卡洛模拟的年度感染风险和疾病负担结果差异不大。研究发现,污水处理厂倒伞曝气污水池中的总大肠杆菌在春季和夏季最容易气溶胶化,形成总大肠杆菌气溶胶。微孔曝气池污水中的总大肠杆菌在冬季最容易气溶胶化,形成总大肠杆菌气溶胶。剩余污泥贮存车间中的总大肠杆菌仅在夏季容易气溶胶化。

  鉴于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气溶胶所含生物组成种类复杂、性质和颗粒历经实时变化,对人体危害极大,因此实时分析这类物质对监测生物气溶胶极为重要,因此团队基于激光诱导荧光方法建立了实时在线检测技术。通过这项技术,课题组对污水处理厂的曝气池、污泥脱水间的生物气溶胶含量及分布等急性分析,为减少生物气溶胶对人体危害做出一定指导工作。

  至此,中国颗粒学会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第一天的精彩报告正式结束,敬请期待分析测试百科网为您带来第二天的精彩内容。

  参展厂商:

13.jpg

安东帕中国

14.jpg

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

15.jpg

马尔文帕纳科

16.jpg

HORIBA

17.jpg

珠海欧美克仪器有限公司

18.jpg

大昌华嘉

19.jpg

理化联科(北京)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20.jpg

贝克曼库尔特商贸(中国)有限公司

21.jpg

珠海真理光学仪器有限公司

22.jpg

细川密克朗(上海)分体机械有限公司

23.jpg

南京九章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文章

研究人员开发基于纳米抗体的酶联免疫分析传感器

7月7日,记者从广东工业大学获悉,该校生物医药学院教授赵肃清团队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合作,首次制备出高亲和力的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抑制剂(EC5026和TPPU)纳米抗体,并用于开发灵敏的间接竞争......

PNAS:新型RNA纳米颗粒疗法或能阻断人类多发骨髓瘤扩散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无法治愈的骨髓癌症,其每年会引发超过10万人发生死亡,这种疾病以其快速和致命的扩散而闻名,其是目前科学家们所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疾病之一;当癌细胞在机体不同的部位发生移动时,其就会发生......

第51届HPLC国际会议(HPLC2023)在德杜塞尔多夫盛大召开

第51届高效液相分离及相关技术国际研讨会(HPLC2023)于2023年6月18日-22日星期日至星期四在德国杜塞尔多夫举行,来自全球46个国家和地区的1240位HPLC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参加了这一盛会......

支持合规要求,安捷伦发布最新版xCELLigenceRTCASoftwarePro

2023年6月8日,北京——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今日宣布推出最新版xCELLigenceRTCASoftwarePro2.8版本,这款集成软件包用于运行和分析实时细胞分析数据。该改进版本可......

专注颗粒领域珠海欧美克亮相CIBF2023中国电池行业盛典

2023年5月16日,第十五届深圳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CIBF2023)于深圳盛大开幕,大会重点展示近两年来我国在各种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燃料电池和储能领域的一系列成果。展会首日,超2500......

打造国际粒度仪品牌丨丹东百特亮相2023中国颗粒大会

2023年4月22日,第12届中国颗粒大会在海南鲁能希尔顿酒店举办,大会围绕颗粒学相关领域的科研进展、产业发展和人才成长等展开交流,面向广大颗粒学与粉体行业及其化工、能源、材料、医药和环境等相关领域科......

敢于直言,赢之有道丨珠海欧美克亮相2023中国颗粒大会

2023年4月22日,第12届中国颗粒大会在海南鲁能希尔顿酒店举办,大会围绕颗粒学相关领域的科研进展、产业发展和人才成长等展开交流,面向广大颗粒学与粉体行业及其化工、能源、材料、医药和环境等相关领域科......

专业提供精密测量方案丨国仪量子亮相2023中国颗粒大会

     2023年4月22日,第12届中国颗粒大会在海南鲁能希尔顿酒店举办,大会围绕颗粒学相关领域的科研进展、产业发展和人才成长等展开交流,面向广大......

“创新助力双碳绿色赋能发展”第十二届颗粒大会海南举行

2023年4月22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颗粒学会主办,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颗粒学会能源颗粒材料专业委员会、海南大学承办,由广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海岸鸿蒙标准物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等共......

共探前沿同谋发展丨颗粒研究面向美好未来

——首届未来颗粒前沿论坛成功举办2023年4月1日,由中国颗粒学会、中科南京绿色制造产业创新研究院共同主办,由南京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清华大学共同承办,由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