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1-22 10:48 原文链接: 揭示寨卡病毒RNA结构及固有免疫MAVS信号通路调控分子

  本周,Cell Host & Microbe 杂志在线发表了两篇来自国内学者的研究论文。

  第一篇是由清华大学张强锋课题组与谭旭课题组联合发表的题为Integrative Analysis of Zika Virus Genome RNA Structure Reveals Critical Determinants of Viral Infectivity 的研究论文。论文对寨卡病毒的RNA基因组在二级结构层次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建模,并在此基础上发现且验证了一个只在流行株系中特异性存在的长程RNA-RNA相互作用,研究表明该相互作用可能促进寨卡病毒流行株系的细胞感染功能。论文显示了RNA二级结构对寨卡病毒的重要作用,阐释了调控RNA病毒传染性和毒性的新型分子机制,为相关药物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结构基础。

图片.png

  寨卡病毒(Zika virus ,ZIKV)是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RNA病毒,经由斑蚊传播【1】,感染人群可罹患严重的脑部疾病,包括新生儿的小头畸形和成人的格林巴氏综合症【2,3】。ZIKV的基因组是一条长为一万个核甘酸左右的正链RNA,其中包括编码全部11个病毒蛋白的编码区以及5’端和3’端的非编码区域,依据其基因序列可分为古老非洲株系及流行性亚洲株系(又称美洲株系),其中亚洲株系是造成ZIKV大规模传播的主要病毒株系【4】。然而,比较基因组的分析结果表明,ZIKV的流行株系和非流行株系的大部分基因组差异并不带来氨基酸的变化,而是发生在非编码区的突变和编码区的同义突变。这些在蛋白层次“沉默”的突变有可能在RNA层次造成功能和调控的差异。然而由于技术的限制,人们对此所知甚少。

  黄病毒属的基因组RNA可参与病毒的翻译,复制,包装及入侵宿主等过程,其中RNA结构元素发挥了重要作用【5】。在本篇研究论文中,研究人员研究者综合利用了两种新型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RNA二级结构研究手段,平行解析并比较了亚洲株系和非洲株系的寨卡病毒在哺乳动物细胞内的基因组RNA结构。研究人员首先选取了ZIKV亚洲型代表病毒株PRVABC59及非洲型代表病毒株MR766感染Huh-7细胞,并采用小分子修饰结合深度测序探测RNA二级结构的icSHAPE(in vivo click selective 2-hydroxyl acylation and profiling experiments)方法检测了RNA核苷酸的柔性结构【6】,同时利用分子交联并结合深度测序检测RNA分子相互配对作用的PARIS(Psoralen Analysis of RNA Interactions and Structures)技术直接描绘ZIKV基因组RNA-RNA配对情况【7】(图1)。研究人员对测得的icSHAPE和PARIS数据和已知病毒RNA元件的二级结构进行了完整比较,验证了两种技术解析病毒RNA结构的有效性。以PARIS数据为依据,对寨卡病毒RNA基因组进行了RNA结构域的划分,并在结构域的基础上,结合icSHAPE数据和RNA结构预测软件,构建了亚洲和非洲株系寨卡病毒全基因组RNA的二级结构模型。

图片.png

图1. 结合icSHAPE技术和PARIS技术解析寨卡病毒中的关键RNA结构元件

  结合 PARIS数据和ZIKV各亚型的系统进化分析,研究人员从中发现了一个亚洲株系特异的5’端非编码区和病毒包膜蛋白编码区之间的长距离RNA-RNA相互作用。在这个区域,亚洲株系相对于非洲株系有很大的核苷酸差异。这些差异都特异的位于氨基酸密码子的第三位因而不影响编码蛋白,但却形成了亚洲株系中特异RNA相互作用的基础。研究者对这个RNA-RNA相互作用进行了突变和回补实验,验证了其对亚洲株系的重要性,如果破坏该相互作用会大幅降低 在神经胶质瘤细胞中的感染性。

  因此,本研究不仅揭示了RNA二级结构对于病毒感染性调控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而且为病毒的基因组组成和进化,开发新型基于RNA的抗病毒药物提供了研究基础。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张强锋研究员和药学院谭旭研究员为本文的通讯作者,CLS项目博士生李盼、生命学院博士生魏逸凡、梅淼和PTN项目博士生唐磊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

  第二篇是来自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张龙课题组发表的题为FAF1 Regulates Antiviral Immunity by Inhibiting MAVS but Is Antagonized by Phosphorylation upon Viral Infection的研究论文。论文发现了支架蛋白FAF1可形成聚集体并负调控MAVS信号通路。FAF1可与TRIM38竞争与MAVS的结合并拮抗MAVS蛋白的多聚泛素化及聚集体的形成。病毒感染后,FAF1第556位丝氨酸可被激酶IKKε磷酸化并起始FAF1的溶酶体降解途径,从而释放FAF1对MAVS的抑制作用,激活免疫应答。

