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观基因组学指的就是指导基因关闭或开启的DNA修饰,科学家们发现一些表观缺陷会引发癌症,而且目前预测脑癌患者预后的方法也是基于表观肿瘤亚型。然而,表观基因组学十分复杂,作用机理并不十分明确。

近期来自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揭示TET2和TET3基因的甲基化修饰是黑色素瘤发生类EMT过程和转移的一个重要过程,为黑色素瘤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表观遗传学解释。

这一研究成果在线公布在11月12日的Oncotarget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马润林研究员,马润林研究员1998年作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受邀回国,并于2001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4年又入选新世纪首批“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2009成为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其研究组研究方向为免疫功能基因组学与免疫遗传学。主要研究人类免疫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动物模型与组胺过敏相关基因的功能等。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描述了上皮来源的细胞通过特定程序转变成间充质样细胞的过程。EMT的发生是肿瘤转移的重要过程。恶性黑色素瘤是起源于黑色素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虽然并非上皮肿瘤,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很多类似EMT的特征。

TET(Ten Eleven Translocation)蛋白家族是一类DNA主动去甲基化酶,从良性的黑痣发生癌变并逐步恶化的过程中,TET基因家族表达水平逐渐下调,但TET蛋白家族是否调控黑色素瘤类EMT过程的发生并不明确。5hmC水平和TET基因表达水平可能成为一个区分良性黑痣和恶性黑色素瘤的分子标志。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发现在TGF-β1诱导黑色素瘤细胞发生类EMT的过程中,TET2基因和TET3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发生表达下调,在不同来源的黑色素瘤细胞系和肿瘤组织中,TET2基因表达水平与EMT标志基因表达水平具有相关性。

如果敲降TET2或TET3基因即能诱导细胞发生类似EMT的现象,同时多个调控EMT的转录因子表达被激活,而且DNA甲基化抑制剂处理能逆转TGF-β1对TET2/3的抑制作用,敲降DNMT3A基因也能激活TET2和TET3的表达。研究人员还通过ChIP-PCR实验发现,TGF-β1处理促进了DNMT3A与TET2和TET3基因启动子区的结合,故TGF-β1能通过激活TET2和TET3基因启动子区发生甲基化来抑制其表达。

此外,在体外实验中过表达TET2基因能够部分逆转TGF-β1所诱导的类EMT过程,而在小鼠模型中,过表达TET2基因也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所抑制。这一研究揭示TET2和TET3基因的甲基化修饰是黑色素瘤发生类EMT过程和转移的一个重要过程,为黑色素瘤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表观遗传学解释。

作者简介:

马润林,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马润林实验室研究方向为免疫功能基因组学与免疫遗传学。主要研究人类免疫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动物模型与组胺过敏相关基因的功能;反刍类动物免疫基因组MHC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MHC比较进化;肺器官早期发育与免疫;侵染性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致病致癌分子机理。

创新研究课题组长马润林博士, 研究员。1982 年获石河子大学学士学位,1987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硕士学位,1991年获堪萨斯州立大学博士学位,1992-1996在伊利诺依大学做分子遗传学博士后研究,1997起任伊利诺依大学(UIUC)研究助理教授,1999起任辛辛拉提大学医学院研究助理教授,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1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4入选新世纪首批“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 2009成为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先后在国际英文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 50余篇SCI研究论文。

马润林博士还是新西兰梅西大学荣誉教授。



相关文章

遗传年龄或可评估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组织衰老速度!

自闭症(ASD)和精神分裂症(SCZ)是常见的慢性精神疾病,在行为、遗传学和神经病理学等方面存在相当多的重叠特征,提示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可能存在共同的神经发病机制。衰老与表观遗传效应的动态变化密切相关......

全基因组分析方法创新,人类百万年前的群体秘密被发现!

9月1日,《科学》(Scienc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李海鹏研究组与华东师范大学脑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所潘逸萱研究组合作撰写的题为Genomicinferenceofasevereh......

研究解析栽培草莓“祖先”的基因组图谱

草莓具有重要的经济和营养价值,现代八倍体栽培草莓起源于两个八倍体野生种弗州草莓和智利草莓的种间杂交。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朱安丹专题组深入解析了八倍体草莓的起源和遗传分化特征。相关研究成......

空间细胞类型组分解析新算法被提出!

8月7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翟巍巍/马亮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SONARenablescelltypedeconvolutionwithspa......

藻际微生物研究新进展

近日,山东大学海洋学院教授杜宗军团队解析了不同海洋大藻的核心微生物类群,发现了其强大的多糖降解潜力和次级代谢产物合成潜力,并对藻际微生物区系和周围环境微生物区系进行了比较,研究成果发表在《微生物组》。......

类风湿关节炎的非药物干预措施有哪些?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典型表现为对称性多关节炎,常伴有疼痛、疲劳、功能障碍、情绪障碍等,并可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全球患病率约0.5%~1.0%,中国患病率约0.28%~0.45%......

武汉大学等团队发现急性肾损伤进展的调控新机制

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肾损伤分子-1(KIM1)在肾小管损伤后显着上调,并作为各种肾脏疾病的生物标志物。然而,KIM1在AKI进展中的确切作用和潜在机制仍然难以捉摸。2023年7月......

研究揭示压力应激加剧肠道炎症的分子机制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与消化系统相关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分为两种主要疾病类型: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由于病因不清,目前IBD只能以缓解症状作为长期治疗手段。前期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心理压力可诱......

粪便移植有望改善黑色素瘤治疗

    近日,在《自然·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临床试验结果证实,来自健康人的粪便微生物移植不仅安全,还能改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对免疫疗法的应答。I期试验招募了20......

注意!不起眼的“痣”也会成为“致命杀手”

黑色素瘤多发生于皮肤,也会发生在黏膜、眼葡萄膜、软脑膜等不同部位或组织。除了过度日晒、紫外线照射外,遗传易感性、肤色类型、巨大的先天性痣、免疫抑制及血液恶性肿瘤等均是引起该病的高危因素。我们身体上一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