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0-10 09:52 原文链接: 化学诺奖解读:锂离子电池,“足够好”!

   从工作到生活,从阅读到游戏,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移动电子设备的运转,都依赖于锂电池。这项发明如同一道光,照亮了人类生活“说走就走”的旅程。

  北京时间10月9日下午,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机械工程和材料科学教授约翰•B•古迪纳夫(John B. Goodenough)、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厄姆顿大学特聘教授M•斯坦利•威廷汉(M. Stanley Whittingham)和名古屋明治大学教授吉野彰(Akira Yoshino)分享了这一奖项,以表彰其在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方面作出的贡献。

  化学奖够化学吗?

  近几年,诺贝尔化学奖经常被戏称为“理综奖”,今年的锂电池,应该算是够“化学”的一次颁奖了。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副校长陈军说:“这次获奖可以说是众望所归。锂离子电池研究属于化学领域,三位科学家围绕材料化学的科学问题开展工作。化学奖颁给锂离子电池,将极大推动化学学科和相关交叉学科的发展。”

  其实,这次获奖的原创成果要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他们三个人开创了锂离子电池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路径。

  古迪纳夫和威廷汉都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方面做了基础研究。威廷汉指出二硫化钛是能作为正极的新一代固体材料,古迪纳夫及团队表明钴酸锂(LiCoO2)能成为锂电池的正极材料;而吉野彰与其同事则使用聚乙炔(polyacetylene)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并取得了成功。1985年,吉野彰利用钴酸锂和聚乙炔分别作为正极和负极,制造出了第一块现代锂离子电池,并于1991年投入市场应用。

  “事实上,5年前我就在想,锂离子电池应该获奖了。它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对现代人类社会的信息化、移动化、智能化都起了很大的作用。”陈军说。

  “足够好”有多好?

  古迪纳夫以97岁的高龄,成为了年纪最大的诺奖获得者。由于自己的英文名字,他在中国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足够好”先生。不过大家好奇的是,“足够好”先生“好”在哪里?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辛森于2015年8月中旬到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今年5月回国,期间一直在古迪纳夫的实验室做博士后。“我们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他亲手改的。我还有他的手稿,改完之后,他会决定投哪个杂志,会给你建议,但最终他会听取你的意见。他是思想开明的导师。”

  “我们组的研究特征是偏实用化,但仍以基础研究为主。古迪纳夫平时只要没事,就会出现在办公室。”辛森说。

  在辛森的印象中,大家可以随时找古迪纳夫聊天,每个跟他相处的人都会觉得非常愉快。

  “他对博士后也没有特别多的要求,就是希望大家把日子过好、把学业做好。”辛森说。

  2008年,第十四届国际锂电池会议在天津举办,刚回国不久的陈军作为大会秘书,负责接待威廷汉。在他的印象中,威廷汉为人和蔼,喜欢中国美食,爱吃咕咾肉;在学术上,他对锂电池有无穷的兴趣。

  “我在日本时,曾做过MoS2储氢的研究,回国后开展TiS2储镁研究。当我跟他提起TiS2,威廷汉眼睛一亮,跟我说了很多当初储锂的相关科研内容,还跟我谈到了为什么TiS2作为正极固体材料没有产业化的原因。”陈军说。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研究员、副总工程师汤卫平与吉野彰的交流相对较多。这位打眼看上去并不很显眼的老人,对研发工作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思路要柔软,工作要执着”。

  2017年,吉野彰来上海参加一次学术会议,感慨中国车用锂电池发展之迅猛。同时,他还表示:“尽管技术千变万化,但与之相对应的科学研究并非一日之功,在快慢之间寻求平衡与突破才是科技的真正要义。”

  “我想,除了他们的智慧外,执着是三位身上都具备的品质。古迪纳夫今年97岁,吉野彰今年71岁,都还坚持在科研第一线。”汤卫平说。

  未来,路在何方?