图片.png

  病毒RNA感染宿主细胞后可激活RIG-I-MAVS信号通路。病毒RNA首先被胞质感受器RIG-I(retinoic acid-inducible gene 1)所识别,将信号转导于定位在线粒体的MAVS(mitochondrial antiviral signaling protein)并激活信号级联网络,促使转录因子NF-κB与IRF3入核并诱导I型干扰素的产生【8,9】。其中,MAVS在中心起到了承接病毒识别并结合及起始下游抗病毒信号的功能。RIG-I的CARD结构域可与MAVS N端CARD结构域相互作用,诱发MAVS蛋白形成朊蛋白样聚集体,激活转录因子NF-κB与IRF3【10】。体外重组实验证实了MAVS聚集体的形成需要RIG-I及TRIM31催化的MAVS K63位多聚泛素化的形成【11】。然而,MAVS功能的精确调控有赖于更多的研究进行阐明。

  在本篇研究论文中,研究人员首先利用质谱鉴定到FAF1可与MAVS发生相互作用。FAF1的UBL结构域对于相互作用不可或缺。FAF1可形成聚集体,RNA病毒感染后,FAF1的表达抑制了抗病毒因子的表达。随后,研究人员在小鼠体内巨噬细胞中条件敲除性FAF1基因,发现FAF1的缺失可显著诱导宿主的抗病毒免疫应答并抑制病毒在体内的负责。机制上,FAF1与TRIM31竞争性结合MAVS,从而抑制MAVS K63位多聚泛素化的形成并抑制MAVS聚集体的形成。FAF1的缺失则可回复这一过程,因此,FAF1在MAVS信号通路中发挥负调控作用。

  研究人员进一步探究在RNA病毒感染后FAF1蛋白表达减少的机制,发现FAF1是溶酶体降解途径的靶蛋白,这一现象依赖于激酶IKKε的表达。质谱结果显示,FAF1第556位丝氨酸(S556)可被IKKε磷酸化且S556在进化中具有非常高的保守性。FAF1 S556的磷酸化促使FAF1 UBL结构域四个赖氨酸位点(K139,K143,K146和K221)发生乙酰化并诱导FAF1的解聚和降解。因此,FAF1 S556的磷酸化对于FAF1的降解及MAVS的激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的来看,本篇研究论文不仅系统性的鉴定到了固有免疫新型分子FAF1在MAVS信号通路中的发挥的负调控作用,而且揭示了FAF1与MAVS相互作用调控免疫信号通路的重要机制(图2)。

图片.png

图2. FAF1调控MAVS信号通路示意图

  参考文献

  1. Petersen, L.R., Jamieson, D.J., and Honein, M.A. (2016). Zika virus. N. Engl. J.Med. 375, 294–295.

  2. Brasil, P., Pereira, J.P., Jr., Moreira, M.E., Ribeiro Nogueira, R.M., Damasceno,L., Wakimoto, M., Rabello, R.S., Valderramos, S.G., Halai, U.A., Salles, T.S.,et al. (2016). Zika virus infection in pregnant women in Rio de Janeiro.N. Engl. J. Med. 375, 2321–2334.

  3. Cugola, F.R., Fernandes, I.R., Russo, F.B., Freitas, B.C., Dias, J.L., Guimaraes,K.P., Benazzato, C., Almeida, N., Pignatari, G.C., Romero, S., et al. (2016). The Brazilian Zika virus strain causes birth defects in experimental models. Nature 534, 267–271

  4. Zhu, Z., Chan, J.F., Tee, K.M., Choi, G.K., Lau, S.K., Woo, P.C., Tse, H., and Yuen, K.Y. (2016). Comparative genomic analysis of pre-epidemic and epidemic Zika virus strains for virological factors potenti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rapidly expanding epidemic. Emerg. Microbes Infect. 5, e22.

  5. Rodenhuis-Zybert, I.A., Wilschut, J., and Smit, J.M. (2010). Dengue virus life cycle: viral and host factors modulating infectivity. Cell. Mol. Life Sci. 67,2773–2786.

  6. Flynn, R.A., Zhang, Q.C., Spitale, R.C., Lee, B., Mumbach, M.R., and Chang, H.Y. (2016). Transcriptome-wide interrogation of RNA secondary structure in living cells with icSHAPE. Nat. Protoc. 11, 273–290.

