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5-25 14:08 原文链接: 解析中国太赫兹研究的发展历程及最新动态

近日,CETC(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38研究所在京发布了我国首台太赫兹安检仪,填补了我国安检产业的空白。太赫兹是一种波长介于红外线与微波之间的电磁波,具有很强穿透性,人体自身会产生这种电磁波并向外辐射。太赫兹技术被誉为“改变未来世界十大技术”之一,此前太赫兹安检核心技术只有欧美少数几个国家掌握,并一直垄断着市场。CETC第38所利用3年时间研制成功,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目前,中国力量已经在太赫兹科学技术这一“真空地带”有所建树,此次技术突破有望令太赫兹概念股获得提振。

  突破意义重大

  近年来,全国暴力恐怖活动呈现递增态势,安检预防工作成了不容有失的第一道防线。在近日举行的第九届中国国际国防电子展览会上,由合肥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成功研发出的我国首台太赫兹人体安检仪备受关注,它能在最短时间完成安检,且准确率非常高。同时,这项技术还打破了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

  太赫兹是一种波长介于红外线与微波之间的电磁波,具有很强的穿透性,可以由人体产生并向外辐射。在城市及反恐作战中,借助太赫兹特有的“穿墙术”,可以对“墙后”物体进行三维立体成像,探测隐蔽的武器、伪装埋伏的武装人员和显示沙尘或烟雾中的坦克、火炮等装备。另外,太赫兹成像技术在塑料凶器、陶瓷手枪、塑胶炸弹、流体炸药和人体炸弹的检测和识别上,更是“明察秋毫”。与耗资较高、作用距离较短、无法识别具体爆炸物的X射线扫描仪相比,太赫兹成像具有独特优势,目前已经初步应用于检查邮件、识别炸药及无损探伤等安全领域。

  “博微太赫兹安检仪”采用了被誉为“改变未来世界十大技术”之一的太赫兹技术,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38研究所研制完成。太赫兹安检仪扫描一下就能完成整个人体安检,人均约1秒,是传统安检仪效率的5倍以上。“博微太赫兹人体安检仪”是通过被动接收人体发出的太赫兹波,经处理显影人体的二维“快照”。当人体所穿衣物中隐藏有物品时,该区域辐射出的太赫兹波即被阻拦,并在“快照”中产生与其他身体部位不一致的阴影,从而探知隐藏物品的所在位置。

  据介绍,博微太赫兹人体安检仪和传统人体安检手段相比具有四大特点。一是更安全。太赫兹安检仪不同于传统安检仪主动发射探测,采用被动探测发射,设备不存在任何的电离或电磁辐射,对被检测人员绝对安全。二是更可靠。太赫兹安检仪不仅可以探测到金属物质,还可以探测到诸如陶瓷刀具、毒品粉末、液态炸药、胶体炸弹等非金属危险物质。三是更文明。设备检测方式为非接触式检查,充分保护被检人员个人隐私。四是更高效。设备每小时可检测通过500人,是传统人工检测的5倍。

  此前,太赫兹人体安检仪只有欧美等发达国家完全掌握核心技术,并已处于市场垄断地位。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技术团队用3年时间,经过强力技术攻关,一举打破了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公安部研究所专家表示,目前国际上太赫兹技术还处于研发阶段,若该仪器通过了市场检验,它将推动我国安检领域的科技进步,同时也为我国的“反暴恐”安全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中国力量异军突起

  太赫兹在电磁波谱里位于毫米波与红外之间的“真空地带”,其频率约为1万亿赫兹。这个极其特殊的波段被认为即将开启“本世纪又一场科技前沿革命”。

  据悉,太赫兹波可应用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天文学、大气与环境监测、通讯、反恐、国家安全等多个重要领域,太赫兹无线通信可以承载更大的信息量,解决目前信息传输受制于带宽的问题,是目前所知的满足大数据无线传输速率通信要求的唯一通信手段。国际通讯联盟已指定下一代地面无线通信的频段0.12THz,太赫兹技术将成为6G或7G通讯的基础,人类将全面进入太赫兹通信时代。

  业内人士指出,太赫兹是电磁波谱最后的处女地,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及极重要的应用,是新一代产业的科学技术基础。太赫兹科学综合了电子学与光子学的特色,是典型的交叉前沿科学领域,蕴含着原创性重大机理和方法并亟待突破,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太赫兹科学技术也将是后摩尔时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撑。

  正基于此,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重视太赫兹研究,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中都对太赫兹研究进行了明确部署。

