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1-15 14:56 原文链接: 海绵城市“延迟交卷”为哪般

  2015年,住建部、财政部等部委联合开评了首批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按照申报要求, 试点海绵城市建设周期为两年。但3年过去了,本该去年就验收的项目到目前为止还在紧锣密鼓地建设,这是为什么?

  在近日召开的第四期2018年产业前沿技术大讲堂上,作为主讲人的中关村海绵城市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彭志刚坦言,“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技术的本土化成本

  马路绿化带、小区绿植、公园里的景观设施,这些常见的基础设施往往藏着城市海绵系统的秘密。如何把雨水截留、渗透,如何做水的净化及再利用,正如海绵以“强吸水”特性为人们所熟知一样,海绵城市正是关于水的学问,但真正实践中,海绵城市遇到的问题却不只是“水”那么简单。

  城市建设使地面硬化,破坏了自然水文循环,原来能够渗透到地下的水循环路径被阻断,只能沿地表流走,直接通过沟渠流入河道。海绵城市实际上就是通过人工措施把破坏了的水文循环修复到接近大自然的状态。

  自然状态的降雨过程中,直接渗透到地下的水量占全部降水的70%~80%。而城市开发后,比例刚好相反,20%~30%的降雨有幸渗透到地下。彭志刚表示,剩下的水会以更快的速度以线性方式最终通过河道排到下游,“很少会滋养地下水”。

  随着城市的修缮和改变,水的自然循环越来越多地被城市发展所干扰。城市的淤污混接、水资源匮乏、水环境污染等问题都有待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去解决。海绵城市某种程度上就是解决方案。

  近年来,国外有了比较成熟的技术理念,比如美国的低影响开发理念。该理念主要采用“绿色基础设施”。所谓绿色基础设施,就是通过绿化区域排水来恢复自然状态。与之相对的是“灰色基础设施”,即城市的管网排水设施。

  “绿色基础设施投资低,同时也附加一定的其他功能,比如说绿化的景观功能,应对的负荷也比较低,它解决的就是中小强度的降雨问题。”彭志刚介绍,“而灰色的设施成本很高,它应对的是‘十年一遇’甚至百年一遇的小概率大降雨。小概率大降雨如果要通过绿色设施去实现,设施体量就会非常庞大,当它不实现该功能的时候就会造成景观上的浪费”。

  我国在做海绵城市的时候会引进一些类似的技术。但彭志刚认为,“我们的实际情况毕竟跟美国不太一样,美国是少数人在城市里住,大多数人住村子里,他们的住宅间距非常大。当大多数人挤在城市里时,问题就比较突出。”

  “这些年我们通过借鉴、消化、吸收、反复应用,慢慢发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彭志刚表示,海绵城市后续的建设会通过不同的目标、专业、建设过程管理,争取实现适合我国国情的效果。

  认识误区

  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老百姓不认可”的问题,一些认识误区成为具体实施中的巨大阻力。

  是不是建设了海绵城市,就一定不会发生城市的积水和内涝?彭志刚认为,这一问题还要在不同的尺度上去讨论。

  彭志刚认为,海绵城市的建设更多偏向于源头,在源头上通过一些基础设施来实现降雨减排。从区域角度来讲,城市内涝防治更多的是通过地下管道;从流域角度来讲,城市的防洪还涉及到大河与城市之间的关系。

  彭志刚坦言,海绵城市解决的是“大概率小降雨”,对这种“小概率特大降雨”更多的是“缓解”,而不是解决。他表示,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海绵城市在不同城市的实践中也形成了不同的技术体系。针对不同的环节,通过“源头治理、过程控制、末端调蓄”达到相应的效果。

  彭志刚介绍了海绵城市技术的“六字真言”——“渗、滞、蓄、净、用、排”。前三者为偏源头的技术措施,所实现的效果更多是把水滞留下来,延缓其往外排放的速度,抑制地下水的下降;后三者则偏向于中端和末端的一些措施,如应用和排放。

  海绵城市的标准并不是越高越好。彭志刚认为,要注意水质和水量的平衡。如果一个城市通过海绵系统处理雨水的合理值为80%,为了“做到极致”提高到95%的标准,“那基本上就没有水进入到河道了,对自然也是一种破坏”。