  7. Lu, Z.P., Zhang, Q.C., Lee, B., Flynn, R.A., Smith, M.A., Robinson, J.T., Davidovich, C., Gooding, A.R., Goodrich, K.J., Mattick, J.S., et al. (2016). RNA duplex map in living cells reveals higher-order transcriptome structure. Cell 165, 1267–1279.

  8. Seth, R.B., Sun, L., Ea, C.K., and Chen, Z.J. (2005).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AVS, a mitochondrial antiviral signaling protein that activates NF-kappaB and IRF 3. Cell 122, 669–682.

  9. Meylan, E., Curran, J., Hofmann, K., Moradpour, D., Binder, M.,Bartenschlager, R., and Tschopp, J. (2005). Cardif is an adaptor protein in the RIG-I antiviral pathway and is targeted by hepatitis C virus. Nature 437, 1167–1172.

  10. Hou, F., Sun, L., Zheng, H., Skaug, B., Jiang, Q.X., and Chen, Z.J. (2011). MAVS forms functional prion-like aggregates to activate and propagate antiviral innate immune response. Cell 146, 448–461.

  11. Liu, B., Zhang, M., Chu, H., Zhang, H., Wu, H., Song, G., Wang, P., Zhao, K., Hou, J., Wang, X., et al. (2017). The ubiquitin E3 ligase TRIM31 promotes aggregation and activation of the signaling adaptor MAVS through Lys63-linked polyubiquitination. Nat. Immunol. 18, 214–224


相关文章

骚扰阿蚊是寨卡病毒潜在的传播媒介

寨卡病毒是一种主要由媒介伊蚊(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等)传播的黄病毒。近日,南方医科大学教授陈晓光团队研究发现寨卡病毒而非登革病毒-2可以通过血餐和人工尿液感染骚扰阿蚊,被感染的蚊子可以通过叮咬将寨卡病毒......

我国科学家揭示蚊媒病毒加速传播的机制

蚊媒病毒是以蚊虫作为传播媒介的病毒的统称,其中寨卡病毒、登革病毒在内的多种病毒对全球公共卫生造成严重威胁。清华大学的研究团队首次揭示蚊虫倾向于叮咬病毒感染者从而造成疫病加速传播的机制,相关成果在《Ce......

高福院士团队提出安全有效的寨卡疫苗新策略

寨卡病毒是一类蚊媒传播病原,感染孕妇可引起新生儿小头畸形。2015-16年寨卡疫情成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目前尚无获批疫苗。寨卡病毒与登革病毒的抗原性接近,属一个超血清家族。最新的人群队列研究发现,......

NatCommun:高剂量寨卡病毒疫苗可让母婴免受感染

得克萨斯大学加尔维斯顿分校的医学研究人员首次表明,对怀孕的小鼠进行单次更高剂量的疫苗接种可以安全地保护她和她的胎儿免受寨卡病毒的感染。相关结果发表在《naturecommunications》杂志上。......

naturecommunications:高剂量寨卡病毒疫苗可同时保护母婴

得克萨斯大学加尔维斯顿分校的医学研究人员首次表明,对怀孕的小鼠进行单次更高剂量的疫苗接种可以安全地保护她和她的胎儿免受寨卡病毒的感染。相关结果发表在《naturecommunications》杂志上。......

PeerJ:新建图谱揭示寨卡病毒是如何传播的

Zika等传染病的传播取决于许多不同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等。近来,很多研究希望预测寨卡病毒在全球和局部水平上预测寨卡病毒的传播风险,但是仍然没有很好地理解传播的时空格局。最近,来自Goe......

MolTher:相似机制!HIV药物能够有效治疗寨卡病毒感染

众所周知,开发能够适应不同病毒复制机制的药物将极大地提高不同类型传染病的治疗手段。在一项新的工作中,坦普尔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表明,利用现有药物来治疗其它类型病毒性疾病实际上是可能的。坦普尔的研究人员......

Tfh细胞分泌产物IFNγ有助与产生高保护性抗寨卡病毒抗体

2019年8月27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金侠课题组和王海坤课题组合作研究论文“ZIKVinfectioninducesrobu......

武汉病毒所在寨卡病毒免疫原设计方面取得进展

寨卡病毒(ZIKV)等黄病毒科病毒在全球广泛流行,引起较大危害,而目前尚无批准的特效药物和疫苗用于防治。ZIKV的囊膜蛋白(E蛋白)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一个理想的抗病毒靶标。在天然病毒粒......

预防寨卡病毒的解药——蚊子蛋白

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瞄准传播寨卡病毒蚊子唾液中的一种蛋白,减少了小鼠的寨卡感染率。这项发现指出了针对寨卡病毒和类似的蚊媒病毒疫苗开发策略。研究发表在《NatureMicrobiology》。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