  2005年,由20多位院士参加的第270次香山科学会议,专题研讨如何在中国发展太赫兹科学技术,标志着中国太赫兹研究战略的启动。

  2010年4月底,陈佳洱等16位院士相会成都,谋划太赫兹科学技术发展的中国路线图。会后不久,刘盛纲等19位院士联名上书国务院领导,提出了发展我国太赫兹科学技术的若干建议并获批示。

  2011年底,科技部启动“毫米波与太赫兹无线通信技术开发”项目,为我国太赫兹领域第一个过亿元的863计划主题项目,下设5个课题组,汇聚了国内十多所高校和研究所的优势力量。

  2012年,国家推动实施“2011计划”,当年6月,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及中科院电子所、光电所等国内优势力量,在成都正式成立太赫兹科学协同创新中心,开启了中国高校、研究所、企业协同创新研究太赫兹的新时代。

  2013年,太赫兹科学协同创新中心先后受中国电子学会委托成立“太赫兹分会”,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委托成立“太赫兹科学技术前沿发展战略研究基地”,为国家太赫兹科学发展提供战略建议咨询和顶层规划设计。由中心开创的“深圳国际先进科学技术会议——太赫兹科学技术”也被国际公认为太赫兹领域的顶尖学术会议,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太赫兹国际学术地位。

  2014年3月底,15位两院院士及近百位专家学者聚首成都,研讨太赫兹科学技术战略发展。

  经过不懈的努力,中国力量已经在太赫兹科学技术这一“真空地带”有所建树,并将在这场世界科技竞赛中占据制高点和主动权。

 


相关文章

生物传感及光谱成像(下):光谱质谱联合与原位实时

    2023年7月16日,第22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会议暨2023年光谱年会召开的第二天,在生物传感及光谱成像专场的下午半场,专家们继续带来荧光纳米探针,光声......

生物传感及光谱成像(上):深究机理单分子检测成趋势

    2023年7月16日,第22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会议暨2023年光谱年会召开的第二天,在生物传感及光谱成像专场的上午半场,专家们带来单分子检测、生物酶传感......

准确分析鸡蛋气味的技术有望让雄性小鸡告别研磨机

一个相当可怕的事实是,每天在世界各地的母鸡孵化场,所有的雄性小鸡由于经济价值不大而被活生生地扔进粉碎机。现在,一个新的系统可以阻止这些小鸡的存在,通过分析鸡蛋的气味来确定里面胚胎的性别。目前已经有两种......

中国自主研制的太赫兹探测设备在南极成功运行

13日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获悉,在中国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由该台牵头完成了南极内陆太赫兹天文试观测和通信收发等实验。这是中国自主研制的太赫兹探测设备首次在南极内陆极端环境下成功运行。据科研人......

西安光机所在病原菌快速识别领域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博士张周锋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光谱医学诊断领域取得新进展,将高光谱显微成像技术与深度学习理论相结合,实现了临床多类病原菌的快速识别。相关研究成果以Adeep-lea......

太赫兹技术助力空间技术仰望“芯”空

  他们,研制了我国第一台毫米波天文超导接收机;他们,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高能隙氮化铌超导隧道结的天文观测;他们,研制了目前世界上最前沿的超导热电子混频器;他们,实现了我国首例千像元太......

太赫兹超导空间探测技术研究团队:精“芯”求索射电问天

太赫兹团队(左四为李婧)部分成员在高海拔地区工作合影。他们,研制了我国第一台毫米波天文超导接收机;他们,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高能隙氮化铌超导隧道结的天文观测;他们,研制了目前世界上最前沿的超导热电子混频器......

织物与太赫兹,一次传统与科技的结合

人工超构材料是一种由亚波长结构阵列组成的周期性人工电磁材料,由于其高效、灵活的特性迅速成为调控电磁波的优秀媒质。近日,武汉纺织大学教授汪胜祥团队利用传统纺织工艺,结合人工微纳结构制备出新型光电子设备。......

91.8分高分通过,太赫兹重大专项完成最终评定

1月6日,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办组织召开了“太赫兹显微成像检测仪(2017YFF0106300)”项目综合绩效评价视频会议。本项目由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彭滟教授担任首席,由江苏......

基于声子的新型单频磁控太赫兹源研发成功

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了解到,该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盛志高课题组瞄准太赫兹核心元器件这一前沿研究方向,与该院固体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组成联合攻关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太赫兹源。相关研究成果日......