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邓涛研究员、李强副研究员、王晓鸣客座研究员等人于2006至2012年间对青藏高原喜马拉雅西部札达晚新生代盆地开展的生物地层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共发现了200多个化石地点和数以千计的脊椎动物化石标本,目前鉴定出的动物化石共计33种,包括1种鲤科(裂腹鱼类)、1种鸵鸟(蛋片)和31种哺乳动物。根据哺乳动物化石特别是小哺乳动物化石组合,结合古地磁测年结果,该科研团队认为哺乳动物化石在札达盆地的分布年限约为0.4-6.4百万年。3月15日出版的国际刊物《古地理、古气候、古生态》第374期发表了该项研究成果。这也是继2011年9月2日在《科学》上发表世界上最原始的披毛犀Coelodonta thibetana和2012年5月8日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报道札达三趾马Hipparion zandaense的运动模式之后,该研究团队对札达盆地研究取得的又一突破。

  长期以来,该研究团队克服青藏高原交通条件恶劣及高原反应等诸多困难,广泛、深入地调查了青藏高原上的多个新生代盆地,证实了地处西藏西南边陲的札达盆地是目前青藏高原上脊椎动物化石多样性最高的晚新生代盆地。

  札达盆地晚新生代沉积巨厚,地层厚度超过800米。在下部的150米地层中,发现了Ochotona、Panthera、Qurliqnoria、Palaeotragus和Hipparion的晚中新世哺乳动物组合,年代为6.4-5.3 Ma;在中部150-620米的地层中,发现了Prosiphneus、Mimomys、Apodemus、Trischizolagus、Coelodonta thibetana、Hipparion zandaense、Chasmaporthetes、Nyctereutes、Meles和Antilospira的哺乳动物组合,年代几乎跨越了整个上新世时期(5.3-2.6 Ma);在上部620-800 米的地层中,哺乳动物化石较稀少,但Equus的出现无疑证明了其年代属于更新世。

  研究人员认为,札达盆地的哺乳动物化石种类中的大部分属于中国北方及东亚新近纪的常见种类,少数则可能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种类,如Ochotona、Aepyosciurus和Qurliqnoria。尽管札达盆地地理上紧邻喜马拉雅山南麓的、经典的西瓦里克动物群地点,但两者之间明显缺乏共同分子。

  该项研究得到科技部973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的支持。

图1 札达盆地新近纪脊椎动物化石地点分布图

图2 札达盆地新近纪脊椎动物化石种类及其在地层中的分布


相关文章

有限元分析揭示肿骨中华大角鹿食性

肿骨中华大角鹿(A),驼鹿(B),水牛(C)和家马(D)的下颌骨(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供图) 近日,《历史生物学》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王世骐等人研究成果......

古脊椎所等在古代青铜器产地研究中获进展

 铅同位素及微量元素分析等方法在古代青铜矿料来源研究中备受关注,已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古代青铜器的铸造地研究(产地)的相关研究较少。实际上,产地与矿源是青铜器生产链条中重要的两个环节。......

中国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学成果展在晋开展

连日来,“从鱼到人的生命之旅——中国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学成果展”成为山西博物院最吸引观众眼球的展出。出土于山西省垣曲县的一种生活在4000万年前的古老灵长动物——世纪曙猿的下颌骨化石模型是展出的一大亮......

古脊椎所等首次发现没有象牙的象型类

在长鼻类的主干类群象型类中,发育有一对巨大的上门齿(象牙)成为这一类群的鲜明特征。这一结构通常作为个体采食的工具以及雄性争夺交配权的武器。没有象牙的长鼻类通常只存在于渐新世之前分化出的原始类群中,如恐......

古脊椎所等在马坝人头骨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最新一期出版的《美国体质人类学杂志》(AmericanJournalofPhysicalAnthropology)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秀杰与西班牙人类演化中心教授Emili......

古脊椎所等在沂源人研究中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邢松、山东博物馆孙承凯与国内及西班牙学者合作在山东沂源人的研究中再次取得进展。《人类进化杂志》于2016年4月在线发表了沂源人牙齿形态特征的文章。沂源人化石材料发现于......

古脊椎所在青藏高原札达盆地新近纪生物地层研究中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邓涛研究员、李强副研究员、王晓鸣客座研究员等人于2006至2012年间对青藏高原喜马拉雅西部札达晚新生代盆地开展的生物地层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共发现了200多个化石地......

古脊椎所在青藏高原札达盆地新近纪生物地层研究中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邓涛研究员、李强副研究员、王晓鸣客座研究员等人于2006至2012年间对青藏高原喜马拉雅西部札达晚新生代盆地开展的生物地层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共发现了200多个化石地......

古脊椎所等研究古老型智人向早期现代人演化过渡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刘武领导的课题组与国外学者合作在寻找古老型智人向早期现代人演化过渡的化石证据方面取得进展。课题组对贵州盘县大洞中更新世晚期人类牙齿化石的研究发现一些可能与早期现......

白春礼调研中科院古脊椎所

1月10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一行来到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对研究所领导班子进行换届考核并调研研究所战略规划贯彻落实情况。古脊椎所所长周忠和代表本届领导班子作述职报告,从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