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道,全球降水格局已经发生变化。我国南亚热带地区降水格局变化主要表现为干季降水次数减少、雨季强降雨时间频发。降水格局的变化会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和功能。目前,降水格局变化对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尚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及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博士生赵倩在导师简曙光和研究员申卫军的指导下,依托鹤山野外降水控制实验平台,模拟干季更干、湿季更湿的降水格局。以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探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对降水季节分配变化的响应,加深有关土壤微生物对降水格局变化响应的理解。干季隔除67%的林下穿透水处理减少了17–24%的土壤含水量。在群落水平上,该强度的降水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无显著影响。但在门分类水平上,干季隔除67%的降水处理显著增加了细菌稀有种(Gemmatimonadetes,Armatimonadetes和Bacteriodetes)以及真菌优势种Basidiomycota的相对丰度,降低了真菌优势种Ascomycota的相对丰度。经过2年的野外降水控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强度的降水改变对土壤养分、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酶活性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地影响细菌群落中某些稀有种以及真菌群落中优势种的相对丰度。

  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土壤学主流期刊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资助。

相关文章

蒙古高原夏季降水变率及其可能机制研究获进展

由于气温升高和降水变化,干旱和半干旱生态系统的干旱加剧,给区域环境、水资源和农业都带来巨大影响。近些年来,位于干旱和半干旱区的蒙古高原(MP)正在经历着严重的干旱,易发生荒漠化和土地退化等问题。降水是......

热带森林微生物残体碳对氮添加方式的响应获揭示

近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恢复生态学任务团队发现土壤深度调控热带森林微生物残体碳对氮添加方式的响应。相关研究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环境管理杂志》(JournalofEnvironmentalManageme......

极端降水变化的非线性响应及其驱动机制获揭示

近日,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潘庆民团队揭示了草原生产力对极端降水变化的非线性响应及其驱动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功能生态学》。随着全球降水波动的加剧,极端干旱和极端湿润年份出现的频率增加是未来全球气......

我国首颗降水星上岗了

2023年4月16日9时36分,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风云三号G星(风云三号G星即风云三号07星),作为风云卫星家族中的第20星,风云三号G星在国际上首次采用双频主动降水测量雷达与被动微波、光学遥......

近30年西北地区由变湿向变干转型

近日,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汤秋鸿团队发现近30年西北地区正在由变湿向变干转型。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水文学杂志》。中国西北地区在过去60年经历了以气温上升(变暖)、降水增加(变湿)为主要特征......

大气所等揭示历史降水变率与未来极端降水预估联系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周天军课题组与英国气象局哈德莱气候中心的合作者指出,中高纬地区极端降水预估模式间不确定性与模式模拟的历史气候降水变率,即降水事件的波动幅度或振荡范围,存在显著相关。相关论文近......

海洋所在晚第四纪东亚季风降水演化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与瑞典隆德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合作,在CommunicationsEarth&Environment上在线发表了晚第四纪东亚季风降水......

中东部多地体验初春般暖意明起降水发展增多

中国天气网讯今起三天(1月10日至12日),我国中东部大部仍将处于明显偏暖的天气格局中,东北、江南不少地方最高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超10℃,体验初春般的暖意。本周后半段,随着强冷空气登场,上述地区将上演......

全球降水频率变化对土壤呼吸及其组分影响获揭示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站博士后杜悦在导师闫俊华研究员等指导下,研究揭示了全球降水频率变化对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影响。相关研究发表于《全球变化生物学》(GlobalChangeBiology)。全球变......

江南等地降水频繁明起北方新一股冷空气来报到

中国天气网讯今天(12月8日),我国大部雨雪稀少,降水区域主要集中在浙江、上海、江苏、贵州一带,以小雨为主。明天开始,冷空气逐渐活跃起来,东北等地气温波动大,公众需密切关注气温变化,及时增添衣物。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