  这次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锂电池,无异于为相关的研究人员打了一剂“强心针”。

  陈军说:“锂电池的基础研究,国际上公认是美国领先,日本产业化做得最好。这些年中国培养了一批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开发的人才队伍,整体水平也步入国际先进行列。”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曹余良认为,我国锂电池产业规模世界最大,未来中国锂离子发展的重点应是如何把技术做得更好、产业做得更加完善。

  陈军表示,锂电池的研究核心是正极、负极材料以及膈膜,它正朝着高容量、金属化、固态化等方向发展。

  辛森说:“当前,锂电池能量密度要不断往上做,就相当于在相当有限的空间内塞入更多的锂离子。但是,金属锂是碱金属,本身化学性质很活泼,肯定会带来一些安全上的不确定性。怎么去稳定正极和负极的化学安全性,这是锂离子电池未来要做的一个重点。”

  辛森表示,锂属于稀土资源,并不具备资源优势,因此除了锂电池之外,还应当做一些其他电池资源的开发,比如钠离子电池。

  “客观来讲,锂电池性能还没有达到电动汽车和大规模储能的要求。呼唤新的材料与体系,这也是下一步以及未来十年国内追赶的方向。”陈军说。

相关文章

重磅,日企研发出新固态电池:容量增至25倍

据报道,日本大型电池企业麦克赛尔宣布,他们已经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圆柱形固态电池,具有大容量、耐热强、寿命长和抗冲击性好等特点。据了解,新型电池采用了硫化物材料,这种材料容易大容量化,相比传统的锂离子电......

回顾:2023年Nature\Science上的锂电池成果

2023年Nature上的电池文章汇总1.固态电解质最新成果登上Science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创新研究所全固态电池研究中心RyojiKanno教授团队利用高熵材料的特性,通过增加已知锂超离子导体的组成......

电池黑粉(BlackMass)—XRF分析在锂电池回收利用行业的应用

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是缓解资源短缺的重要手段。随着可再生能源需求持续上升,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然而,评估这些电池中各种成分的价值是一项复杂挑战,且其通常包含在电池黑粉(B......

化学所锂电池硅基负极研究取得进展

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开发高能量密度、长寿命的锂离子电池至关重要。相较于传统石墨负极,具有更高理论比容量的硅基材料被认为是颇有前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然而,硅基负极在充放电时存在较大的体......

全球首次!锂金属电池进入B样阶段

2023年12月13日,波士顿——全球领先的高性能锂金属电池开发商SESAICorporation(NYSE:SES,以下简称SES)在今天举行的第三届BatteryWorld上宣布与一家车企正式签署......

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孟国文和韩方明团队,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中取得了新进展。此前,该团队创制了纵-横互连三维碳管网格膜,并以该网格膜作为对称型双电层电化学电......

70℃照样工作?新型锂电池经得起“冰火两重天”

我国研发的新型锂离子电池,可经受“冰火两重天”考验,引发业内关注。如何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温度适应性能,一直是行业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近日,在第25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一款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

超全汇总!大批锂电池材料标准强势来袭

随着电动汽车、电动轻型车、电动工具、消费电子和新型储能等行业的快速发展,锂电池因其能量密度高、放电功率高、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和绿色环保等明显优势,而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锂离子电池主要由四大关键......

“双循环”让退役锂电池有了新出路

自驱动磷酸铁锂回收系统。受访者供图当实验台上的摩擦纳米发电机开始嗡嗡运转时,旁边大烧杯里,一簇细密的气泡逐渐在阴极聚集。这预示着,即将迎来“退役潮”的废旧锂电池的回收方案浮出水面。日前,中国科学院北京......

硅基超亲电解液锂电池隔膜研究获进展

能量型锂金属电池作为下一代电化学储能技术,是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发展的基础。然而,在构建高比能锂金属电池的条件(如欠锂、低电解液用量等)下,锂枝晶不可控生长和中间产物穿梭等问题制约了产业化进程。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