  除此之外,海绵城市还要兼顾分布与集中、景观与功能以及生态与安全的关系。

  投资回报难题

  海绵城市属于基础设施建设,没有经济性收入,谁来买单?目前来看,还是政府。

  “纵观三年的试点建设,有经验也有教训。”彭志刚表示,国家通过强制手段给我们开了一个好头,也通过后续的政策持续性给我们创造了几万亿元的市场规模。

  “有了《指南》(《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以后,才有了三部委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海绵城市国家级试点的打造。”彭志刚表示,为了有效、快速推动试点海绵城市的建设,政府给了大量的资金补贴,到目前为止,30个试点城市总共补贴金额超过400亿元。

  彭志刚坦言,这是一个很大的体量。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对于海绵城市建设做了明确规定。其中提到,“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假如80%的目标真的能够实现,恐怕城市看海的经历将成为永久的回忆。”网友的这一预判表明这一指导意见的力度所在,但真正付诸实践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彭志刚表示,文件下发了以后,城市所有即要增加的新建建筑都必须按照海绵城市的要求来建设,由后续增量来弥补前面的存量问题, “大家‘咬咬牙’到2020年基本能够实现”。

  但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要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这就意味着存量部分建筑小区、城市道路、公园广场也要改造,“这一改造的体量非常大”。彭志刚所在团队曾经在全国范围内统计过,总共将近700个城市,要有上万亿元的投资,才能达到该指标。

  “这是一个庞大的产业。”彭志刚说。怎么盘活这个产业?他描述了一个“不错的”设想:把有地产开发能力、海绵城市建设能力的各方组合到一起,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提升周边环境,从而使土地或者周边房产溢价,反过来弥补海绵城市的收益。


相关文章

城市园林绿化中海绵城市技术的应用研究

1.海绵城市概述海绵城市的目标是将城市建设成同海绵一样具有良好包容性的城市,加强城市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城市内部的良好运转。为改善城市生态系统,达到海绵城市构建目标,通常会从渗、滞、蓄、净、排这五......

总投资14亿,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招标

9月6日,中国水网从中国政府采购网获悉,为推进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决定实施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中新生态城片区)PPP项目。项目拟采用建设-运营-移交(BOT)模式运作,通过政......

海绵城市“延迟交卷”为哪般

2015年,住建部、财政部等部委联合开评了首批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按照申报要求,试点海绵城市建设周期为两年。但3年过去了,本该去年就验收的项目到目前为止还在紧锣密鼓地建设,这是为什么?在近日召......

为什么再大的雨也淹不了这几个城市?我们何时做到

2014年,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用)》。2015年,启动了镇江、嘉兴、厦门、济南、武汉、常德、南宁等16个试点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首批海绵城市建设......

中国的“海绵城市”正将街道变绿以治理洪水

作为上海的“海绵城市”,临港区正试点一种生态友好型项目,以取代这座正面临海平面上升长期风险的海滨城市的传统防洪和排水系统。中国迅猛增多的混凝土设施经常堵塞水的自然流动。为逆转该趋势,海绵城市概念专注于......

任南琪院士回应“海绵城市无用论”:需认清事实

 2015年和2016年,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综合考虑我国东、中、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南北方的气候不同,分两批确定了30个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城市,涵盖大、中、小不同规模的城市。如此力......

会呼吸有弹性:海绵城市与水相融

【砥砺奋进的五年·中国新名片】6月6日,湖南长沙湘江新区。一场暴雨后,在梅溪湖路西延线相邻近湖八路交叉口的道路北侧,一条湿地景观带,中间低、两侧高,底部仍蓄积着雨水。在道路两侧原有的排水系统之余,北侧......

重庆璧山21个海绵城市项目建设年底完工

近日,记者从区城乡建委获悉,今年计划实施的21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已全部启动实施,预计年底完工。据了解,璧山与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完成了53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基本地质情况调查及海绵城市......

首创股份再下一城进入海绵城市市场

9月7日晚,首创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同意以PPP的方式投资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海绵城市PPP项目。首创股份将与固原市九龙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政设计院、北京市政四公司共同设立项目公司“宁夏......

全国30个海绵城市试点19城出现内涝试点失败了?

近些年来,我国诸多大中城市频繁发生严重的城市内涝灾害,2000年以来,平均每年发生200多起不同程度的城市内涝灾害。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公布的数据称,截至7月13日,今年全国有28省(区、市)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